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杰,馮英凱,劉 煌,牟 界,張文斌(重慶市中醫(yī)院呼吸科,重慶 400011)
中醫(yī)所述“肺脹”是中老年人常見疾病之一,為多種慢性肺系疾病反復(fù)發(fā)作遷延不愈所導(dǎo)致肺氣脹滿、不能斂降的一種疾病,相當于西醫(yī)學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目前,臨床上對于COPD的治療不僅強調(diào)發(fā)作期的治療,更加重視穩(wěn)定期的治療。近年來,中醫(yī)藥療法對COPD穩(wěn)定期的治療作用研究已成為熱點。本研究旨在觀察肺脹合劑聯(lián)合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以下使用其商品名:舒利迭)對COPD穩(wěn)定期患者的療效。
所選病例均為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科就診及住院的患者,共計80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其中,治療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齡(63.65±5.63)歲,平均病程(6.5±4.4)年;對照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齡(64.48±6.32)歲,平均病程(6.8±3.9)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入選標準 1)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dǎo)原則》中COPD進入穩(wěn)定期的相關(guān)診斷標準及中醫(yī)肺脹(肺脾虧虛、痰濕蘊肺證)診斷標準,符合:①臨床表現(xiàn)為咳聲重濁,夜重日輕,痰白量多;②呼吸氣短,動則尤甚;③食欲不振,腹脹,便溏;④少氣懶言,神疲乏力;⑤舌淡苔邊有齒痕,苔白膩,脈濡緩或滑。具備上述3項即可診斷,其中①、②項為必須項。2)西醫(yī)診斷標準:根據(j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處理和預(yù)防全球策略(2011年修訂版)》相關(guān)診斷標準,符合:①COPD緩解期診斷標準;②病情屬B組(低風險,癥狀多;肺功能分級為1~2級;每年急性加重次數(shù)≤1;呼吸困難指數(shù)≥2;COPD評估測試分數(shù)≥10)。
1.2.2 排除標準 1)肺炎、肺結(jié)核、肺膿腫、塵肺、支氣管擴張及肺腫瘤等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咳痰;2)合并有心、肝、腎等臟器嚴重疾病者;3)目前本地區(qū)A組(低風險,癥狀少;肺功能分級為1~2級;每年急性加重次數(shù)≤1;呼吸困難指數(shù)為0~1;COPD評估測試分數(shù)<10)~B組患者,因其藥物依從性差,且不易隨訪,故被排除;4)COPD急性加重需要住院治療的患者。
對照組單獨使用舒利迭,每次1吸,每日2次。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加用肺脹合劑(我院院內(nèi)制劑,方劑組成:茯苓15 g,黨參15 g,法半夏12 g,陳皮10 g,黃芪10 g,白術(shù)8 g,紫蘇子8 g,萊菔子8 g,生姜8 g,大棗8 g,炙甘草3g),每次20 ml,每日2次,飯前服用。兩組用藥療程均為3個月。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如下指標:(1)臨床療效;(2)COPD評估測試評分(CAT評分);(3)急性加重次數(shù);(4)肺功能改善情況;(5)血清C反應(yīng)蛋白(CRP)、降鈣素原(PCT)水平。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dǎo)原則》結(jié)合體征積分判斷療效。臨床控制:主要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客觀指標恢復(fù)正常,臨床癥狀、體征積分減少≥90%。顯效:主要癥狀明顯緩解,客觀指標恢復(fù)正常,臨床癥狀、體征積分減少≥70且<90%。有效:主要癥狀、體征好轉(zhuǎn),客觀指標改善,臨床癥狀、體征積分減少≥30%且<70%。無效:主要癥狀、體征無變化,客觀指標變化不明顯或加重,臨床癥狀、體征積分減少<30%??傆行剩剑ㄅR床控制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療法對COPD穩(wěn)定期(肺脾虧虛、痰濕蘊肺證)的治療均具有良好的效果。治療后,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87.5%,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100%,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Tab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2 groups(case)
治療前,對照組、治療組的CAT評分分別為(8.18±1.75)分和(8.25±1.73)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的CAT評分為(6.89±1.64)分,治療組為(4.23±1.52)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后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AT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AT評分比較(分,)Tab 2 Comparison of CAT scores between 2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core,)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AT評分比較(分,)Tab 2 Comparison of CAT scores between 2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core,)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Note:vs.before treatment,*P<0.05;vs.control group,#P<0.05
治療前,對照組、治療組的急性加重次數(shù)分別為(0.82±0.15)次和(0.81±0.18)次,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的急性加重次數(shù)為(0.76±0.19)次,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為(0.42±0.15)次,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后治療組的急性加重次數(shù)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急性加重次數(shù)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急性加重次數(shù)比較(次,)Tab 3 Comparison of times of acute exacerbation between 2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ime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急性加重次數(shù)比較(次,)Tab 3 Comparison of times of acute exacerbation between 2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ime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Note:vs.before treatment,*P<0.05;vs.control group,#P<0.05
以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與一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EFV1/FVC)作為COPD氣流阻塞判定指標,進行治療前后及組間的肺功能評價。結(jié)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及組間的FEV1、EFV1/FVC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即,兩組療法可能均不能很好地改善肺功能指標FEV1與EFV1/FVC。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改善情況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改善情況比較( )Tab 4 comparison of pulmonary function improvement situation between 2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改善情況比較( )Tab 4 comparison of pulmonary function improvement situation between 2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CRP、PCT水平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CRP、PCT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較對照組降低得更多,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CRP、PCT水平比較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CRP、PCT水平比較( )Tab 5 Comparison of serum levels of CRP and PCT between 2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CRP、PCT水平比較( )Tab 5 Comparison of serum levels of CRP and PCT between 2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Note:vs.before treatment,*P<0.05;vs.control group,#P<0.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處理和預(yù)防全球策略(2011年修訂版)》指出,COPD是一種可以預(yù)防和治療的常見疾病,其特征是持續(xù)氣流受限,氣道呈進行性發(fā)展,伴有氣道和肺對有害微粒或氣體的慢性異常炎癥反應(yīng)的增加[1]。中醫(yī)學認為此病的發(fā)生多因久病肺虛、痰濁潴留,而致肺不斂降、氣還肺間、肺氣脹滿,又每因復(fù)感外邪誘使病情發(fā)作或加劇。在COPD急性加重期,中醫(yī)辨證以邪實為主;而虛實夾雜、以虛為主是COPD穩(wěn)定期的病機特點。目前對于COPD穩(wěn)定期證型尚無統(tǒng)一標準,但“肺脾虧虛、痰濕蘊肺”是常見證型之一[2]。治療COPD穩(wěn)定期患者應(yīng)以“標本兼治”為原則。本研究選用我院自制制劑肺脹合劑,方中以茯苓、黨參為君,益氣健脾,以杜生痰之源;半夏、陳皮為臣,燥濕化痰,以消既成之痰;佐以黃芪、白術(shù),以助君臣補脾肺之氣、滲脾肺之濕;再加入紫蘇子、萊菔子,以制肺失肅降而肺氣上逆、痰壅喘咳等;此外,生姜、大棗既和脾胃,又制半夏之毒;甘草為使藥,能調(diào)和諸藥,兼能止咳、祛痰、平喘。方中配伍嚴謹,使肺脾健、水飲去、宣降復(fù),為治療“肺脾虧虛、痰濕蘊肺”之良方。本研究結(jié)果也顯示,加用肺脹合劑的治療組在臨床療效、CAT評分、急性加重次數(shù)等方面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研究證實,慢性炎癥是COPD的特征性改變,多種炎癥細胞、炎性介質(zhì)和細胞因子參與了COPD的發(fā)病過程[1]。CRP是反映炎癥反應(yīng)的可靠而敏感的指標[3]。PCT作為一種新的炎癥指標越來越受到重視[4-5]。CRP、PCT參與炎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為反映炎癥存在及活動的重要指標[6-7]。中醫(yī)認為“痰”是肺脹的重要病理產(chǎn)物,也是關(guān)鍵的病機之一?!疤怠狈谌梭w,待時而發(fā),待機而作,即謂之“宿痰伏肺”,痰與余邪膠著黏滯,伏流于內(nèi),成為肺脹纏綿反復(fù)、遷延不愈、長期通氣不利的重要原因[8]。本研究顯示,COPD穩(wěn)定期患者血清中CRP、PCT均高于正常水平,經(jīng)治療后水平明顯下降且治療組下降后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肺脹合劑聯(lián)合舒利迭吸入治療可能通過降低血清CRP、PCT水平,控制氣道炎癥反應(yīng),抑制氣道重塑,減輕患者癥狀,延緩COPD病程,從而發(fā)揮治療效果。并提示西醫(yī)“抗炎”治療與中醫(yī)“祛痰”治療可能具有協(xié)同作用,而COPD穩(wěn)定期中“慢性炎癥”與中醫(yī)肺脹“宿痰伏肺”也可能存在相通之處。
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兩組患者肺功能(FEV1、FEV1/FVC)在治療前后及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原因可能是,即使COPD患者的肺功能損害是不可逆的,隨著病情進程呈持續(xù)下降趨勢;COPD患者進入穩(wěn)定期后,肺功能也只能維持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處理和預(yù)防全球策略(2011年修訂版)》廢棄了單純用支氣管擴張程度及肺功能改善程度來評價療效的方法,而著重強調(diào)COPD患者的臨床評估,包含肺功能分級、癥狀評估、急性加重次數(shù)等,對其療效評估更全面、客觀[9-10],其目的是提倡臨床醫(yī)師關(guān)注患者癥狀本身。
綜上所述,肺脹合劑聯(lián)合舒利迭吸入治療可以提高COPD穩(wěn)定期患者的臨床療效、減少急性加重次數(shù)、減輕氣道炎癥反應(yīng),從而抑制氣道重構(gòu),延緩COPD病程。本研究僅為單中心、小樣本研究,且中醫(yī)證型僅限于“肺脾虧虛、痰濕蘊肺”證,“祛痰”治法是否在其他中醫(yī)證型中也能獲得較好療效,尚需進一步的臨床研究。
[1]柳濤,蔡柏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處理和預(yù)防全球策略(2011年修訂版)介紹[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2012,11(1):1.
[2]尹慶偉.二陳湯化裁合三子養(yǎng)親湯灌腸治療慢性支氣管炎52例[J].光明中醫(yī),2011,26(1):170.
[3]劉海,藍建明,楊瓊.C-反應(yīng)蛋白在老年呼吸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中的診斷價值[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16):4 147.
[4]朱銀武,梁燕.降鈣素原的測定意義及臨床應(yīng)用[J].河北醫(yī)學,2014,20(1):137.
[5]夏光進.降鈣素原檢測在AECOPD的臨床意義[J].臨床肺科雜志,2014,19(6):1 103.
[6]尤德宏,吳為民,蒯守剛,等.血清PCT及CRP聯(lián)合檢測在COPD患者診療中的意義探討[J].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14,33(23):78.
[7]楊海燕,付朝暉,王喜春,等.降鈣素原及C反應(yīng)蛋白在高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診斷價值[J].重慶醫(yī)學,2014,43(32):4 314.
[8]荊陽.COPD中醫(yī)病機“宿痰伏肺”與“細菌閾值”的相關(guān)性探討[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08,42(7):11.
[9]王樺,吳曉玲,葛亮,等.慢性阻塞性肺疾?。–OPD)診斷、處理和預(yù)防全球策略(2011、2013年修訂版)指南解析[J].醫(yī)學新知雜志,2014,24(1):46.
[10]蔡柏薔.放至全球而皆準的策略:我看《GOLD頒布的COPD全球策略(2011年修訂版)》[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12,32(5):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