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天娥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 重慶 401331)
我國高校休閑體育教育的現狀分析與教學對策
彭天娥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 重慶 401331)
休閑體育,是高校體育不可或缺的教育分支。其健康性、休閑性,正迎合了"全民體育"的體育理念。本文將從休閑體育教育的內涵入手,對我國高校休閑體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現狀分析,并基于此提出針對性的教學策略。這將對高校體育教育均衡發(fā)展有很大推動作用。
休閑體育 體育教育 健康標準 課程設置
隨著高校體育教育的覆蓋延展,其課程體系也不斷融入新的理念與內容。休閑體育,作為社會體育的一分子,其教育價值也同樣在高校領域得以體現??梢赃@樣說,休閑體育在高校的發(fā)展,將極大地推動體育健康學的基礎性普及。
休閑體育,即選擇一定的時間進行自我支配,在興趣導向、個人需求基礎上,自行參加體育活動以愉悅身心、提升體育素質及生活質量的鍛煉載體。其價值在于增強人體健康程度,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聯合國衛(wèi)生與健康聯合組織(HHC)指出,休閑體育有利于人們文化素養(yǎng)的塑形,對生活交往及生活質量有著重要的規(guī)范價值[1]。休閑體育教育,即指在適應人類休閑訴求的同時,采用參與性、互動性活動作為形式,不斷引導其養(yǎng)成健康、向上的休閑認知與方式,從而提升其生活健康度,發(fā)展健全人格。
休閑體育教育是大學體育教育的重要分支。其在巨大的學業(yè)競爭與就業(yè)壓力下,對學生身心緩沖價值很大。不過,從目前我國高校休閑體育教育現狀來看,鑒于多方面的原因,其教育前景不容樂觀。
1.教育重視度不夠
當前人們對于休閑體育的參與存在較大的需求與滿足差異。盡管高校休閑體育教育開展得到了不少教育專家的力挺,但是緣于重視度的欠缺,我國高校休閑體育教育一直處在滯后狀態(tài)。早于上世紀末,我國中山大學一些研究學者就認為,可以適度考慮創(chuàng)立休閑娛樂教育專業(yè)。而經過近十年后,廣州體育學院、首都體育學院、武漢體育學院等院校,才開始進行專業(yè)設置,定位休閑體育專業(yè)并制定招生計劃。這種高校教育對體育的偏頗理解,促使體育休閑教育類人才十分匱乏。同時,幾近停頓的休閑體育教育并未形成科學、統(tǒng)一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案等,高校間的專業(yè)課程定位也存在隨意現象,這都使得休閑體育教育發(fā)展不夠規(guī)范。
2.課程設置不科學
從現下高校體育課程設置我們可以看出,競技體育的重要程度要遠超過休閑體育。體育教育必須倚賴于課程設置。故而,休閑體育教育課程設置存在著一定的隨意性。且不少高校將休閑體育教育的主要修學方向定位在了體育旅游上,至于休閑運動技術、休閑體育推廣、娛樂化體育普及等課程,則顯得較為稀少。而且,隨著全民體育理念的深入,該專業(yè)課程設置的修正與完善工作也較為欠缺。課程體系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明顯,自主動手能力欠缺等等,都極大地影響了休閑體育教育的價值外顯。
3.硬件建設不完善
體育教學,離不開實際操作與訓練。在教學過程中,理實一體化的原則必須遵從。休閑體育與競技體育一樣,其需要足夠完備的硬件設施來支撐。但是目前高校體育教育設施建設重心在于競技體育,休閑體育教育則缺乏足夠的教育場地、專業(yè)的器材設施等,而一些非體育類大學情況則更加糟糕。近年來,隨著高校擴招的逐步深入,高校體育器材建設與之嚴重不適應,缺乏足夠的財政支撐,這也導致了休閑體育硬件建設被長期忽略。
4.師資力量不均衡
受體育教育發(fā)展形勢影響,我國高校休閑體育人才引進與培養(yǎng)也存在較大差距。在教育過程中,教師的素質直接決定休閑體育教育質量。不可否認,我國休閑體育研究者們在此方面付諸的努力與能力。但是整體來看,休閑體育教師隊伍嚴重不均衡。一些高校,能夠入職休閑體育專業(yè)的教師捉襟見肘,且知識體系不規(guī)范,教學水平與時代要求不相適應。據調查,約有40%的大學生對現有休閑體育教師水平存疑。
對現實發(fā)展進行辯證性認知與歸正,是對休閑體育教學現狀的有效彌補。高校體育的發(fā)展離不開休閑體育教育質量的提升。只有全面發(fā)展,高校體育教育才能煥發(fā)更大的生命力。
1.促進高校公共體育轉型
高校公共體育課屬于必修課系列。其廣泛的覆蓋面,讓體育教育擁有了足夠夯實的基礎。故而促進高校公共體育課轉型發(fā)展,有利于休閑體育課“借力發(fā)展”。①指導思想:促進體育課程技術休閑化、體制休閑化、健康休閑化發(fā)展。②課程設置:適應大學生時尚、休閑需求,設置高爾夫球、普拉提、保齡球等休閑體育課程與項目。③教學強化:統(tǒng)一實踐教學依從——教學大綱,加強教學過程的人性化與自主性,推動休閑體育的高效、普及式發(fā)展。
2.營造濃厚休閑體育氛圍
在校園文化中,休閑體育擁有著重要的文化色彩[2]。一些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讓大學緊張、高壓的學習生活增添閑適色彩,且可提升其身心健康水平。在學習間隙,高校要積極鼓勵大學生參與到休閑體育運動中去,要不斷通過多彩豐富的休閑節(jié)目來緩釋學業(yè)就業(yè)壓力,調動其學習興趣,助力休閑體育教育普及。此外,設置專門的休閑體育部門,加強專業(yè)研究;開辟專業(yè)的休閑體育欣賞與競技等,都可讓大學休閑體育氛圍愈加濃厚起來。
3.完善休閑體育教育設施
休閑體育教育設施的完善,需要政府、學校及教育者三方合力完成。要積極謀求政府對休閑體育的劃款支持;高??山柚鐣谫Y渠道來提升設施建設成功率,依照“共資、共管、共享”原則進行合作;高校教育者與管理者則需要對器材采購、器材運用、器材維護等方面擔負起責任來。
4.全力培養(yǎng)休閑體育人才
在高校,休閑體育人才主要是指教育者與管理者。要注重休閑體育專業(yè)知識的基礎性夯實,要求從教該專業(yè)教師定期參加“專家式”培訓,定期進行自我反省與學習;要注重高素質研究型人才的培養(yǎng),要求專業(yè)素養(yǎng)較高的教師,負責該專業(yè)的理論研修工作,爭當專業(yè)領頭兵;要適應社會發(fā)展形勢,建立科學、系統(tǒng)的人才培養(yǎng)激勵機制,從而推動高校休閑體育教育不斷健康發(fā)展。
休閑體育,之于教育既是平臺,又是途徑。廣大的高校要堅持體育教育均衡式發(fā)展、交互式發(fā)展。只有不斷借鑒,公平化競爭環(huán)境,體育教育的各分支才能在不斷的生存壓力下得以壯大與發(fā)展。這也是休閑體育競爭的資本所在。
[1]夏華龍.休閑體育研究綜述[J].廣東體育學院學報,2013,(9).
[2]王福生.休閑體育發(fā)展史論[J].高教探索,2011,(1):19-21.
彭天娥,女,1984年12月,四川.攀枝花,大學本科,講師,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