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華
在有心流動的課堂里感受生命的驚起
——觀向浩老師《如何寫好喻體》一課有感
◎張文華
在全神貫注、一字一句用心品讀完向浩老師的課堂實錄《如何寫好喻體》,繼而又觀摩了他在深圳市龍華新區(qū)玉龍學校這堂課的現(xiàn)場教學之后,我的內(nèi)心,有一股強烈的、按捺不住的表達沖動。在我看來,這是一節(jié)有心流動的課。在這節(jié)有心流動的課里,我看到和感受到了生命的驚起。
之所以說這是一節(jié)有心流動的課,是因為這節(jié)課自始至終飽含溫情,散發(fā)著智慧,傳遞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尊重。課從“蘇州出美女”,是“古代出狀元”“現(xiàn)代出科學家和院士最多的地方”開啟,既體現(xiàn)了授課教師對地方歷史與文化的了解與親近,又滲透了社交禮儀教育。深藏其中的,是授課教師寬厚的人文情懷和超越學科教學的育人理念。隨后,教師請學生“從上到下仔細地打量”老師,說說老師“哪一處地方長得最有特點”。這樣的切入極其智慧,它既結(jié)合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大多數(shù)初中生私底下都會談論老師的外貌,又有效地利用了借班上課背景下的現(xiàn)有資源——教師以自己為資源,“矮化”自己,讓學生說一說老師身上哪一處地方長得最有特點,瞬間拉近了師生關(guān)系,課堂由此變得自由、輕松、安全,進而充滿溫情。
再看本節(jié)課的本體選擇:向老師的肚子、脖子、眼睛和柳條?!岸亲?、脖子、眼睛”乃課堂之生成,而“柳條”則是教師預先設定。柳條,春天江南常見之物。這樣的選擇是留心生活,從生活中來,從最為常見之物開始,為著更溫情、更詩意的生活而教,而學。
這堂課上,向老師說的話不多,他更多地是在充當組織者和學習者角色。作為組織者,他引出教學主題,提供語料(所有的例句均引自《圍城》),借此激發(fā)和引導學生課外閱讀,并充分利用學生現(xiàn)場生成的比喻句,提出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發(fā)現(xiàn)、歸納、總結(jié)、運用比喻寫作規(guī)則,進行喻體選擇陌生化、比喻寫作圓潤化和多感官博喻連珠等言語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品讀、思考、領(lǐng)悟、寫作、表達、傾聽與沉思的過程中感受語言學習的快樂與驚喜。作為學習者,他和學生一道寫比喻句,描寫班里一位女生的眼神。由此,課堂成為師生共同經(jīng)歷學習之旅、體驗智慧生長和生命成長的精神家園。
這堂課上,向老師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安靜地思考與寫作:喻體選擇陌生化環(huán)節(jié),他留出了3分鐘;比喻寫作圓潤化環(huán)節(jié),他給了學生5分鐘;多感官博喻連珠環(huán)節(jié),他更是留出了8分鐘,層層推進。不僅如此,向老師還邀請學生分享交流,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學生在分享、表達時,向老師認真傾聽、及時回應,既風趣幽默,又溫和敏銳。
向浩老師的這堂課,照亮的不只是一個課堂,還有所有在場者,包括學生和聽課老師的精神世界。它通過對一個教學內(nèi)容的深度探究,讓參與者體驗和感受到“知(knowing)”的原初快樂和作為人的生命的驚起,也讓在場的觀察者看到和感受到了這種生命的驚起!我相信,凡是體驗過“知”的原初快樂和感受過生命驚起的人,其生命將變得更加厚重,他也格外珍視這種精神愉悅。并且,長時間體驗這種“知”的原初快樂的人,他的內(nèi)心將更加安靜、從容、淡定;他的生活,也更平凡而富足。
感謝向浩和那天在場的學生們,為他們締造的有心流動課堂里的生命驚起!
(廣東省深圳市龍華新區(qū)教育科學研究管理中心;5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