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簡妮,張 輝
?
優(yōu)秀女子羽毛球運動員單打比賽“三段評估法”的構建與應用
陳簡妮1,張 輝2
以50場優(yōu)秀女子單打羽毛球比賽為研究對象,采用觀察一方運動員最后一拍得分(或失分)的方法,以比賽中各拍得分數(shù)所占的比例,將優(yōu)秀女子單打羽毛球運動員的比賽劃分為3段,即發(fā)接發(fā)段、限制段和多拍段。在此基礎上,對比賽各段的得分率和使用率進行統(tǒng)計處理,構建了“三段評估法”的模型。案例分析表明,羽毛球的“三段評估法”能夠比較全面地反映優(yōu)秀女子運動員各段的技術實力以及與比賽勝負的關系。
羽毛球;三段評估方法;女子單打
羽毛球、乒乓球、網(wǎng)球和排球屬于技能主導類隔網(wǎng)對抗項群,技、戰(zhàn)術是該項群比賽制勝的核心因素。20世紀80年代末,吳煥群和張曉蓬等人在長期從事乒乓球科研攻關的過程中,提出了乒乓球運動員技術實力診斷方法,即“三段評估理論”,在中國乒乓球隊備戰(zhàn)歷屆奧運會和世界錦標賽期間進行了運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為球類比賽技、戰(zhàn)術診斷與分析研究的一個范例。本研究借鑒乒乓球比賽“三段評估理論”的基本思想,結合羽毛球比賽的特點,構建了一個適用于羽毛球優(yōu)秀女子單打比賽分析的“三段評估法”模型,以期為拓寬羽毛球比賽分析思路與方法提供參考。
2.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2013—2014年世界優(yōu)秀女子羽毛球運動員50場單打比賽為研究對象。在所有參加比賽的運動員中,有19名運動員在2013年期間世界排名進入前16名,有11名運動員在2012—2014年期間表現(xiàn)突出、成績較好且排名上升較快。
2.2 研究方法
2.2.1 比賽觀察
以一方運動員為觀察對象,以比賽中每個回合為觀察單位,記錄一方運動員每個回合最后一拍的得分或失分(表1)。
表 1 羽毛球比賽得失分觀察方法一覽表
2.2.2 各段得分率與使用率計算
段得分率和段使用率參考乒乓球“三段評估理論”的計算方法,不同段的得分率和使用率計算方法如公式1~2[1-3]。
(1)
(2)
2.2.3 “三段評估模型”構建
采用百分位的方法確定各項評估指標值的等級,即當某一段技術得分率指標X≥P70為優(yōu)秀;當P70>X≥P50為良好;當P50>X≥P30為合格;當X 3.1 “三段評估理論”及乒、羽項目的異同點 3.1.1 乒乓球“三段評估理論”的核心內(nèi)容 乒乓球“三段評估理論”是以比賽中每一個回合的最后一拍擊球的得分或失分為觀察單位,按照運動員擊球的次序性規(guī)律,將其分為發(fā)球搶攻段(第1拍與第3拍)、接發(fā)球搶攻段(第2和第4拍)和相持段(第4拍以后),在此基礎上運用得分率與使用率作為評估指標,建立起乒乓球運動員技術實力評估的經(jīng)驗模型。 “三段評估理論”由于簡單,直觀且易于理解,便于運動員自身進行多場比賽的縱向比較及與他人之間的橫向比較,因此,得到了國家乒乓球教練員、運動員的認可,并一直為我國乒乓球研究人員沿用至今。 3.1.2 羽毛球和乒乓球項目的異同點 羽毛球與乒乓球同屬于技能主導類隔網(wǎng)對抗項群,其在比賽形成上有較大的相似性,例如,比賽以一方運動員發(fā)球,另一方接發(fā)球開始,雙方使用球拍交替擊球,使得球越過球網(wǎng);當一個回合結束時,只有兩種結果,即一方得分或另一方失分。這種比賽形式(擊球次序)的相似性特點,表明可以借鑒乒乓球“三段評估理論”的思想,構建適合羽毛球項目的比賽段落分析方法。 在構建羽毛球段落分析方法的時候,必須充分考慮羽毛球與乒乓球比賽在內(nèi)涵方面所存在的較大差異: 1.羽毛球比賽每個回合的擊球次數(shù)要遠多于乒乓球,比賽場區(qū)也要遠大于乒乓球,這就導致對羽毛球運動員有更高的體能要求。 2.羽毛球拍是由橫豎交叉的弦組成的,加之羽毛球本身是一個不規(guī)則的物體,因此,旋轉在羽毛球比賽中起的作用很小。相反,乒乓球拍的正、反面可以由不同性能的海綿膠組成,加之乒乓球體小而規(guī)則,則旋轉強、變化多也是乒乓球運動區(qū)別其他項目的一個重要特征,該特征也是造成乒乓球比賽回合較少的原因之一。 3.乒乓球比賽中的發(fā)球具有“威脅性”、“突然性”和“隱蔽性”,發(fā)球不但能夠直接得分,還能為第3拍的進攻創(chuàng)造機會,發(fā)球在乒乓球比賽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所以,在乒乓球技、戰(zhàn)術分析中,提出發(fā)球搶攻段以及與之相對應的接發(fā)球搶攻段符合乒乓球比賽的客觀規(guī)律。在羽毛球比賽中,尤其是單打比賽,發(fā)球的作用較小,發(fā)球還不能獨立地作為戰(zhàn)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發(fā)球技術的質量也會影響雙方運動員在比賽中主動或被動勢態(tài)的形成,所以,發(fā)接發(fā)段作為技術組成部分也是不能忽略的,尤其是在雙打比賽中顯得更為重要。 4.乒乓球比賽的變化(旋轉變化、長短落點變化、節(jié)奏變化等)主要集中在前4拍。因此,前四拍與4拍以后有著明顯的段落界線,這也是乒乓球將前4拍按照發(fā)球輪與接發(fā)球輪分為發(fā)球搶攻段、接發(fā)球搶攻段,4拍以后統(tǒng)稱為相持段的理由之一。由于羽毛球各拍之間沒有明顯的界線,在構建女子羽毛球比賽段落分析法時,重點考慮的是運動員擊球拍數(shù)與體能特點,以運動員各拍得、失分所占的比例進行分段。 3.2 女子羽毛球“三段評估分析法”的構建 3.2.1 女子羽毛球單打比賽段落劃分 圖1是優(yōu)秀女子羽毛球單打比賽各拍得分所占的比例??梢钥闯觯?拍得分所占的比例最高(9.9%),其次為第5拍(占9.2%),第三為第6拍(占8.2%),之后逐步遞減。研究還發(fā)現(xiàn),第2和第3拍的得分發(fā)生率超過了第7拍。 乒乓球和羽毛球比賽的計分體系具有共性,但在體能和技術上有著不同的特點。為了能夠保證優(yōu)秀女子單打運動員的各段技術實力對整場比賽獲勝的貢獻度與比賽實際相符合,根據(jù)圖1各拍得分所占的比例,將羽毛球比賽分為“三段”,即第1~4拍為發(fā)接發(fā)階段(其累積百分率為27.2%);第5~10拍為限制階段(累計百分率為42.4%);第11拍及以后為多拍階段(累積百分率為30.4%,表2)。 發(fā)接發(fā)階段,即第1~4拍,是一個回合的開始階段,雙方運動員各擊球2次,其中,發(fā)球方為第1拍和第3拍擊球,接發(fā)球方則為第2拍和第4拍擊球。該階段通常被視為獲取比賽主動態(tài)勢的最早時機,有利于控制整個比賽的主動權。 限制階段,即第5~10拍,是雙方互相限制,爭奪主動和得分的階段,該段所占的得分比例最高,也是雙方運動員速度、力量、落點、線路等博弈最為激烈的階段。 多拍階段,即第11拍及以后的擊球,是雙方運動員在限制段中沒有分出勝負而進入拉鋸的階段。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表明,該階段占了30.4%,其中最多可達61拍,可見,女單比賽一旦進入第11拍以后,對運動員的體能就有比較高的要求。 圖 1 本研究優(yōu)秀女子羽毛球單打比賽各拍得分所占比例示意圖 拍次得分所占比例(%)累計百分率(%)段落劃分11.71.7發(fā)接發(fā)階段27.79.437.817.249.927.259.236.3限制階段 68.244.577.451.986.658.596.264.7104.969.6114.273.8多拍階段 ………n…100 因此,我國的女單運動員在注重體能訓練的基礎上,應更加針對各個拍數(shù)階段的特點來制定各拍數(shù)階段不同的訓練方法,學會將有限的身體能力有效地發(fā)揮在比賽中。 3.3 女子單打運動員“三段評估標準”制定 羽毛球女子單打運動員比賽三段評估標準由得分率和使用率2部分組成(表3、表4),其中,得分率是主要評估指標,表明運動員各段的技、戰(zhàn)術實力,使用率是參考指標,表明運動員各段得分率對比賽獲勝起的影響作用的大小。例如,當一名運動員某段得分率達到了優(yōu)秀標準,但如果其使用率過低。那么,該段得分率對贏得比賽勝利的作用是很小的。反之,如果一名運動員的得分率低于50%,那么,隨著使用率的增加,對比賽起的負面作用也就會越大。 表 3 本研究優(yōu)秀女子單打運動員技、戰(zhàn)術得分率評估標準一覽表 表 4 本研究優(yōu)秀女子單打運動員技、戰(zhàn)術使用率評估標準一覽表 3.4 “三段評估法”與傳統(tǒng)的羽毛球比賽統(tǒng)計法的區(qū)別 1.比賽的觀察點不同。段落分析法是以一方運動員最后一拍的得分或失分為觀察點,一方運動員的得分加失分即等于整場比賽的總分。傳統(tǒng)的羽毛球比賽統(tǒng)計法是根據(jù)最后一拍擊球的比賽態(tài)勢(主動得分、受迫性失誤、非受迫性失誤),來判斷其中某一方運動員得分或者失分,雙方運動員的得分加失分之和才是整場比賽的總分。 2.提供的信息質與量不同。段落分析法記入了雙方運動員所有的得、失分情況。因此,能夠提供系統(tǒng)完整的比賽雙方的技、戰(zhàn)術信息;傳統(tǒng)的羽毛球比賽統(tǒng)計就一方運動員來說,其提供的信息是不完整的。但是,傳統(tǒng)的羽毛球比賽統(tǒng)計提供了比賽態(tài)勢信息,如主動得分、受迫性失誤、非受迫性失誤等信息。 3.分析的重點不同。段落分析法是根據(jù)每一個回合的擊球次序,將運動員的技術分為若干段來進行分析,重點是考查運動員技術在各個段落中所存在的優(yōu)勢或劣勢;傳統(tǒng)的羽毛球統(tǒng)計法則重點在于分析運動員完成技術的態(tài)勢,即主動、受迫性與非受迫等。 3.5 案例分析 本研究選擇了2名優(yōu)秀羽毛球運動員李雪芮(中國)和高橋沙也加(日本)作為案例,運用“三段評估法”進行實例分析。 3.5.1 李雪芮技、戰(zhàn)術特征分析 李雪芮是我國著名女子羽毛球運動員,曾經(jīng)獲得過2012年奧運會女子單打冠軍、2013年倫敦世界羽毛球錦標賽女子單打亞軍和各大羽毛球公開賽冠軍。表5是李雪芮2013—2014年度13場國際比賽(勝9場,負4場)各段的技術實力評估。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李雪芮的限制段達到了優(yōu)秀水平,其得分率為57.80%,發(fā)接發(fā)段和多拍段為良好水平,得分率分別為56.92%和54.11%,并且各段的使用率均為正常。這表明李學芮技術全面,沒有明顯的缺點,且在限制段具有較大的技術實力優(yōu)勢。 表 5 本研究2013—2014年度李雪芮國際比賽技、戰(zhàn)術實力評估一覽表 圖 2 本研究2013—2014年度李雪芮B場比賽各段得分率與比賽獲勝概率曲線示意圖 圖2是2013-2014年度李雪芮13場比賽各段得分率和獲勝概率的變化情況,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李雪芮的各段技術實力變化趨勢。進一步分析表明,李雪芮獲勝概率與多拍段得分率相關度最高(R=0.923,P<0.05),其次,是與限制段也有較高的相關度(R=0.780,P<0.05),說明李雪芮比賽的勝負更依賴于多拍階段技術實力的發(fā)揮情況。因此,李雪芮今后在訓練和比賽中,除了繼續(xù)保持限制段的技術實力優(yōu)勢以外,提高多拍階段的技術實力至關重要。 3.5.2 高橋沙也加技戰(zhàn)術特征分析 高橋沙曾獲得2013亞洲羽毛球錦標賽女單銅牌、2014世界羽聯(lián)德國公開賽女單冠軍和2014尤伯杯女子團體銀牌。表6是高橋沙也加2013-2014年度10場國際比賽(勝7場,負3場)各段的技術實力評估。 表 6 本研究2013—2014年度高橋沙也加國際比賽各段技、戰(zhàn)術實力評估一覽表 從表6可以看到,高橋沙也加的整體技術實力:發(fā)接發(fā)段得分率為良好(52.33%),使用率為正常(30.62%);限制段得分率為良好(52.21%),使用率達到了正常的水平(43.53%);多拍段得分率為優(yōu)秀(57.89%),使用率為正常(25.82%)。表明高橋沙也加的技術實力優(yōu)勢在多拍階段。 圖 3 本研究2013—2014年度高橋沙也加10場國際比賽各段得分率與比賽獲勝概率曲線示意圖 圖3是高橋沙也加10場比賽各段得分率和獲勝概率(按照比賽時間先后而作),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高橋沙也加的技術變化情況。從高橋沙也加的比賽獲勝概率與各段得分率的相關度分析中發(fā)現(xiàn),發(fā)接發(fā)段得分率與比賽獲勝概率相關度最高(R=0.923,P<0.05),其次,是多拍段也有較顯著的相關度(R=0.637,P<0.05)。因此,高橋沙也加的比賽勝負與發(fā)接發(fā)段的技術實力發(fā)揮有著最為密切的關系。所以,她在今后的訓練比賽中需要繼續(xù)保持多拍段的優(yōu)勢,更要重視發(fā)接發(fā)階段的技、戰(zhàn)術處理。 “三段評估法”及相關的標準與傳統(tǒng)羽毛球研究方法相比,能夠較好地揭示優(yōu)秀羽毛球運動員各拍數(shù)階段的技術實力特征。案例分析表明,李雪芮技術全面,實力雄厚,其多拍段的技術發(fā)揮對比賽獲勝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高橋沙也加的比賽勝負與發(fā)接發(fā)段的技術實力發(fā)揮關系最為密切。 本研究目前還只是針對優(yōu)秀女子單打運動員的比賽進行了研究,由于羽毛球男子與女子比賽之間、單打和雙打之間均有大的區(qū)別,因此,羽毛球“三段評估法”還有待于對優(yōu)秀男子單打和男女雙打的比賽做進一步的研究。 [1]李振彪,王家正.陳靜、李惠芬、焦志敏競技能力主要因素的診斷研究[J].北京休育學院學報,1991,(2):95-103. [2]吳煥群,李振彪.乒乓球運動員技術診斷方法的研究[J].乒乓世界,1990,(2):39-42. [3]吳煥群.鄧亞萍備戰(zhàn)26屆奧運會技術走勢與比較分析[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1997,12(3):70-72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n “Three Phase Evaluation Method” in Game Analysis of Elite Badminton Women’s Singles CHEN Jian-ni1,ZHANG Hui2 Taking the 50 elite badminton women's singles matches as the sample,and using the method of observing one player’s scoring or losing of the last stroke in matches,the strokes of elite badminton women’s singles player are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based on scoring proportion of each stroke:the phase of server and receive,the phase of restrict strokes and the phase of multiple strokes.On this basis,this paper constructed model of “three phase evaluation” by the scoring rate and usage rate.Two case shows that three phase evaluation model can more fully reflect the excellent badminton player's technical abilit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match. badminton;threephaseevaluationmethod;women’ssingles 1002-9826(2015)03-0063-05 10.16470/j.csst.201503008 2014-11-05; 2015-01-17 陳簡妮(1990-),女,上海人,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羽毛球教學與訓練,Tel:(021)51253201,E-mail:670085822@qq.com;張輝(1964-),男,浙江寧波人,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運動技、戰(zhàn)術診斷與分析,Tel:(0571)88273624,E-mail:zhang_hui@zju.edu.cn。 1.上海體育學院 體育教育訓練學院 上海,200438;2.浙江大學 體育學系,浙江 杭州 310028 1.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2.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8,China. G847 A3 結果與討論
4 結論與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