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華,李云香(.廣東省惠州市第六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56;.廣東省惠州市第二婦幼保健院檢驗科 5600)
?
3 673例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
陳旭華1,李云香2(1.廣東省惠州市第六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516211;2.廣東省惠州市第二婦幼保健院檢驗科 516001)
目的 分析惠州市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的相關因素,為臨床防治提供依據(jù)。方法 回顧性分析惠州市3 673例HPV感染病例,并以無HPV感染女性作為對照,分析受檢者一般資料、性生活情況、孕產(chǎn)情況等。結果 單因素分析,初次性生活年齡、性伴侶數(shù)、配偶性伴侶數(shù)、吸煙、性伴侶吸煙、孕次、產(chǎn)次、流產(chǎn)次數(shù)、畸胎史及避孕套使用比較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口服避孕藥及合并HPV感染以外的其他性傳播疾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分析,初次性生活年齡、性伴侶數(shù)、配偶性伴侶數(shù)、流產(chǎn)次數(shù)、畸胎史及避孕套使用為HPV感染的危險因素。結論 應加大宣傳力度,使更多女性認識到HPV感染的主要途徑,減少性伴侶,安全性行為,并了解預防措施,實現(xiàn)防治結合;同時應加大臨床篩查力度和豐富篩查手段。
人乳頭瘤病毒; 相關因素分析; 宮頸癌; 流行病學
人乳頭瘤病毒(HPV)是宮頸癌發(fā)病的重要致病因子,也是多種良性腫瘤及疣的誘發(fā)因子。HPV為一種嗜上皮性球形DNA病毒,特異性高,屬乳多空病毒科,其感染主要引發(fā)鱗狀上皮增殖[1]。有報道顯示,全球每年約有50萬宮頸癌新增病例,宮頸癌的發(fā)病率在各類女性惡性腫瘤中位居第2,僅次于乳腺癌[2-3]。因此,HPV感染已經(jīng)成為重要的臨床研究課題,不少研究對HPV感染的高危因素進行了研究,但由于地域不同,患者特征也有所不同。本研究對廣東省惠州市HPV感染病例進行調(diào)查研究,并以未感染HPV女性人群作為對照,分析探討該區(qū)域內(nèi)HPV感染的相關因素,希望為臨床防治方案的出臺提供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7月惠州市第六人民醫(yī)院及惠州市第二婦幼保健院體檢患者,調(diào)查數(shù)量3 673例,均為女性,年齡16~48歲,平均(35.8±7.2)歲。
1.2 納入標準 (1)患者有3年以上性行為,或21歲以上有性行為;(2)2年內(nèi)未行婦科檢查;(3)患者自愿參與相關調(diào)查并接受宮頸HPV檢測;(4)有完整詳細的病例資料;(5)入組前3個月內(nèi)未服用過性激素類藥物及免疫抑制劑;(6)排除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子宮切除史、宮頸手術史、盆腔放療史及合并妊娠病例;(7)本研究相關程序符合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相關要求。
1.3 方法
1.3.1 調(diào)查方法 采用自擬問卷,于患者體檢前發(fā)放問卷,現(xiàn)場做答回收。問卷內(nèi)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資料、性生活情況及孕產(chǎn)情況等。
1.3.2 HPV檢測方法 指導患者取膀胱截石位,以棉拭子于宮頸壁旋轉(zhuǎn)幾周,取出后置入無菌生理鹽水中漂洗,12 000 r/min離心機處理5 min,棄上清液后,采用羅氏Lightcycle480Ⅱ型基因擴增熒光定量分析儀及上海之江HPV分型定量測定試劑盒進行HPV檢測。相關操作步驟嚴格參照試劑盒說明。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行單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α=0.05為入選標準,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HPV感染情況 3 673例患者經(jīng)生化檢驗結果顯示,HPV感染病例832例,占22.65%,HPV未感染病例2 841例,占77.35%。
2.2 單因素分析 見表1。對832例HPV感染與2 841例HPV未感染患者單因素比較分析顯示,初次性生活年齡、性伴侶數(shù)、配偶性伴侶數(shù)、吸煙、性伴侶吸煙、孕次、產(chǎn)次、流產(chǎn)次數(shù)、畸胎史及避孕套使用比較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口服避孕藥及合并HPV感染以外的其他性傳播疾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832例HPV感染病例各相關因素單因素分析[n(%)]
2.3 多因素分析 見表2。HPV感染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初次性生活年齡、性伴侶數(shù)、配偶性伴侶數(shù)、流產(chǎn)次數(shù)、畸胎史及避孕套使用為HPV感染的危險因素。
表2 HPV感染多因素分析
3.1 HPV感染相關因素研究意義 宮頸癌是鱗狀上皮內(nèi)瘤自低度向高度進展而最終惡化形成的一類女性生殖器官惡性腫瘤,細胞癌變的基礎在于癌基因激活及抑制癌基因失活,因此宮頸癌的發(fā)病與細胞增殖活性和基因突變等密切相關[4-5]。HPV為雙鏈閉環(huán)球形DNA病毒,有種屬特異性,流行病學研究已證實HPV感染與宮頸癌發(fā)病密切相關,絕大多數(shù)宮頸癌細胞中可檢測到高危型HPV(HR-HPV),而且HPV感染率與病變程度呈正相關性[6]。目前已有相關研究證實,HPV感染為宮頸癌發(fā)生的主要生物學致病因素[7]。另外,也有研究認為,HR-HPV持續(xù)感染是宮頸癌的重要致病因素,女性HPV感染病例中有5%~10%發(fā)展為持續(xù)感染,多數(shù)病例可自行消退[4]。因此,討論HPV感染相關因素,制訂有效的臨床篩查及防治方案,對于臨床有效預防HPV感染、預防宮頸癌發(fā)病及早期發(fā)現(xiàn)宮頸癌等具有重要意義。
3.2 HPV感染的危險因素 李肖甫等[8]報道顯示,首次性生活年齡小、多個性伴侶、性伴侶多個性伴侶及人工流產(chǎn)女性HPV感染率較高;瘐永基等[9]也證實初次性生活年齡較小者HPV感染率較高。本研究結果表明,初次性生活年齡、性伴侶數(shù)、配偶性伴侶數(shù)、流產(chǎn)次數(shù)、畸胎史及避孕套使用為HPV感染的危險因素。初次性生活年齡較小的女性,由于心理和生理發(fā)育均欠成熟,對于性感染途徑認識不深,因而易發(fā)生感染。有報道顯示,男性陰莖刮片檢查中約有59%病例可見HR-HPV陽性[10]。因而女性性伴侶越多,其感染HPV的風險越高。而配偶性伴侶多,可能存在交叉感染問題,從而增加女性HPV感染的風險。
3.2.1 孕產(chǎn)次方面 瘦永基等[9]報道HPV感染與孕次單因素分析具有差異性,但多因素分析無相關性。本研究中孕次和產(chǎn)次與HPV感染均無相關性,但流產(chǎn)次數(shù)多的女性HPV感染風險較高。人工流產(chǎn)可能造成宮頸傷,從而降低宮頸組織的抵抗力,這可能是流產(chǎn)人群感染率升高的原因。目前我國臨床對于畸胎史與HPV感染相關性的報道不多。國外有研究認為,有畸胎史的女性HPV感染率增高,本研究與之相一致[11]。
3.2.2 避孕措施方面 本研究結果顯示,性生活使用避孕套的女性HPV感染的風險較小,但口服避孕藥與HPV感染無相關性。避孕套的使用可直接阻斷性傳播途徑,這是減少HPV感染的主要因素。有研究認為,口服避孕藥者HPV感染率較高,但本研究結果與之不符,可能避孕藥對間接改變疾病進展狀態(tài)有一定影響,但對HPV感染的直接影響不顯著[12]。
馬會清等[13]、王景妹和卓珠琳[14]的報道均提到吸煙可能與HPV感染有關,李肖甫等[8]的研究則顯示被動吸煙與HPV感染相關。本研究結果與之不符,可能與地域性差異有關。目前吸煙與HPV感染是否存在相關性仍無定論,作者認為,吸煙可能致人體免疫力下降,抵御感染能力降低,這可能是相關報道認為其具有相關性的原因。
3.3 HPV感染的主要途徑 HPV主要感染途徑包括性行為、免疫狀況及孕產(chǎn)情況。本研究結果顯示,性伴侶多或配偶性伴侶多的女性HPV感染率高,由此證實性行為是HPV感染的主要接觸性誘因。初次性行為年齡小的女性生理與心理發(fā)育不全,機體免疫能力可能也差于成年女性,吸煙和被動吸煙可能造成機體免疫力下降,多次流產(chǎn)可能造成生殖器局部免疫力低下,這些可能是HPV感染率上升的免疫因素。也有研究認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人群發(fā)生HPV感染的比例也較高,可能與免疫力不足有關??傊畽C體免疫力下降易影響宮頸組織對病毒感染的抵抗能力,從而加大HPV感染的風險。
3.4 HPV感染的預防 (1)加大宣傳力度,使更多的女性認識到HPV感染的主要途徑,了解預防措施,實現(xiàn)防治結合;(2)增加臨床篩查力度,對有性行為女性進行定期篩查,早期發(fā)現(xiàn)感染,早期治療;(3)豐富臨床診斷手段,通過對女性受檢者的一般資料、孕產(chǎn)情況、病史、生活習慣等情況的了解,結合臨床不良癥狀和體征,能夠初步擬訂疑似病例,并進一步實施HR-HPV檢查。
[1]吳帆.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宮頸炎合并持續(xù)性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感染35例[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4,12(8):69-70.
[2]劉煥英,韓桂仙,張淑紅.探析柴胡解毒湯聯(lián)合重組人干擾素在治療宮頸病變合并人乳頭瘤病毒感染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9(24):172-173.
[3]李合蓮,付劍,鐘玲,等.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11(22):29-30.
[4]王靜依,何劍英,孟俠,等.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增殖細胞核抗原和P53在宮頸鱗狀細胞癌中的表達[J/CD].中華婦幼臨床醫(yī)學雜志:電子版,2011,7(2):141-143.
[5]吉寧,劉靜,胡小璞,等.青少年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研究進展[J].國際生殖健康/計劃生育雜志,2013,32(2):140-142.
[6]萬慶芝,郭紀芬,張曉甦.慢性宮頸炎合并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中醫(yī)藥治療[J].吉林中醫(yī)藥,2013,33(6):645-646.
[7]Giuliano AR,Lee JH,F(xiàn)ulp W,et al.Incidence and clearance of genital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in men (HIM):a cohort study[J].Lancet,2011,377(9769):932-940.
[8]李肖甫,李雁青,智艷芳,等.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2,39(7):1655-1657.
[9]庾永基,廖日房,曾轉(zhuǎn)萍,等.廣州市婦女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24):4018-4020.
[10]楊越波,劉冬,曾海濤.廣州地區(qū)女性HPV感染及分型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2,28(3):365-367.
[11]Johnson AM,Mercer CH,Beddows S,et al.Epidemiology of,and behavioural risk factors for,sexually transmitted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in men and women in Britain[J].Sex Transm Infect,2012,88(3):212-217.
[12]胡玉,陳玉鋒.妊娠合并人乳頭瘤病毒感染36例診治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20):125-126.
[13]馬會清,魏曉強,唐猛.508例女性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及相關因素分析[J/CD].中華婦幼臨床醫(yī)學雜志:電子版,2012,8(4):361-363.
[14]王景妹,卓珠琳.??诘貐^(qū)3 230名婦女人乳頭瘤病毒感染調(diào)查[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21):3466-3469.
Analysis on related factors of 3 673 cases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CHENXu-hua1,LIYun-xiang2
(1.DepartmentofClinicalLaboratory,HuizhouMunicipalSixthPeople′sHospital,Huizhou,Guangdong516211,China;2.DepartmentofClinicalLaboratory,HuizhouMunicipalSecondWomenandChildren′sHealthcareHospital,Huizhou,Guangdong516001,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evant factors of human papillomavirus(HPV) infection in Huizhou city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its clin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Methods 3 673 cases of HPV infections in Huizhou cit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with women without HPV infection as controls.The general information,sexual life,motherhood situation,etc.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irst time of sexual life age,number of sexual partners,spouses number of sexual partners,smoking,sexual partners of smoking,gravidity,parity,number of miscarriages,birth defects and condom use history had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ther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outside oral contraceptives and combined HPV infection (P>0.05).The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irst time of sexual life age,number of sexual partners,spouses number of sexual partners,number of abortions,birth defects and condom use history were the risk factors for HPV infection.Conclusion The publicity efforts should be increased to make more women to realize the main pathway of HPV infection,reduce sexual partners,practise safe sex,and learn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for achieving the combination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should simultaneously increase the clinical screening efforts and enrich the clinical screening means.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related factors analysis; cervical cancer; epidemiology
廣東省惠州市科技計劃項目(2014Y192)。
陳旭華,男,本科,主管技師,主要從事臨床檢驗工作。
10.3969/j.issn.1672-9455.2015.09.016
A
1672-9455(2015)09-1220-03
2014-11-18
2015-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