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榮
(徐州市第十中學 221000)
略論小組教學的有效特征
陸 榮
(徐州市第十中學 221000)
通過分析某些小組教學中的低效教學行為,指出假象型和失控型是其典型表現。同時,筆者從小組課堂教學的形式和內容上提出了教學有效性的建議,即形式上要有可測查的學習目標、有策略的自主學習和有充分的練習時間,內容上要能根據學情定學習內容、根據學會再考的原則定測查內容、根據精選的原則定重點學習內容。筆者認為,小組教學的高效最終還要取決于課堂學習形式和內容的有機結合。
小組教學 有效性
新課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小組學習非常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新的學習方式。小組教學也因此成為當前課堂教學改革中使用最多的形式。
小組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組織形式,如何正確的操作,尤其是如何在不同類別的學生中使用還要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和實踐。并不象一些人簡單想象的那樣:學生一圍小組就是新課改了。凡事要以效益而論成??!在實踐中,我們發(fā)現:使用學生小組進行教學的課堂也有著低效和高效的區(qū)別。
我們希冀的小組教學課堂應是具有教學威力的、實實在在的課堂。運轉其中的是高效而又深受學生喜愛的小組,其學習形態(tài)充滿著靈性和情感!但教學中,我們也看到了一些徒有形式而無實質內涵的教學,這種虛、假、低效的小組教學,是對新課改的歪曲而又錯誤的表現,也是我們要摒棄和否定的!
我認為,低效小組教學的表現主要有兩種:假象型和失控型。
第一種:“假象”。課堂有小組,但一堂課的教學活動換成傳統(tǒng)課堂同樣能夠進行。很明顯是小組的威力并未發(fā)揮,徒有其表,俗稱“換湯不換藥”。
第二種:“失控”。課堂有小組,但由于教師的組織小組教學能力欠缺等原因,整個課堂處于“無學習”的失控狀態(tài)。這與學生小組有效學習活動的“熱鬧超市”有著本質的不同。
究其根源,以上兩種形態(tài)的產生是因對小組教學的特點不明了而造成的。在實際教學中,這些低效的狀態(tài)是我們要盡快避免和改變的。
那么,小組教學的有效特征有哪些呢?
小組課堂是學生為中心學習的課堂,教師在學習形式上要做有利于學生小組學習的設計。
1.有可測查的學習目標。
這種學習目標是具體的、清楚的、可測查的,如通過一道數學題檢查學生某公式的掌握情況;對一篇詩歌的朗誦檢查了解學生的理解狀況。
可測查的學習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提前告知并在學后測查,而且通過學生間的互查,其掌握情況應立刻能在課堂上反饋。
2.有策略的自主學習。
小組教學是利用小組進行“教”和“學”。因此,凡是學生能自己學會的,均應由其自己完成。學生有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可先尋求本小組內同伴解決;如仍不能,可在班級求助同學解決。原則:只要有一個學生會講,教師就盡量安排其互助學習;對于難題只能由教師講的,教師可精講,但講時須側重學習的方法,并以此為示范,要求學生模仿學習講解。
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的自主學習策略可以分為學生的互講、討論、互查。互講主要針對已有的知識進行理解和鞏固,討論則針對有利于思維訓練的問題激起深度思考。而互查既是檢查又是一輪扎實的鞏固。
學生的自主學習訓練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教師要有意識地通過階段性的逐步“放手”而促其形成。在這過程中,教師可以導學案的形式輔助學生學習。
3.有充分的學生練習。
在學生小組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學習需要安排學生進行多形式的互助學習。如:獨立學習、一對一學習、小組內學習、班級大組間的學習。其中,學生的獨立思考學習時間必須保證。
充分可分為學生參與的充分、學習時間的充分、多種能力訓練形式上的充分。為有更多學生參與學習過程,教師或學生個體對班級全體的講解等安排不宜多,應鼓勵學生在各小組內部的展示、討論等活動。在時間上教師及學生個體的講授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以保證學生有足夠的訓練時間;在能力訓練上,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聽、說、讀、寫、動等多種態(tài)勢以調動學生情緒高漲的學習,同時鍛煉學生多種能力。
小組課堂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師應選擇適宜學生獨立或合作學習的學習內容,使其“跳一跳,夠得到”,享受自主完成任務成就感。
1.根據學情定學習內容。
教師對學生學習內容的安排或者說是學習任務的布置,應是整個學習流程是否有效的前提。學習內容的難易、多少是否與班級大多數學生能力相適應,是教師要重點考慮的內容。
可以說,教師對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準確估計,是教學出發(fā)點。前文所述的清楚測查即是幫助教師準確掌握學情的可靠方法,以使課堂有的放矢。
2.根據學會再考的原則定測查內容。
教師在安排學生測查時應在估計其已學會的基礎上進行。如發(fā)現學生不能完成學會任務,可延至下節(jié)課或降低要求測試。學生學會的好分數會使其體驗到成功和快樂,而不斷的成功刺激則會增強其學習的興趣、自信和主動性。故此,教師對學生的測查要安排在學生已學會的情況下,同時通過小組的批改及時反饋并對學生鼓勵和表揚。此時和此類的測查是深受學生歡迎的。
教學中要反對的是明知學生沒學會,而仍然進行的盲目的“打擊式”測查。這種測查結果會使學生懼怕和厭倦學習,不利于學習的持續(xù)發(fā)展。
3.根據精選的原則定重點內容。
教學中,我們應牢記:訓練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信心是學習的根本。學習內容只是能力訓練的載體,因此,教師對學習內容要做精選,突出重點,反復訓練,不求全面鋪開、題海戰(zhàn)術而注重深入理解、穩(wěn)扎穩(wěn)打。
對此,我們可以觀察小組學習的課堂上是否有學習重點以及重點問題是否進行了深入探討。如果有即是高效,反之則是低效的。
小組教學的高效最終還取決于課堂學習形式和內容的有機結合,只有二者的統(tǒng)一結合,方能營造一個學生樂于學習的小組教學課堂。而這一切都要求教師積極而又認真地投入實踐去鍛煉并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