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光莉
(貴州省凱里市三棵樹鎮(zhèn)民族中學 貴州凱里 556000)
如何巧妙將法制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
邱光莉
(貴州省凱里市三棵樹鎮(zhèn)民族中學 貴州凱里 556000)
近年來,我國青少年違法犯罪呈現出低齡化趨勢,暴力犯罪突出,團體犯罪嚴重,犯罪率不斷在增加。這些狀況也許是由于青少年的法律素養(yǎng)薄弱、法制意識淡薄、行為自律意識欠缺、行為自控能力較差、自我保護能力匱乏、掌握的法律知識少之又少的緣故,這讓無意識的違法犯罪現象頻頻發(fā)生甚至呈上升趨勢,從而導致許多青少年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這無疑就葬送了他們的青春,這無形就斷送了他們的前程,這無形就給社會、學校、家庭造成了無可估量的損失。因此,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便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了。那究竟怎樣對青少年進行強有力的法制教育?究竟如何巧妙將法制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呢?
法制教育 滲透 語文教學 人文教育
近年來,我國青少年違法犯罪呈現出低齡化趨勢,暴力犯罪突出,團體犯罪嚴重,犯罪率不斷在增加。這些狀況也許是由于青少年的法律素養(yǎng)薄弱、法制意識淡薄、行為自律意識欠缺、行為自控能力較差、自我保護能力匱乏、掌握的法律知識少之又少的緣故,這讓無意識的違法犯罪現象頻頻發(fā)生甚至呈上升趨勢,從而導致許多青少年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這無疑就葬送了他們的青春,這無形就斷送了他們的前程,這無形就給社會、學校、家庭造成了無可估量的損失。因此,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便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了。那究竟怎樣對青少年進行強有力的法制教育?這自然就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三者齊抓共管的通力合作,這自然就離不開學校要在各學科教學中巧妙滲透法制教育。根據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點,語文教學不僅擔負著人文教育的功能,而且還肩負著法制滲透教育的重任。那么,如何巧妙將法制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呢?經過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我把本人的幾點粗淺的見解與同行分享如下:
在學習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5課《傷仲永》,八年級下冊第3課《我的第一本書》時,可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的相關法制內容給學生學習,讓學生理解義務教育制度的內容,讓學生了解在青少年時期,學生有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義務和權利,誰也不能剝奪他們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同時,舉一些發(fā)生在學生身上的學生真實受益的事例向學生說明,我們國家在實行九年義務教育之后,對農村學生實行免收學雜費、住校費、水電費等優(yōu)惠政策,對農村寄宿困難學生每學年每人發(fā)放625元的生活補助費,對農村在校生實行免費享受營養(yǎng)餐的優(yōu)惠政策即午餐補貼三元并免費就餐等問題進行切入,從中比較新舊社會的巨大差異,進一步讓學生切身體會黨和政府對教育事業(yè)的重視,讓學生認識實行義務教育的意義、價值,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實行免費教育給農村學生、家庭帶來的實惠。
在學習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10課《孤獨之旅》時,可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的法制教育即向學生敘述杜小康在牧鴨生活中戰(zhàn)勝了恐懼和孤獨,變得成熟、堅強,可以說生活是幫助他成長的最好的老師。今天,我們應該懂得無條件地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在學校完成自己的學業(yè)。然后引出并組織學生具體學習和進一步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1)、《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十三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應當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權利,必須使適齡未成年人依法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不得使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輟學。
(2)、《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第十三條 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組織和督促適齡兒童、少年入學,幫助解決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困難,采取措施防止適齡兒童、少年輟學。
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協助政府做好工作,督促適齡兒童、少年入學。
最后組織學生討論辨析:家庭變故是否能成為不讓孩子讀書的正當理由?從中讓學生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來捍衛(wèi)自己應有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權利。
在學習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9課《故鄉(xiāng)》(第50段、第83段)時,可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法制知識教育即在學習本文時,我除了組織學生學習課文的主要內容之外,還要組織學生學習、了解有關魯迅先生在文中所塑造的幾個典型的人物形象。其中,楊二嫂是一個被社會扭曲了的變形人,不僅表現在從當年的“豆腐西施”變成了今天的“圓規(guī)”,而且還表現在自己被侮辱、被損害的同時,又在損害和侮辱別人。那個時代,閏土即使知道了也無可奈何。今天,我們應該知道,公然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之后,組織學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缓笏角商岢鰡栴}讓學生質疑、辯論:文中碗碟是否閏土所藏?如果不是,楊二嫂此舉應然后看待?
在學習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7課《變色龍》時,可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在歸納奧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即他作為當時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三世豢養(yǎng)的走狗,打著履行法令的官腔,干的卻是趨炎附勢、欺下瞞上的勾當。時代不同了,今天,在我們這樣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公民,法律保障我們的權益不受侵害,如果執(zhí)法人員不能秉公執(zhí)法,我們不但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利益,國家也會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引導學生運用法律知識說說文中的這個事件應怎樣處理才算合理,采取讓學生分飾角色的方式進行,適時滲透相關法制教育。
綜上所述,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不光要給學生傳授語文知識,而且也要向他們傳授法律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法制觀念,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怎樣做人,做怎樣的人?而要想讓學生培養(yǎng)起較強的法制意識,教學生學會做真正的人,教師就要根據語文學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點,開動腦筋,善于充分、合理、科學地從語文教材中積極開發(fā)、充分挖掘出法制教育資源并加以合理、巧妙、靈活地把它們滲透到語文教學實踐中。唯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給學生撐起一把安全的保護傘,才能讓學生健康順利成長,才能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一個學法、知法、懂法、守知、會用法的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