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忠杰,姚衛(wèi)海,張志成,寧波,何春來,陳彥,路曉光,朱正,姚建,宋榕,李新志,胡艷娟,阮小蓮,劉永慶,李文峰,姜偉,鄭艷杰,王永春,陳大慶,蔣崇慧
“急救白金十分鐘-全國自救互救日”活動由全國志愿者于2010年10月10日10點10分創(chuàng)立,到目前為止已經(jīng)舉辦了5屆,其目的是提高群眾的自救和互救意識,提高全民急救共識。這是急危重癥專業(yè)領(lǐng)域成果的一次成功轉(zhuǎn)化,也把專業(yè)的聲音向?qū)I(yè)以外進行了傳遞,形成了專業(yè)的社會聲音、正能量和正形象,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反響。在這個活動中,還形成了大范圍調(diào)查大眾自救互救的研究平臺。“急救白金十分鐘-全國自救互救日”活動于每年10月10日上午開展[1-3],由急危重癥專業(yè)醫(yī)師與大眾進行直接接觸教學,在街頭、街道、教室、公園等地點,采用講解、示范、操作等形式進行急救技術(shù)的科學普及。本研究對2014年的活動進行調(diào)查,現(xiàn)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2014年10月10日上午10:00-12:00,“急救白金十分鐘-全國自救互救日”在全國范圍內(nèi)發(fā)放問卷進行問卷調(diào)查。共回收16個城市的問卷調(diào)查,分別是:(1)浙江省溫州市;(2)寧夏銀川市;(3)江蘇省南京市;(4)江蘇省盛澤市;(5)遼寧省大連市;(6)江西省新余市;(7)四川省瀘州市;(8)河北省邯鄲市;(9)湖南省邵陽市;(10)內(nèi)蒙古烏蘭浩特市;(11)四川省德陽市;(12)山東省威海市;(13)湖北省宜昌市;(14)湖南省湘潭市;(15)北京市;(16)廣東省中山市。其中1、3、4、12、16位于沿海地區(qū);2、9位于西北地區(qū);5、8、15位于東北地區(qū);6、7、10、11、13、14位于中部地區(qū)。16個共收回問卷1580份,其中有效問卷1422份,具體問卷情況如表1。
表1 各城市參與活動的基本情況Tab. 1 Regions and units participated in the investigation
1.2 方法 2014年10月10日上午10:00-12:00,在全國急救日地區(qū)全面投放問卷,采取群眾自主填寫問卷的方法,對其中回收的16個城市的調(diào)查問卷進行分析。該問卷由4部分內(nèi)容組成,分別是:(1)基本信息;(2)自救互救理論與意識;(3)急救知識考題(以100分作為總分);(4)培訓效果。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兩樣本或多個樣本獨立非參數(sh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基本信息 剔除項目填寫不全的問卷,最終納入總?cè)藬?shù)1186人,其中男483人,女703人,年齡14~83(40.2±19.4)歲,64.7%(767人)的人聽說過急救“白金十分鐘”。具體情況見表2。
2.2 自救互救理論與意識 57.8%(816人)的群眾認為“白金十分鐘”應(yīng)由大眾進行現(xiàn)場急救,28.6%(404人)的群眾認為“白金十分鐘”應(yīng)留給120系統(tǒng),15.7%(222人)的群眾認為“白金十分鐘”應(yīng)留給專業(yè)醫(yī)師,3.9%(55人)的群眾認為“白金十分鐘”應(yīng)留給衛(wèi)生主管部門。52.0%的群眾認為遇到緊急情況應(yīng)呼叫急救系統(tǒng),93.8%的群眾遇
到傷病會選擇120,83.8%的群眾沒有處置過家人意外傷病的救護過程。53.2%(748人)的群眾主動學習互救知識,51.4%(725人)通過電視學習急救知識,25.7%通過學校培訓學習急救知識,19.6%通過報紙學習急救知識,12.6%通過課外培訓學習急救知識,19.7%通過其他培訓學習急救知識。如果家人遇到緊急意外的傷病,27.2%(384人)的群眾認為自己能力有限,30.4%(434人)的群眾選擇在有人呼叫時參與,具體情況如表2所示。
2.3 急救知識問卷結(jié)果比較 地區(qū)比較:中部得分(80分)最高,東北地區(qū)得分(70分)次之,沿海地區(qū)得分(60分)較低,西北地區(qū)得分(50分)最低,各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性別、年齡比較:男性得分(70分)低于女性(80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1~40歲得分(90分)最高,<20歲得分(80分)次之,41~60歲得分(70分)較低,>60歲得分(50分)最低,各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鞍捉鹗昼姟笨破漳J脚c其他模式比較:進行過自救互救學習或培訓的得分(90分)高于沒有進行過自救互救學習或培訓的得分(70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聽說過“白金十分鐘”的得分(71分)高于沒有聽過“白金十分鐘”的得分(63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者都學過的得分(77分)最高,沒學過自救但學過“白金十分鐘”的得分(69分)次之,學過自救但沒學過“白金十分鐘”的得分(67分)較低,兩者都沒有學過的得分(64分)最低,各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2 白金十分鐘自救互救理論與意識Tab. 2 Communal awareness of "platinum in 10 minutes" selfand-mutual rescue theory
2.4 舉辦全國急救、互救的培訓效果 關(guān)于急救知識和技能的有用程度,88.2%(1040/1179)覺得很實用,9.6%(113/1179)覺得一般,0.8%(10/1179)認為不太好,1.4%(16/1179)認為不好說。關(guān)于能否教會其他人急救知識,20.2%(236/1166)認為能獨立教會,5.0%(58/1166)認為只能教心肺復蘇(CPR),65.2%(760/1166)認為能教一些常識,9.6%(112/1166)認為不敢教別人。對于急救科普培訓的必要性,83.2%(968/1164)認為非常需要,11.8%(137/1164)認為可以安排,3.9%(45/1164)認為一般講講就可以,1.2%(14/1164)認為不需要。
表3 急救知識問卷結(jié)果比較Tab.3 Questionnaire results of first aid know ledge
既往有大量有關(guān)急救培訓的科普研究,體現(xiàn)了前人把急救放到大眾層面進行探索的成果[4]。研究顯示,90.4%的學習者認為有必要在高校內(nèi)繼續(xù)進行急救培訓,5.0%的學習者要求急救培訓成為高校必修課,97.6%的學習者認為操作訓練很有必要,操作要占急救培訓教學的50.0%左右[5]。爭救培訓應(yīng)突出急救技能的簡單性和可操作性,培訓6個月后僅剩少數(shù)受訓者尚能保持原來水平,每隔1~2年應(yīng)復訓一次[6]。
近年來隨著全民重視,急救科普得到了發(fā)展,我們采納了上述經(jīng)驗,使得“白金十分鐘”的急救理念得到不斷豐富和完善,并逐漸被大家接受和運用[7]。在2014軍事演習中,“白金十分鐘”急救理念被我軍指揮員采用[8]。本文從以下4個方面進行了橫斷面研究。
3.1 大眾對意外傷病的認知和態(tài)度 本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如果遇到意外傷害,93.8%的群眾選擇急救首選120,83.8%沒有處置過家人意外傷病的救護過程,說明急救并未落實在行動上,急救的技能還未能掌握。如遇到緊急情況,52.0%的群眾呼叫急救系統(tǒng),30.4%的群眾選擇在有人呼叫的情況下前往,27.2%的群眾認為自己能力有限。由此可見,真正掌握急救技能的人數(shù)太少,需要更進一步的深入培訓。41.6%的群眾認為以后可以,27.1%的群眾認為能力不行,均說明現(xiàn)在亟需學習和普及急救知識。學習救護知識的方法,53.2%是主動學習,其中51.4%通過電視學習。對時效性的認識,只有57.8%能認識到“白金十分鐘”是留給大眾自己做努力的,而不是依靠其他機構(gòu)的人。
3.2 差異性比較 不同地區(qū)發(fā)展的不平衡反映在調(diào)整得分中,中部和沿海地區(qū)的得分較高,而西北部和東北地區(qū)得分較低,因此應(yīng)加大西北、東北部地區(qū)的急救知識培訓,使更多的人掌握急救技能,促進中國急救水平的提高。從性別年齡差異來看,男性得分低于女性得分;年齡在21~40歲得分最高,<20歲得分次之,41~60歲得分較低,>60歲得分最低。由此可以看出,21~40歲是社會的主要生產(chǎn)力資源,在日常生產(chǎn)中,急救培訓機會比較多,因而得分較高。<20歲是學生或者青年人,青年人接受知識的能力較快,易受到社會急救知識的熏陶,因此應(yīng)該在學校得到急救知識的培訓。41~60歲得分較低,因為這個年齡層次的人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下降,不像上述兩組有眾多的培訓機會。>60歲得分最低,因為在日常的生活中,他們接受急救培訓的機會較少,接觸最多的是養(yǎng)生、保健類電視節(jié)目,因此應(yīng)該多向老年人傳授急救知識。
3.3 對活動的效果評價 此次活動88.2%的群眾覺得很實用,83.2%的群眾認為這種科普培訓非常需要,65.2%的群眾覺得能教會別人一些常識。關(guān)于對“白金十分鐘”和其他急救培訓知識的學習,兩者都學過的得分最高,學過“白金十分鐘”、沒學過其他自救知識的得分次之;沒學過“白金十分鐘”但經(jīng)受過其他急救培訓的排名第三;兩者都沒有學過的得分最低。表明不同形式的急救培訓是相輔相成的,結(jié)合起來能夠更加鞏固急救知識。
3.4 “白金十分鐘”科普模式 此種培訓模式以“白金十分鐘”急救理論、識別生命體征、心肺復蘇操作、氣道異物梗阻解除、徒手止血、體外除顫(AED)操作等為核心,采用多媒體、視頻、操作、互動等形式于1.5~2.0h內(nèi)完成??筛鶕?jù)不同人群和實際情況適當增減,具有內(nèi)容精煉、實用性強等特點,還可在培訓前后進行問卷調(diào)查。學過“白金十分鐘”的得分比沒有學過的得分高,是對上述模式的肯定。應(yīng)該大力宣傳急救知識,使大眾掌握急救技能,學會急救和互救,創(chuàng)造生命奇跡[9]。
綜上所述,完善急救“白金十分鐘”理論體系,為構(gòu)建自救互救體系、戰(zhàn)場救護體系、平戰(zhàn)結(jié)合的戰(zhàn)創(chuàng)傷救治體系提供了時效性理論基礎(chǔ)與支持,具有重要意義。不斷把“白金十分鐘”理論進行普及、實踐是對這一理論的不斷探索和發(fā)展。
致謝:感謝遼寧醫(yī)學院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一附屬醫(yī)院研究生培養(yǎng)基地李志輝、谷向民為本文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和分析。
[1] He ZJ, Ma JX, Wang YG. Establish emergency "p latinum 10 m inutes" idea, improve community rescue success rate of sudden death[J]. Med Philos, 2006, 27(8): 11-14. [何忠杰, 馬俊勛, 王永剛. 樹立急救白金10分鐘理念,提高社區(qū)猝死搶救成功率[J]. 醫(yī)學與哲學, 2006, 27(8): 11-14.]
[2] He ZJ. Rediscuss the emergency platinum ten m inutes theory [J].Med J CPLA, 2012, 37(5): 391-393. [何忠杰. 再論急救白金十分鐘[J]. 解放軍醫(yī)學雜志, 2012, 37(5): 391-393.]
[3] He ZJ. The emergency platinum theory and practice[J]. Chin J Hyg Rescue, 2013, 27(8): 144-150. [何忠杰. 急救白金理論與實踐[J]. 中華衛(wèi)生應(yīng)急電子雜志, 2013, 27(8): 144-150.]
[4] Sun HQ, Jinag LP, Yang YQ,et al. Experience in communitybased citizen to carry out primary rescue training[J]. Med Inform, 2010, 10: 2987-2988. [孫海琴, 姜麗萍, 楊曄琴, 等. 基于社區(qū)公民開展初級救護培訓的體會[J]. 醫(yī)學信息, 2010,10: 2987-2988.]
[5] Fei GZ, Cai XF, Lui YL. Emergency centers and universities jointly run by self-help and mutual aid elective experience[J].Chin J Crit Care Med, 2001, 21(11): 676-677. [費國忠, 蔡曉峰,劉藝林. 急救中心和高校聯(lián)合開辦自救互救選修課的經(jīng)驗總結(jié)[J]. 中國急救醫(yī)學雜志, 2001, 21(11): 676-677.]
[6] Peng YC, Guang LZ, Lui LQ,et al. Discussion of public aid training[J]. Chin Gen Pract, 2009, 11(9B): 1670-1692. [彭迎春,關(guān)麗征, 劉蘭秋, 等. 公眾急救知識培訓的探討[J].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09, 11(9B): 1670-1692.]
[7] He ZJ. The emergency platinum ten m inutes[J]. Med J Chin PLA, 2012, 37(5): 391-393. [何忠杰. 再論急救白金十分鐘[J]. 解放軍醫(yī)學雜志, 2012, 37(5): 391-393.]
[8] Yin WH, Zhang JY, Zhou N. W itness the scene in "medical m ission-2014" exercise information and medical standards to accelerate the battlefield. http://news.xinhuanet.com/m il/2014-09/28/c_127046862.htm. [尹威華, 張驕瀛, 周娜. 現(xiàn)場直擊“衛(wèi)勤使命-2014”演習信息衛(wèi)勤與戰(zhàn)場接軌加速時.http://news.xinhuanet.com/m il/ 2014-09/28/c_127046862.htm.
[9] He ZJ, Wang LX. To explore the first aid, clear the road of life[J].Chin J Crit Care Med, 2013, 33(11): 988-990. [何忠杰, 王立祥. 探索急救之道, 暢通生命之路[J]. 中國急救醫(yī)學, 2013,33(11): 98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