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英
(無錫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學院 江蘇無錫 214153)
?
城市旅游引力模型的構(gòu)建
張紅英
(無錫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學院江蘇無錫214153)
摘要:借鑒國外旅游引力模型的思想,引入地理學中研究空間相互作用關系的“威爾遜”模式,分別給出旅游城市供給的吸引力、客源市場需求的推力和兩地之間阻力的量化指標體系,并在該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建立了城市旅游引力模型,該城市旅游引力模型不僅有助于我國城市旅游理論的進一步研究,而且可以為旅游部門的旅游發(fā)展規(guī)劃或預測提供決策參考,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關鍵詞:城市旅游;引力;模型;構(gòu)建
城市旅游已成為現(xiàn)代旅游的支撐點和主體,然而城市旅游引力的研究尤其是量化模型的研究在國內(nèi)幾乎“付之闕如”,因此對其研究具有一定的新意和價值。城市旅游引力是由城市旅游本身的吸引和客源地的旅游需求推動所構(gòu)成,同時還受兩地阻力所影響的指向旅游城市的力,與客源市場規(guī)模和城市旅游吸引的強度成正相關,與彼此的阻力成反相關的關系[1]。它反映的是目的地和客源地兩者空間的相互作用強度。城市旅游引力模型是從量化的角度、以數(shù)學的形式表達出旅游引力的構(gòu)成和大小,反映出城市旅游引力的內(nèi)在規(guī)律性。
20世紀40年代齊普夫(ZipfGK)和斯圖爾特(SlewanJ Q)提出的仿牛頓重力模型的旅游引力模型,雖然簡單明了,但由于社會現(xiàn)象的復雜性,運用到旅游引力研究中存在很多局限性。后人在此基礎上屢次修正,得到了典型的旅游引力模型,但是這種模型的因素指標體系缺乏,難以運用到實際中。泰納(TannerJ C)、沃爾夫(WolfeR I)、愛德華茲(EdwardsSL)和丹尼斯(DennisSJ)分別對上述旅游引力模型的距離因子進行修正,但是客源市場的規(guī)模和旅游地的吸引力直接取兩地的人口基數(shù),兩地之間的阻力以私家汽車的旅行費用來衡量,使得模型不能全面符合旅游的實際情況。
根據(jù)現(xiàn)有的檢索來看,國內(nèi)較早研究旅游引力模型的文章是張凌云,他根據(jù)物理學上點電荷吸引公式構(gòu)建了旅游引力模型,以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吸引力為因變量,以旅游資源、旅游客源和距離為自變量,對日本的旅游業(yè)吸引力進行了分析;郭為在綜合評述引力模型的研究進展后,建立了對數(shù)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分析我國的入境旅游;張友蘭等將旅游目的地人口和景區(qū)數(shù),以及旅游客源地的人口作為自變量,將旅游人次作為因變量構(gòu)建了旅游引力模型,并與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和時間序列模型進行比較,認為旅游引力模型擬合的效果最好;楊國良等和其他許多地理學者一樣,將引力模型用于分析旅游地的吸引力,判斷旅游目的地對客源市場的吸引力大小,并進行評價;保繼剛根據(jù)客源市場調(diào)查的數(shù)據(jù),利用引力模型分析了北京市的旅游引力情況;張鵬以湖北、廣東和四川為例進行實證分析,結(jié)果表明旅游資源的異同性是國內(nèi)游客在出游前考慮較多的因素,而距離和收人的重要性正逐漸減弱;王曉娟圍繞引力模型對旅游客源市場進行研究構(gòu)建旅游客源市場引力模型;李山等人從目的地供給、客源地需求視角進行案例研究,在取得一些有益發(fā)現(xiàn)的同時也表明威爾遜型旅游引力模型具有積極的應用潛力,值得進一步探索。[2-4]
以上的研究沒有將引力模型系統(tǒng)地運用到城市旅游的研究中,量化指標體系不是很系統(tǒng),因此建立一個恰當?shù)牧炕笜梭w系,并在此基礎上建構(gòu)相對科學、準確而且適應中國國情的城市旅游引力模型成為需要解決的問題。
威爾遜通過理論分析證明在一個區(qū)域系統(tǒng)中,空間相互作用具有反映距離變量的指數(shù)衰減形式。根據(jù)研究者提出的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間的空間相互作用形式是威爾遜式的,所以研究旅游客源地和旅游城市之間的空間相互作用關系,即旅游城市j對客源地i的引力大小可以采用數(shù)學關系式:
f(r)=PAexp(-βr)
公式中f(r)為旅游客源地i與旅游目的地j之間的旅游流量的某種度量,P為旅游客源地的人口規(guī)模、財富或旅游傾向的度量,A為旅游目的地吸引力計量,r為旅游客源地i與旅游城市j之間的距離,β是阻尼系數(shù),決定了兩地間引力強度衰減速度的快慢。
上式中的P、A、r、β需要結(jié)合旅游的特點分別對其分析和量化,見表1。
表1 量化指標的名稱及衡量
(一)客源地國內(nèi)旅游需求P的確定。根據(jù)一系列數(shù)據(jù)顯示:影響旅游市場規(guī)模的因素主要為客源地的總?cè)丝诤途用竦氖杖???紤]到P的計算涉及到出游率,所以還引入出游率這個指標。因此客源地國內(nèi)旅游需求P的確定主要由客源地的總?cè)丝跀?shù)、當?shù)爻擎?zhèn)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nóng)村人均純收入以及出游率等數(shù)值來計算,客源地主要指行政區(qū)域劃分的?。ㄊ校?。具體指標體系見表2。
表2 客源地國內(nèi)旅游需求(P)的計算指標
(二)旅游城市吸引力A的量化指標。城市旅游供給的吸引力受多種因素影響,主要為自然旅游資源、人文旅游資源、城市知名度、區(qū)位、服務水平、旅游環(huán)境、基礎設施和城市管理。遵循量化指標代表性、可操作性的原則,參考《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中的量化指標,建立A的量化指標體系:自然旅游資源(a1)、人文旅游資源(a2)、城市知名度(a3)、區(qū)位(a4)、服務水平(a5)、旅游環(huán)境(a6)、基礎設施(a7)、城市管理(a8)。
用公式表示:
其中
(三)r的選定。阻力r包括空間距離、旅行成本、旅游者對未來的預期(模型運用于預測時)或者社會政治經(jīng)濟環(huán)境狀況等(模型運用于校核時)的影響。空間距離的衡量取兩地的鐵路里程,既兩地的距離(rij),旅行成本包括旅行時間(K1)和旅行費用(K1),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旅游時間或者旅行費用會一定程度的縮短或者減少,此時可以對兩地間的距離進行修正;旅游者對未來社會生活狀況(K1)、政治狀況(K1)和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K1)預期都會影響人們出游。在實際計算中,上述因素都折算為影響兩地距離的綜合影響權重K。
用下面的計算公式表示出K和r:
上式中的ki取值均在1附近,當其大于1時,使阻力也就是相對距離r增大;反之,則使相對距離r減小。xi為系數(shù),并且滿足
(四)參數(shù)β的估算。根據(jù)旅游區(qū)(點)的客源市場約80%集中在距景點500公里以內(nèi)的地區(qū)范圍內(nèi)這一結(jié)論,可以得出約20%的客源市場集中在500公里以外的區(qū)域。假設旅游城市j的國內(nèi)旅游市場規(guī)模為M,那么500公里以內(nèi)范圍的客源市場規(guī)模為80%M,500公里以外范圍的客源市場規(guī)模就為20%M。對旅游引力計算公式f(r)=PAexp(-βr)兩邊求定積分得:
由式(1)/式(2)得到exp(- 500β)=0.2,從而求出β=0. 00322。
對于一個整體的區(qū)域而言,旅游城市對多個客源地都存在或強或弱的旅游引力,這些引力之和構(gòu)成該旅游城市總的旅游引力,因而城市旅游引力模型可表達為:(n為客源地的數(shù)量)
公式中Fj(r)為旅游城市j的旅游引力(總旅游人數(shù)),Pi為旅游客源地i的出游人數(shù),Aj為旅游城市j吸引力計量,r為旅游客源地i與旅游城市j之間的阻力。
在模型中,我們以省為人口單元,取省會城市為人口出發(fā)點,這樣做會帶來誤差,但是在進行全國性分析時這是可以接受的。人們在開始國內(nèi)旅行時,一般由于購買臥鋪票或座票的需要,習慣先向所在省的省會城市集中,再分散到其旅游目的地。所以r的空間距離取值主要是以各省會城市到旅游城市的最短鐵路距離為標準。
參考文獻:
[1]張紅英.城市旅游引力的影響因素分析[J].商場現(xiàn)代化,2011(6):218-219.
[2]李山.旅游空間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及其應用[J].地理學報,2012(4):526-528.
[3]王曉娟.基于引力模型的旅游客源市場研究[J].商業(yè)時代,2014(4):128-129.
[4]張鵬.基于引力模型的國內(nèi)旅游實征研究[J].軟科學,2008(9):27-30.
[責任編輯鄭麗娟]
The Structureand Verificationofthe Gravitation Model About City Tour
Zhang Hongying
(Department Tourism Management, Wuxi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Commercial Technology, Wuxi 214153)
Abstract:Reference to the overseas thought about tourism gravitation model, geography study interaction of relation in the space“Wilson”model and the particularity of traveling, the thesis stipulates the parameter of this model renewably and provides the quantiz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tourist city supply, thrust of traveler's market demand and resistance separately. The gravitation model of the city tour has been set up on the basis. The setting-up of the gravitation model of city tour not only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of the gravitation theory of city tour and filled the gap of the domestic in this field, but also may provide decision for tour development plan or prediction. It has considerable theory meaning and using value.
Key words:city tour; gravitation; model
中圖分類號:G3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 0438(2015)06- 0154- 03
收稿日期:2015-02-28
作者簡介:張紅英(1976-),女,安徽廬江人,無錫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和旅游職業(yè)教育。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廳2013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13SJD63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