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明
(南京大學 哲學系,江蘇 南京 210093)
中國夢著眼于現(xiàn)實需要基礎上的理論需要
張曉明
(南京大學 哲學系,江蘇 南京 210093)
隨著中國的高速發(fā)展,用中國人自己的話語來解釋中國和世界已經(jīng)變得日益迫切,十八大以來,中國夢的提出就是在學習借鑒人類文明成果的基礎上,用中國的理論研究和話語體系解讀中國實踐、中國道路,是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話語體系,要真正使具有話語創(chuàng)新意義的中國夢走向世界、走向社會,首先需要走向?qū)W理,需要中國夢與中國夢需要就是在這個意義上提出來,通過對需要中國夢與中國夢需要的辯證把握,能夯實中國夢的學理基礎,從而促進中國夢走向社會、走向世界。
需要中國夢;中國夢需要
黨的十八大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歷史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集過去30多年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識之大成,通過一系列理論創(chuàng)新對“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做了階段性總結(jié)。在隨后貫徹十八大精神的過程中,習近平不僅深刻地指出:“堅持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十八大的主線”[1](P2)的科學論斷,而且在此基礎上不失時機地提出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2](P3)以及“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xiàn)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中國夢歸根結(jié)底是人民的夢?!保?](P3)的系列命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不僅反映了人民的強烈心聲,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但由于中國夢提出的時間尚短,要使這個具有極強廣泛性和極大包容性核心概念成為對內(nèi)凝心聚力,對外說明中國的核心理念,還需要我們在夯實中國夢的學理基礎上,更好地讓中國夢在對外說明中國,消除世界對中國的誤讀、增進世界對中國的了解和理解中,并更好地讓中國夢在對內(nèi)獲得人民正確認識、科學對待與身體力行中走向社會。
近年來,隨著中國的快速崛起,一些西方國家對我國的發(fā)展疑慮重重,擔心中國的發(fā)展會威脅和損害他們的利益,因此,不顧中國和平發(fā)展的事實,不顧人類社會聯(lián)系日益緊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的事實,出現(xiàn)了諸如“中國威脅論”“中國黃禍論”等說法,要么想唱衰中國,要么想遏制中國。為此,明確回答中國的發(fā)展與世界的關系,追求與其他各國的理想關系,就成為我們黨面臨的迫切任務。而這些年來,我們在理論宣傳戰(zhàn)線上存在兩套話語方式,對于國內(nèi)人民,我們一直講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之所以取得如此重大的成績,就是因為我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所以,我們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武裝全黨、教育人民,要高舉這個旗幟、堅持這個道路、堅持這個理論體系,完善這個制度,這是我們對國人的宣傳體系。對于國外朋友,我們很少談到經(jīng)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是因為我們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因為我們害怕他們說我們意識形態(tài)有差異,這樣就向我們黨提出了一個重大而緊迫的時代課題,即“如何在學習借鑒人類文明成果的基礎上,用中國的理論研究和話語體系解讀中國實踐、中國道路,不斷概括出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科學的、開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話語體系”。[3]而中國夢就是用外國人聽得懂、聽得進的語言,大力介紹和宣傳中國在經(jīng)濟社會文化建設方面所取得的巨大變化,特別是中國在民主、法制和人權(quán)領域中的成就,同時對自己的不足也要有合理的解釋,從而促使他國對中國形成正確客觀的評價,從而認同以及支持中國的發(fā)展。
通過十八大報告的學習,我們知道,經(jīng)過新中國成立六十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發(fā)展,回顧過去,我們成功地實現(xiàn)了從低收入國家向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跨越。著眼現(xiàn)實,進入中等收入發(fā)展階段后,我國改革發(fā)展面臨著一系列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面向未來,我們要完成十八大提出的“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4]的使命。這個黨代會精神不僅需要“使先鋒隊覺悟,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也要使廣大人民群眾覺悟,甘心情愿和我們一起奮斗,去爭取勝利”[5](P1101),也就是使黨代會精神轉(zhuǎn)化為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和精神力量。這是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必須精心思考和認真對待的重大問題。但是對于大多數(shù)普通民眾來講,黨代會的理論表述略顯抽象和意識形態(tài)化。現(xiàn)代傳播理論與實踐都表明,意識形態(tài)的內(nèi)容不一定非要用意識形態(tài)的方式表達,非意識形態(tài)的話語更能起到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梢哉f中國夢就是這樣的話語體系,一定意義上講中國夢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眾版。中國夢是在保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實質(zhì)與科學價值的同時從話語體系上對其進行的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從而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一個更加具體、更加親和的形式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中國夢通過一種大家認可的形式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向世界、走向社會。因為我們說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我們黨著眼于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出的重要戰(zhàn)略思想。同時,中國夢又是一個典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中國夢不僅是一個面向世界的話語體系,讓世界知道通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的中國夢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讓世界知道中國夢與世界夢盡管不同,但是相通的。而且中國夢也是一個面向社會大眾的話語體系,讓人民知道,通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的中國夢說到底就是人民的夢,就是人民期盼好的工作、好的教育、好的醫(yī)療、好的住房的民生夢、尊嚴夢、成功夢。
我們不僅需要中國夢,而且我們有能力提出中國夢。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現(xiàn)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xiàn)這個目標?!保?](P27)這里的“接近”,就是指改革開放使我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包括民族精神的振奮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這里的“信心”,就是指我們已經(jīng)走出了一條能夠?qū)崿F(xiàn)中國夢的發(fā)展道路。這里的“能力”,就是指我們黨在領導現(xiàn)代化建設實踐中不斷提高的執(zhí)政能力、始終保持的先進性純潔性以及對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規(guī)律、人民群眾愿望的深切把握。因此,中國夢的提出,順應了時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必將引領中華民族朝著偉大復興的方向闊步前進。
我們需要的中國夢首先具有價值合理性。這種合理性就具體體現(xiàn)在我們的價值追求上,也就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的夢想,本質(zhì)上就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的價值追求,離開價值追求,我們無法理解一個民族和國家的夢想實質(zhì),也無法彰顯這一夢想所具有的價值引領作用。我們所積極倡導和培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便是“中國夢”的價值蘊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清晰回答了“我們所要實現(xiàn)的民族復興是怎樣的復興”這一重要問題?!爸袊鴫簟本褪且獙崿F(xiàn)民族復興。我們要實現(xiàn)的復興,就是要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xiàn)代化國家,就是要建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現(xiàn)代化社會,就是要培養(yǎng)“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現(xiàn)代化公民,就是要主張一個“和平、發(fā)展、合作、和諧”的現(xiàn)代世界秩序。只有從這些角度出發(fā),我們才能深刻把握“民族復興”的中國內(nèi)涵、時代內(nèi)涵、價值內(nèi)涵,才能清楚揭示國家好、民族好、大家好之間的緊密關聯(lián),才能說清楚中國的發(fā)展不僅不會損害世界其他國家的利益,只會使其他國家從中國發(fā)展受益的道理。
我們需要的中國夢具有科學現(xiàn)實性,這個科學現(xiàn)實性就體現(xiàn)在實現(xiàn)中國夢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個科學指南,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個實現(xiàn)途徑,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個根本保障,有中國共產(chǎn)黨這個堅強領導,有廣大人民群眾這個堅強的依靠力量,有實事求是這個思想路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個行動指南具有三大能量:能夠把握趨勢、抓住機遇、化解風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個實現(xiàn)途徑具有三大優(yōu)勢:社會主義道路的優(yōu)勢,融入經(jīng)濟全球化的優(yōu)勢,民族特色的優(yōu)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個根本保障具有三大能力:集中力量辦大事、成熟定型成大事、融合發(fā)展干大事;中國共產(chǎn)黨這個領導力量能處理好三大關系,就是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三者的關系;人民群眾這個依靠力量具有敢于圓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的強大力量;實事求是這個思想路線能夠體現(xiàn)規(guī)律性、富有創(chuàng)造性,具有把握時代性的優(yōu)勢。
這樣的中國夢需要我們正確地認識中國夢、科學地對待中國夢、身體力行地踐行中國夢。也就是我們要樹立科學的中國夢觀。
正確地認識中國夢,就是要認識到我們要實現(xiàn)的中國夢說到底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是像有些人所熱衷的“夢回大唐”,回憶的“中央帝國”的威儀,再現(xiàn)“萬國來朝”的盛象。其實,我們所講的“復興”,內(nèi)含著歷史的記憶,但絕不是復古之夢,而是立足當下、指向未來的前進之夢、進步之夢。主要是指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貢獻額更大。我們曾經(jīng)說過,中華民族應當對于人類文明有較大的貢獻,怎么才有貢獻呢,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探索,我們說,中國人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就是對人類的貢獻,怎樣才算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呢,我們說,我們用那么少的耕地解決了那么多人的吃飯問題,就是對人類最大的貢獻。后來我們不僅解決了人民的吃飯問題,而且解決了人民的小康問題,現(xiàn)在我們不僅要解決人民的小康問題,而且要全面實現(xiàn)人民的小康,不僅要實現(xiàn)人民的小康,還要實現(xiàn)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目標。不僅要實現(xiàn)國家的現(xiàn)代化目標,還要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國家富強,不僅指物質(zhì)文明,而且還包括政治文明、社會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tài)文明,這個民族振興,是和平發(fā)展的振興、是以人為本的振興、是全面協(xié)調(diào)可持續(xù)的振興,是統(tǒng)籌兼顧的振興,這個人民幸福,不是指一部分人的幸福,而是指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幸福,就是要實現(xiàn)全國各族人民的民生夢、尊嚴夢、成功夢。
科學地對待中國夢,就是要從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jié)合的角度來對待中國夢,也就是說,中國夢是科學社會主義中國化的產(chǎn)物,屬于科學社會主義范疇,是科學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主義,說中國夢是科學社會主義,并不意味著中國夢與科學社會主義是相并列的,而是說,中國夢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認識、堅持、捍衛(wèi)和運用,是按照科學社會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在著眼現(xiàn)實問題的思考中,實現(xiàn)了對科學社會主義的堅持和發(fā)展,也就是說中國夢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繼承和發(fā)展。要科學地對待中國夢,就要說清楚中國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一直關注兩個話題,一個是中國夢,一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宣部部長劉奇葆也指出,“哲學社會科學戰(zhàn)線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把研究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作為首要任務,集聚優(yōu)勢資源、加強綜合攻關,推出一批重大理論成果,為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提供堅實學理支撐?!蔽覀兝碚搼?zhàn)線也一直沿著這兩個方面來宣傳,以至于現(xiàn)在很多人搞不清楚是宣傳前者還是宣傳后者,如果兩者結(jié)合又如何操作呢?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中國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說:“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凝結(jié)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根本的夢想’。”[1](P7)這說明,實現(xiàn)中國夢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都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同說法,或者說同一個目標的兩種表述。也就是說中國夢應該從目標體系上而不是從思想體系上去認識,也就是說中國夢應該從“樹立什么理想、如何實現(xiàn)理想,樹立什么樣信念,如何實現(xiàn)這個信念”的角度去認識,而非從思想體系上去認識。也就是說中國夢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目標體系。即中國夢是一個對我們國家的發(fā)展戰(zhàn)略和奮斗目標的形象表述。說不從理論體系角度定位“中國夢”,并不是說新的中央領導沒有理論創(chuàng)新,也不是說不能構(gòu)建新的理論。而是說還需要時間沉淀和實踐經(jīng)驗,需要一段歷史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只有到了一定時候,實踐經(jīng)驗豐富了,理論認識成熟了,就會水到渠成,實至名歸。到那時,想不總結(jié)、不概括都不可能了。瓜熟蒂落,自然會進行從實踐上升為理論的新飛躍。說不從理論體系上定位中國夢,也不是說不需要加強對“中國夢”的宣傳,作為戰(zhàn)略思想,作為凝聚民族力量的奮斗目標,當然可以而且應當加大宣傳力度,重在從重大戰(zhàn)略思想,從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角度,從貫徹十八大精神的角度,進行宣傳。習近平曾經(jīng)對中國夢說過兩句話,一是不要把中國夢當成一個思想體系,二是對中國夢不能過度解讀,而是要適度解讀,這才是合情合理大家都能接受的解讀方式。所以對待中國夢一不能無限拔高,二是不能丑化和庸俗化,也就是不能把中國夢當成一個框,什么都往里面裝,盡管中國夢具有極大廣泛性和極強的包容性,但它不是無所不包。而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導性因素的包容性和廣泛性,也就是中國夢的精神實質(zhì)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一定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中國夢塑造靈魂。也就是說,堅持“中國夢”就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努力去實現(xiàn)“中國夢”。我們一定要這樣來對待中國夢。
要身體力行地踐行中國夢。踐行中國夢就是把中國夢所蘊含的立場方法轉(zhuǎn)化為實踐主體的內(nèi)在素養(yǎng)。那么中國夢所蘊含的價值理念和思想方法是什么呢?我們說中國夢是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一致性,那么它與科學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脈相承的地方就在于其共同蘊含的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以人為本的價值立場。要讓實踐主體踐行中國夢,首先就是把中國夢以人為本的價值立場內(nèi)化為實踐主體的價值理念,把中國夢所蘊含的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轉(zhuǎn)化為實踐主體的思想理念。在實踐主體對中國夢所蘊含價值理念與思想方法內(nèi)化前提下,再把內(nèi)化的價值立場和思想方法著眼于中國的實際,從而提煉出實踐理念,具體方案,最后才轉(zhuǎn)化為實踐行動,因此,實踐主體身體力行中國夢,是包含著三個元素,中國夢、實踐主體、中國實際。是包含著兩個轉(zhuǎn)化,一個是內(nèi)化,一個是外化。內(nèi)化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價值立場、一個是思想方法。外化包含三個緊密相關依次遞進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從思想理念到實踐理念,從實踐理念到具體方案,從具體方案到實際行動。因此,我們說踐行中國夢,需要我們理解、接受、信仰、行動,是一個依次遞進的過程,只有正確地理解并認識到中國夢的價值和意義,才會產(chǎn)生對它的信仰和行動。
需要中國夢,是指中國夢何以必要,也就是著眼實踐的理論思考,就是關于中國夢價值選擇的話語,即理想性社會需要;中國夢需要,是指中國夢何以可能,就是關于中國夢事實選擇的話語,即中國夢的實現(xiàn)是有條件的,而中國夢需要正是討論中國夢實踐所需要的條件問題,與需要中國夢中體現(xiàn)出來的預期相比,中國夢需要則是產(chǎn)生這種預期后的一種現(xiàn)實跟進。這種現(xiàn)實跟進并不僅僅取決于前者是否有足夠的合理性,也取決于社會主體對社會需要的敏感和理性把握,因此能否有著眼于現(xiàn)實進行理論思考的能力,能否有著眼于實踐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運用能力,能否具有圍繞中心問題進行理論提升,從理論創(chuàng)新走向?qū)嵺`創(chuàng)新的能力,是對我們黨和國家領導人在運用理論把握現(xiàn)實上的一個嚴峻考驗。在黨的十八大后,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圍繞著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十大主線,著眼于十八大提出“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tài),達到什么樣目標”這個主題,不失時機與時俱進地提出了“中國夢”這個著眼現(xiàn)實的理論命題,而且進一步就如何圍繞中國夢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出了自己的路線圖,從而實現(xiàn)了需要中國夢與中國夢需要的有機結(jié)合。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夢問題其實就是關于需要中國夢和中國夢需要的問題。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已經(jīng)在理論上實現(xiàn)了這個結(jié)合,正在把這個結(jié)合轉(zhuǎn)化為全黨的認識,轉(zhuǎn)化為全國人民的共識,轉(zhuǎn)化為全世界人民的認同。所以,我們說,宣傳中國夢、學習中國夢,不僅學習中國夢是什么,更多是知道中國夢是針對什么提出來的,提出中國夢到底是為了什么,實現(xiàn)中國夢需要什么樣的內(nèi)在機制。只有以這樣的方式學習中國夢,才能真正起到武裝黨、教育人民,從而身體力行中國夢的目的。
[1]習近平.緊緊圍繞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李長春.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2-06-04.
[4]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2-11-18.
[5]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China Dream in Need and the Need of China Dream
ZHANG Xiao-ming
(Philosophy Department,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210093,Jiangsu,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i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urgent for us to exp lain China and the world in the words of Chinese people.The proposals of China dream since the CPC′s 18th National Congress are just such a kind of philoso phy and socialscience academic discourse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style and largess.They are conceptionswhich are based on lessons learned and drawn from the achievements of human civilization,butwhich interpret China′s practice and road with our own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discourse system.To promote the utterance-innovative China dream into theworld and so ciety,scientific theories concerned should be advanced first.Under this background,the proposal of China Dream in need and the need of China Dream is raised.A dialectical grasp of it will reinforce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Chinese dream,so that the dream can reallymove toward society and the world.
China dream in need;the need of China dream
D616
A
:1006-723X(2015)02-0022-05
〔責任編輯:左安嵩〕
2014年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課題(14SA0065);2013年度四川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一般課題(CSZ13023)
張曉明,男,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后,西華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