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苑
從中美語文教材的不同看美國語文教材的優(yōu)點
——以《論公民的不服從》與《拿來主義》的比較為例
□徐文苑
與我國高中人教版語文教材相比,美國語文教材較好體現了人文性、開放性、綜合性三大特點,達到了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統(tǒng)一。無論在課后練習系統(tǒng)的設置還是在導向和對國家文化力量的體現上,美國語文教材都有它的優(yōu)勢。
美國教材;課后練習;思想性
讀了美國教材所選的梭羅《論公民的不服從》與我國高中語文人教版上的《拿來主義》之后,深深感受到了美國語文教材的力量,深感美國語文教材較好體現了人文性、開放性、綜合性,達到了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統(tǒng)一。相比之下我們的選文略遜一籌,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見出一斑。
《論公民的不服從》這篇課文習題的設置讓我們感到十分新鮮有趣。首先,較重視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質疑和批判,如“文學與生活”、“閱讀理解”、“思考與評價、應用”、“文學聚焦”、“點子庫”、“微型寫作”,完全不同于我國語文教材《拿來主義》的課后練習僅僅注重作品的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理解與分析和字詞句的訓練。它除了讓學生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主旨,更注重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及想像能力、綜合能力、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全方位地啟發(fā)學生的多元化思維與獨特體驗,在提高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同時,增強學生收集、整理素材以及解決社會生
活問題的實踐能力。一些充滿趣味性與現實性的習題無疑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
其次,沒有死記硬背,沒有標準答案,鼓勵個性化思考。它的一個問題是:關于一個人應該反對他所不同意的政府政策,評價梭羅所做的論述是否具有說服力?同時也讓學生去思考社會,思考政治問題。它的另外一個問題是這樣設計的:梭羅說:“如果他們(人們)真心地想把它(政府)作為一支真槍來彼此對抗的話,它就必然會破碎。”1根據你的歷史知識對這一論斷做出判斷。這樣,美國語文就突破了狹隘的小語文圈子,走向歷史,走向社會,走向政治,走向廣闊的人生,真正成為大語文,讓學生學會真思考,讓一個人真正成為公民。而《拿來主義》的問題設計中看不到這樣的與社會連線的研討。
再者,美國編者很重視引導、督促學生日常的寫作訓練,例如在《論公民的不服從》課后習題部分設置了微型寫作課,而且告知了寫作的技巧重點、構思,并且要求養(yǎng)成寫稿修改的習慣,言下之意寫作要精心構思、仔細斟酌,反復錘煉。而這些我們在《拿來主義》的課后練習中都不曾看見。
1、《論公民的不服從》沒有有意教育學生如何“愛國”,甚至鼓勵學生去思考國家的暴力特征,鼓勵用文明的方式爭取權利,推翻違背民意的國家政權,追求美好的生活。編者貫徹國家價值中立的原則,注重培養(yǎng)學生公民意識,摒棄了宗教意識和黨派意識。而《拿來主義》讓我們看見了鮮明的政治傾向,看到的是怒發(fā)沖冠的斗士。
2、尊重歷史,追求真,不隱惡。因為真善美的價值鏈條中,“真,是基礎,離開真,善是偽善,美也是不靠譜的?!痹趯σ恍v史事實的陳述中,尊重不同人物的立場,讓學生有多元的視角和獨立的判斷。
從《論公民的不服從》一文中我們可以發(fā)現美國文化的包容與理性力量。這篇選文的特點是“不無病呻吟地為賦新詞強說愁,不裝小資和窮酸。”作家在字里行間既有人道主義精神的滲透,又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社會擔當。
美國是一個年輕的國家,立國不過200多年,在這么短的時間里能夠成為全球綜合實力最強的國家,其中的秘密就在它的文化里,文化才是它的核動力。閱讀《論公民的不服從》這篇選文,你會發(fā)現,美國文化的包容與強大的理性力量。
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合一,但我們教材編排者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把語文的工具性拔得過高,人文性嚴重稀釋,帶來的問題是,語文也成了為應試教育添磚加瓦的道具,只關注外在的效率,漠視人的內在本質,對心靈胡亂涂抹,學生越學越迷茫,教師也越教越困難,原因是,語文被狹隘化了,導致“語文像風干的絲瓜,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其實,語文就是生活,語文就是社會,語文就是生命,語文就是整個世界,因為語文關涉人的思想,而思想和整個世界是統(tǒng)一的。
[1]馬浩嵐:《美國語文(1-3冊)》,中國婦女出版社2004年版。
[2]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等:《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1-5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楊林柯:《讀美國語文有感:語文原可以如此豐富美好》,《名作欣賞》2014年第5期。
[4]丁心玲:《美國語文教材練習系統(tǒng)的設計給我們提供了哪些啟示》,《現代語文》2009年第11期。
[5]張葉靜:《中美語文教材練習設計比較研究》,《文教資料》2013年第2期。
(作者系安徽師大文學院2012級教育碩士蕪湖縣一中教師)
[責編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