(河北省昌黎縣龍家店鎮(zhèn)曬甲坨完全小學 066600)
淺談小學朗讀教學
劉玉蘭(河北省昌黎縣龍家店鎮(zhèn)曬甲坨完全小學 066600)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彼€提到:“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各學段可以有所側(cè)重,但不應把它們機械地割裂開來。”由此不難看出,小學生的朗讀水平是小學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強化朗讀能力的培訓,不斷提升小學生的朗讀能力。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庇行У拈喿x是學生理解文章的第一步。但是,小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教師有效的領導和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上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將文章的導讀語設計好。相信很多人在看一篇文章的時候都喜歡讀一下摘要,從而決定看或是不看,所以一段吸引人的摘要會引起人的閱讀興趣。同理,一段吸引人的導讀語可以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從而可使學生更好地進行閱讀。
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循序漸進。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是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正確的教學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從最基礎的內(nèi)容入手,講解的內(nèi)容在最開始的階段不能過難,不然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因而一定要循序漸進,不能過猶不及。例如,對于一些比較難懂的課文,如水滸里的片段《逼上梁山》,由于小學生不能設身處地的體會梁山英雄的情感,所以梁山英雄的行為便顯得晦澀難懂。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應該由淺入深,先讓學生讀懂大意,然后進行仔細的剖析,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作為教師,我們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要注重泛讀教學。在一篇文章開講之前,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朗讀實踐活動。在學生朗讀之后,教師需要進行范讀,通過范讀引導學生與自己的朗讀作比較,使學生認識到差距,能夠認識到自己朗讀的不足,為學生進一步朗讀樹立標準。比如,在教學《沁園春·雪》的內(nèi)容時,教師就要進行范讀。這樣可以通過范讀,將文章中作者對祖國江上強烈的愛的感情讀出來,把作者的高尚情操讀出來,并通過范讀使學生更加深入地領悟作品的語言的魅力與精髓,為學生樹立標準,以激發(fā)學生的朗讀熱情。
保證充足的朗讀時間是閱讀教學取得有效的一個重要基礎。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以及學生的閱讀基礎來安排閱讀的時間,并進行監(jiān)督。在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標準的普通話,讀準材料中每一個字詞的讀音,聲音響亮、自然,并要讓全班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只做個讀的樣子,匆匆過場,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礎上的表達性朗讀,教師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切不可未準備好就倉促上陣;要留讀后評議的時間,通過評議,強化朗讀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和調(diào)節(jié)功能。但是,朗讀的時間從哪兒擠出來呢?對此,教師應精心設計問題,讓繁瑣冗長的“講講、問問、答答”讓位給讀;讓花俏形式的、沒有實效的小組討論讓位給讀。
1.停頓要合理。停頓一般分語法停頓、結(jié)構停頓強、調(diào)停頓(弱邏輯停頓或感情停頓)。語法停頓是指句子中一般的間歇,反映句子的結(jié)構關系。朗讀時常依據(jù)標點符號的要求來停頓。一般情況下,語法停頓的長短可這樣區(qū)分:句號、問號、嘆號、分號、冒號、逗號、頓號。而結(jié)構停頓是指由文章的層次結(jié)構決定,是為了表示文章的層次、段落等所作的停頓。強調(diào)停頓則是指句子中特殊的間隔?;驗榱藦娬{(diào)某一事物,突出某個語意或某種感情;或為了加強語氣,而在不是語法停頓的地方故作朗讀停頓;或在語法停頓的基礎上變動停頓時間,給聽者以思考的余地,便于理解、接受,從而增強朗讀的語言效果。其又可叫邏輯停頓或感情停頓。無論哪種停頓,都必須合理,只有這樣才不至于鬧笑話。
2.語速快慢適宜。語速的快慢是由內(nèi)容表達的需要決定的,它直接影響表達的效果。在朗讀時,語速太快,會對聽者的大腦皮層造成不間斷的刺激,導致大腦皮層由興奮轉(zhuǎn)向抑制;語速太慢,會造成大腦思維狀態(tài)的疲軟,導致聽者注意力的分散。只有快慢適宜才能表達出作者在文章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在朗讀時,聲音不應是一個調(diào)子讀下來,那給人的感覺就是平鋪直敘、平平淡淡,而應該是高低起伏,停頓轉(zhuǎn)折。只有這樣,朗誦才會悠揚動聽。這就要求我們把握準那個字該抑,那個字該揚,那個字該停頓,那個字該轉(zhuǎn)折。
葉圣陶老先生曾說過:“閱讀自有他的目的。主要在真正理解所讀的東西,從而得到啟發(fā),受到教育,獲得間接經(jīng)驗,從而提高覺悟,豐富見識?!弊鳛榻處?,我們首先要做到把握課程標準,吃透教材知識點的分布,掌握這一冊、這一單元、這一篇文要掌握的知識要點,分析要實現(xiàn)這一課時教學目的和所要采取的方法,做到目的明確、方向正確。在教學中,我們還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閱讀課文,指導學生如何在閱讀時先掃除文字障礙,如何做到吐字清楚,讀準字音,不讀破句。
小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xù)時間短。因此,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呆板,學生就會感到無聊,就會百無聊賴,甚至昏昏欲睡。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進行情境教學,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愿意讀、喜歡讀。
例如,《太陽是大家的》是一首優(yōu)美的小詩。在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上臺表演踮起腳尖走路的樣子,然后讓他們讀讀這一段。我沒有說一句該怎樣讀的話,但學生都自覺地用輕柔的聲音讀。
有些課文文筆優(yōu)美,感人至深,但由于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生缺乏深刻的情感體驗,朗讀時自然不到位。這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借助精美的圖畫和生動的課件演示,就能取得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例如,教學《畫風》時,我利用多媒體動畫生動地刻畫出一個強悍的北風的形象。在呼嘯的北風聲中,學生邊看動畫邊朗讀邊做動作,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出青草、梧桐樹、小鳥等一個個弱小的形象。無需我多講,學生已深刻體會到了風的兇悍和風帶給人們的好處及困難。
總之,朗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只有熟練掌握朗讀教學的技巧,才能靈活地應用于語文教學之中,提高小學生的朗讀水平。
[1]朱玉婷.有心方能挖甘泉——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有效性指導的幾點嘗試.文教資料,2010(8).
[2]呂紅.語文朗讀教學之我見.語數(shù)外學習:語文教育,2013(1).
(責編 張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