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阿培南注射液治療重度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臨床療效
原小青, 付豪
(河南能源焦煤公司中央醫(yī)院 呼吸科, 河南 焦作, 454000)
關(guān)鍵詞:比阿培南; 頭孢哌酮舒巴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細菌清除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長期以來,對于細菌在AECOPD的作用一直存在爭議,而臨床AECOPD患者抗生素應(yīng)用廣泛[1], 細菌耐藥率不斷增強。引起AECOPD的主要誘因是下呼吸道細菌反復感染,臨床上頻繁使用抗生素、激素、家庭氧療及機械通氣等,使COPD患者下呼吸道病原體分布發(fā)生很大變化[2]。重度以上AECOPD患者病情兇險,預(yù)后差,死亡率高,早期經(jīng)驗性治療非常關(guān)鍵。臨床常選用碳青霉烯類、β-內(nèi)酰胺類/酶抑制劑、第二、三代頭孢菌素、呼吸喹諾酮類及聯(lián)合用藥,中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推薦使用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為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3]。比阿培南注射液屬于碳青霉烯類抗生素,對革蘭氏陰性、陽性細菌及厭氧菌均有很好療效。本研究主要觀察國產(chǎn)比阿培南注射液治療重度以上AECOPD患者的療效和不良反應(yīng)。
1資料與方法
選擇2010年10月—2012年3月呼吸科和呼吸重癥監(jiān)護病房重度以上AECOPD患者60例,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診斷標準[3],其中男48例,女12例,年齡(67.5±10.6)歲,入組標準:有反復發(fā)作的病史;發(fā)熱(T>38.5 ℃); 咳嗽氣喘加劇、痰量增多,痰液顏色改變和黏度增加;無頭孢哌酮和比阿培南注射液過敏史。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例。觀察組:男23例,女7例;年齡67~83歲,平均(70.6±5.8)歲;病程18~30年,平均(20.6±5.5)年;其中行氣管插管3例,無創(chuàng)通氣23例。對照組:男25例,女5例;年齡64~84歲,平均(68.0±4.2)歲;病程20~32年,平均(21.8±4.3)年;其中氣管插管1例,無創(chuàng)通氣20例。其中觀察組中有20例、對照組18例有青霉素和頭孢一、二代類藥物和氟喹諾酮類藥物史,療效欠佳。2組性別、年齡、體質(zhì)、病情嚴重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治療前和療程結(jié)束后第1天行常規(guī)體格檢查、血常規(guī)、血生化指標檢查、動脈血氣測定、胸CT檢查、痰細菌學培養(yǎng)及肺功能檢查。治療開始均常規(guī)行吸氧、霧化吸入,解痙平喘、化痰止咳、抗炎和支持治療,部分患者根據(jù)病情采用機械通氣(無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呼吸或氣管插管接有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通氣)措施,除此之外觀察組應(yīng)用比阿培南注射液300 m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中靜脈滴注,對照組用頭孢哌酮舒巴坦注射液4 000 m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中靜脈滴注,均為每8 h一次,滴注時間均為30 min, 療程7~10 d,治療期間均未聯(lián)合使用其他抗生素,痰培養(yǎng)出真菌的患者根據(jù)藥敏試驗加用抗真菌藥物氟康唑或卡泊芬凈注射液。
1.3.1臨床療效: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yīng)用指導原則》[4]把抗菌藥物臨床療效分為4級:痊愈、顯效、進步和無效??傆行?(痊愈+顯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3.2細菌學療效:按NCCLS標準(2002年)[3]判定結(jié)果分為清除、未清除:細菌清除率=清除細菌株樹/細菌總株樹×100%,
1.3.3肺功能指標:2組患者治療前后均行肺功能測定,考查肺功能FEV1/FVC及FEV1實測值占預(yù)計值百分比(%)。
2結(jié)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76.67%(23/30), 其中痊愈11例,顯效12例,進步6例,無效1例;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0.00%(18/30), 痊愈8例,顯效10例,進步6例,無效6例,2組比較,觀察組略優(yōu)于對照組,但未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痰細菌學培養(yǎng)陽性患者共52例,陽性率為86.67%(52/60), 培養(yǎng)病原株66株,真菌6株(未計入總細菌株數(shù)),抗真菌治療后復查清除6株。其中觀察組30例患者培養(yǎng)出病原株32株,療程結(jié)束后清除28株,清除率為87.50%; 對照組30例患者培養(yǎng)出病原株34株,療程結(jié)束后清除22株。清除率為64.71%, 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肺功能療效可評價病例55例(觀察組27例,對照組28例),治療前2組患者肺功能指標FEV1/FVC(%)和FEV1實測值占預(yù)計值百分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10 d后,2組肺功能指標均有改善(P<0.05), 觀察組肺功能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P<0.05或P<0.01), 見表1。
表1 2組患者肺功能比較 %
*P<0.05,**P<0.01, 與治療前比較; #P<0.05, ##P<0.01, 與對照組比較。
2組均無因嚴重抗生素不良反應(yīng)而終止治療的病例,觀察組發(fā)生腹瀉1例(1/30, 3.3%),頭昏1例(1/30, 3.3%); 對照組發(fā)生白細胞降低1例(1/30, 3.3%), 皮疹1例(1/30, 3.3%)。
3討論
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第四位, AECOPD是COPD病情進展的一個重要過程,若治療不及時會導致肺功能急劇下降,甚至危及生命[5]。50%~80%的AECOPD是由呼吸道感染所致,其中由細菌感染所致者占40%~50%, 國外文獻報道AECOPD患者中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卡他莫拉菌最常見[6]; 國內(nèi)文獻報道AECOPD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中,革蘭陰性桿菌占63%~70%, 銅綠假單胞菌占20%~30%; 革蘭陽性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鏈球菌為主[7-8], 重度以上AECOPD患者感染細菌以革蘭氏陰性菌為主,其中又以非發(fā)酵菌和產(chǎn)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腸埃希菌的作用尤為突出[9]。COPD患者革蘭陰性桿菌耐藥問題比較嚴重,體外藥敏試驗顯示多重耐藥和交叉耐藥性[10], 這與COPD患者呼吸道細菌定植、反復住院、使用廣譜抗菌藥物有關(guān)。
比阿培南是一種新型胃腸外吸收藥物,具有抗菌譜廣、抗菌活性強的特點,對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和厭氧菌等均具有很強的抗菌活性,對β-內(nèi)酰胺酶,包括ESBLs高度穩(wěn)定[11],對革蘭陰性菌有良好的細胞穿透力,較少發(fā)生其他β-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常見的細菌耐藥性問題[12-13]。比阿培南對呼吸道感染耐藥病原體,特別是銅綠假單胞菌、不動桿菌有良好治療作用[14]。Fujimura等[15]一項關(guān)于比阿培南的研究證實,部分耐亞胺培南的菌株對比阿培南敏感。
本研究重度以上AECOPD患者細菌培養(yǎng)顯示,常見感染病原體以革蘭陰性菌為主,其中銅綠假單胞菌、不動桿菌、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別列前4位,革蘭陽性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多見,比阿培南治療重度以上AECOPD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比阿培南對上述病原體清除率優(yōu)于頭孢哌酮舒巴坦組,故感染能得到及時有效控制,使觀察組肺功能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臨床觀察臨床療效總有效率,觀察組76.67%(23/30)高于對照組60.00%(18/30), 但未有統(tǒng)計學差異,考慮與部分患者急性加重由非感染性因素誘發(fā),以及部分為非典型病原體或病毒感染而不能通過抗生素治療有效清除有關(guān)。本研究中2組均未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yīng),表明比阿培南臨床安全性較高。
參考文獻
[1]Vandevelde N M, Tulkens P M, Diaz Iglesias Y, et al. Characterisation of a collection of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isolates from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bronchitis: in vitro susceptibility to antibiotics and biofilm formation in relation to antibiotic efflux and serotypes/serogroups[J].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2014, 44(3): 209.
[2]徐平, 宋衛(wèi)東, 劉媛媛,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病原菌分析[J]. 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 2010, 10(2): 108.
[3]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 中華結(jié)核和呼吸雜志, 2007, 30(1): 15.
[4]中華醫(yī)學會. 抗菌藥物臨床應(yīng)用指導原則[J]. 中華醫(yī)學雜志, 2004, 84(22):1857.
[5]Tran Q T, Pearlstein R A, Williams S, et al. Structure-kinetic relationship of carbapenem antibacterials permeating through E. coli OmpC porin[J]. Proteins, 2014, 82(11): 2998.
[6]陽志勇, 匡艷華, 劉雙全, 等 耐碳青霉烯類銅綠假單胞菌的藥物敏感性與耐藥機制研究[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2, 22(23): 5181.
[7]王貴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原菌檢測及其耐藥性分析[J].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4, (8):1052.
[8]張小紅, 王紅民. 比阿培南對醫(yī)院常見感染菌的抗菌活性分析[J]. 藥學與臨床研究, 2013, 17(10): 495.
[9]劉愛中. 三種碳青霉烯類藥物對鮑曼不動桿菌體外抗菌活性評價[J]. 中國實用醫(yī)刊, 2012, 39(1): 43.
[10]Schuetz P, Christ Crain M, Thomann R, et al. Effect of procalcitonin-based guidelines vs standard guidelines on antibiotic use in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the ProHOSP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AMA, 2009, 302: 10596.
[11]胡繩, 貞良, 田坤, 等. 比阿培南治療全耐藥鮑曼不動桿菌肺炎體會[J].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 2010, 19(31): 3424.
[12]張敏, 劉曉民, 孫文學, 等. 比阿培南對中重度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療效的分析[J]. 中華肺部疾病雜志: 電子版, 2013, 6(6): 51.
[13]Bassetti M, Nicolini L, Esposito S, et al. Current status of newer carbapenems[J]. Curt Med Chem, 2009, 16(5): 564.
[14]吳艷, 惠復新, 范曉東, 等. 比阿培南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臨床評價[J]. 山東大學學報: 醫(yī)學版, 2010, 9(48): 87.
[15]Fujimura S, Nakano Y, Sato T,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age of carbapenem antibiotics and the incidence of imi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J]. J Infect Chemother, 2007, 13(3): 147.
基金項目:中國高校醫(yī)學期刊臨床專項資金(15222771)
收稿日期:2015-04-09
中圖分類號:R 441.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5)17-123-03
DOI:10.7619/jcmp.201517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