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海燕王義全
(1西南石油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 成都 610500;2西南石油大學 黨委宣傳部,四川 成都610500)
高校中國夢宣傳教育的網絡載體研究
賈海燕1王義全2
(1西南石油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 成都 610500;2西南石油大學 黨委宣傳部,四川 成都610500)
習近平指出:“中國夢是我們的,更是你們青年一代的?!贝髮W生是青年一代的主力軍,而高校是培養(yǎng)大學生成才的搖籃,在高校宣傳中國夢就顯得極其重要。在當代中國夢的宣傳更需要借助網絡載體,網絡的特性給中國夢的宣傳既提供了平臺,又使其面臨些挑戰(zhàn)。因此,高校應把握網絡的優(yōu)勢,全力打造中國夢宣傳的“一網一博三微”的全媒體平臺,建設一支高水準的中國夢網絡宣傳員隊伍和建立高校網絡輿情高效快速干預機制。
高校;中國夢;網絡載體
麥康姆斯和康納·肖提出議題設置理論,認為大眾媒體對某一問題的著重強調程度和受眾對這一問題的重視程度成正比。大眾媒體加大對某些問題的報道量,或突出報道某些問題,能影響受眾對這些問題重要性的認知。[1]因此,在高校喚起大學生對于中國夢的認知需要依靠大眾媒體,網絡作為大眾媒體的一部分,在中國夢的宣傳教育上應發(fā)揮其議題設置效應。
(一)高校校園網絡的普及與較為成熟的校園網絡信息傳播體系
在當今新媒體時代下,網絡的運用更加普及化,網絡載體在高校中國夢的宣傳教育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據教育部科技發(fā)展中心2006年發(fā)布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水平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國內高校幾乎都已建立校園網,只有少數高職院校、民辦高校還未建立。從高校類型來看,綜合類、理工類、文體藝術類高校的校園網建設情況總體較好,高職院校的校園網建設也已經達到較高普及率。高校教學、科研、行政辦公等已經基本上全部聯入校園網,這個比例在綜合類大學達到了100%。[2]隨著高校校園網絡的建設,校園網絡進入到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個較為成熟和完善的高校校園網絡信息傳播體系,使網絡載體成為中國夢宣傳必然依靠的載體。
(二)網絡本身具備的優(yōu)勢特性
在互聯網技術迅猛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獲取知識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與此同時網絡自身也具備一定的優(yōu)勢:網絡沒有時間限制,可以做到隨到隨發(fā),具有及時性。同時,網絡具有交互性,把“互動”推上了新的臺階,成為一種實時的互動?,F在的大學生推崇平等自由的交流氛圍,在尊重權威的同時決不盲從,甚至本能地對單向的、高位的信息灌輸持戒備和抵制態(tài)度。因此,大學生很快接受了網絡這種手段,成為高校進行中國夢宣傳教育的載體主力軍之一??梢哉f,網絡的實時性、交互性、易于大學生接受的特性使得高校中國夢的宣傳依靠網絡載體勢在必行。
互聯網的出現提供一個盡情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態(tài)度、宣泄情緒的虛擬的公共空間,哪怕自己的觀點和主流意識形態(tài)大相徑庭,也會受到足夠的寬容。加之網絡自身固有的匿名性等特點,使得高校進行中國夢宣傳教育利用網絡載體過程中遭遇一系列的挑戰(zhàn)。
(一)高校網絡宣傳隊伍不成熟
高校網絡宣傳管理工作一般是由高校宣傳部門負責,管理隊伍專業(yè)知識結構單一,人員通常以中文專業(yè)、文秘專業(yè)、計算機專業(yè)為主,而且缺乏相應的知識技能培訓。這給中國夢的網絡宣傳造成一定困難。
(二)高校網絡輿情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與網絡本身的缺陷
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高校網絡輿情悄然興起。由于互聯網具有快速傳播和匿名性的特征,一些不負責任的言行也會使網絡輿論出現偏差,同時高校的網絡輿情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高校網絡輿情管理制度仍然不健全,一方面,高校對網絡輿監(jiān)管的重視程度不夠,硬件投入不足。網絡輿情監(jiān)管系統(tǒng)包括網絡輿情信息監(jiān)控分析平臺,用于網絡輿情信息收集、處理、預警的數據庫群以及專業(yè)應用軟件等。但是由于這套系統(tǒng)成本高昂,對技術及人員的要求較高,國內僅有少數高校采用了有害信息過濾系統(tǒng)、網絡監(jiān)控系統(tǒng)等輿情安全技術措施。高校普遍沒有建立專門的網絡輿情管理機構,缺乏完善的網絡監(jiān)控、輿情分析、問題應對和事后總結等管理機制。校園網也沒有配備專門的人員對網絡輿情進行實時監(jiān)控,尤其對網絡論壇、聊天室等信息以及上網者的網絡行為缺乏控制;另一方面,高校網絡輿情管理制度建設普遍沒有建立系統(tǒng)的應急管理預案。因此,面對突發(fā)網絡輿情事件甚至高校網絡群體性事件時往往錯過最佳管理時機,采取不當的管理方式,從而使得網絡輿情的發(fā)展失去控制。同時網絡的快速傳播和匿名性特征,一些不負責任的言行也會使網絡輿論出現偏差。這些都對高校進行中國夢的宣傳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高校中國夢的宣傳教育工作承擔著凝聚人心、匯聚共識的作用。為更好地服從和服務于高校的改革發(fā)展大局,進一步鞏固和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進一步鞏固全校師生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需要在利用網絡載體的過程中善于把握機遇,克服風險。
(一)高校全力打造中國夢宣傳的“一網一博三微”的全媒體平臺,拓展高校中國夢宣傳教育形式
所謂“一網一博三微”是指加入中國夢思想的網站、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博客、微博、微信、微視。
高校要積極建立加入中國夢元素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站。首先,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開發(f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形成相對系統(tǒng)完善的宣傳基地,為在大學生中宣傳中國夢思想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其次,基地基礎設備完成后,還要完善其版面、結構等方面,使其美觀富有吸引力,以提高宣傳力度,達到宣傳效果。在網站建設中,力求形式生動活潑,設立相關視頻、相關圖片、相關人物傳記和相關的學習資源鏈接、新聞公告欄、討論互動區(qū)、有獎競猜等板塊,提高訪問量和點擊率。最后,最關鍵的是網站的內容,要經過嚴格的篩選和審查,要以中國夢的思想為主,具有明確的政治導向,傳播黨的政策方針,發(fā)布相關的熱點問題,發(fā)表旗幟鮮明的評論,積極的引導大學生參與其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的宣傳效果。
高校要主動搶占中國夢宣傳教育的新陣地,創(chuàng)建博客、微信、微博平臺,推進中國夢的宣傳教育。2015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推進輔導員博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博客、校務微博、校園微信公眾賬號等網絡新媒體建設。[3]博客、微博、微信在大學生群體中很受青睞,這些也是學生在網絡中活躍的場所。因此,要基于互聯網構筑同學間、師生間的交流的微信微博博客平臺。建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及輔導員博客,班級微群,學院微博,學校官方微博、微信等。設置中國夢相關信息的板塊,隨時關注動態(tài),及時更新微信、微博信息。并定期組織開展一些有關中國夢內容的新穎的討論,競猜活動。讓學生們在輕松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受到熏陶。其次,要鼓勵學校有影響力的社團進駐微博。社團是由具有共同愛好、共同興趣的學生自發(fā)組建的團體,學生依據個人興趣愛好自由參與,因而具有較高影響力的社團,在學生中具有很重要地位,和很高的號召力。因此,這些極具魅力的社團建立微博社團,它發(fā)布的信息更能引起學生的關注,激起共鳴。目前,一些高校已經開始運用新媒體,創(chuàng)新“中國夢”宣傳教育活動的新模式,把“中國夢”宣傳教育的重心轉移到新媒體主陣地上來,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生理解“中國夢”的深刻內涵和現實意義,鼓勵青年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而貢獻自己青春和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采取虛擬與現實相結合的方式,利用微信微博等平臺展示大學生“最美中國夢”主題攝影及微電影創(chuàng)作、微博傳遞中國夢等等,調動大學生積極參與互動,將“成長成才夢”與“中國夢”緊密結合起來,為實現共同的夢想努力奮斗。
高校要充分開發(fā)微視頻平臺,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將中國夢思想傳達出去。例如,2014年大學生“中國夢”系列微電影拍攝暨征集活動評選出《星空日記》《青春牧歌》《畢業(yè)生》《粉筆印》等10部影片為“十佳作品。這些作品均貼近大學生生活,內容積極向上,全方位展現了當代大學生對國家夢、民族夢、個人夢的追求與憧憬。將這些作品在高校內展播,中國夢思想會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
加強網絡平臺建設,構建學生互動社區(qū),打造高質量的互動性強的綜合服務性網站、專題網站等,開展優(yōu)秀博客、微博、微信評選。堅持用中國夢正面聲音占領網絡陣地,實現理論學習網上有指導、熱點問題網上有引導、先進典型網上有報道、互動交流網上有渠道、學習生活網上有督導。不斷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營造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網絡育人環(huán)境。
(二)高校建設一支高水準網絡中國夢宣傳員隊伍
高校進行中國夢宣傳教育,就要竭力培育一批堅持正確導向、影響力廣的網絡名師,建設一支由青年教師和學生骨干組成的網絡宣傳員隊伍。
首先,高校要選拔出一批思想覺悟高,思想政治素養(yǎng)好,具備一定思想政治理論、在高校有一定影響力的骨干學生和教師。其次,高校要投入一定的物力財力組織這批骨干師生進行最初期的網絡宣傳培訓,讓他們掌握一定的網絡技術。再次,在培訓期結束后要進行考核,考核通過成員組成校內中國夢宣傳員隊伍。這支宣傳隊伍還應該定期參加培訓學習,不斷擴充自身的知識,提升自身的網絡技術,成為一支稱職的高水準的宣傳員。最后,邀請國內知名學者做有關中國夢的系列講座報告,讓這支隊伍的成員參與到其中,以提升網絡宣傳員中國夢的理論知識。技術和知識的結合,讓這支隊伍能承擔高校中國夢宣傳的重任。除此之外,高校還應該改革教學科研評價機制,讓更多的專家學者在網絡上發(fā)聲正能量傳遞中國夢,擴大校園中國夢網絡宣傳的覆蓋面,增強滲透力。
(三)建立完善的高校網絡輿情管理機制。
高校建立有效地網絡危機處理系統(tǒng),開啟網絡預警機制和網絡危機干預,形成相對完善的網絡監(jiān)管機制。要求宣傳工作者提高預警能力,多和學生開展“平等互動式”的交流,了解學生的夢想,引導將個人夢想與中國夢想結合起來,關注并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心理發(fā)展。在發(fā)現一些不好苗頭時,給予及時指導教育。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對博客、微博、微信的信息收集、整理,建立起強大的“防火墻”,對有害的信息及時進行過濾,對學生進行中國夢的正面教育和引導,營造健康、和諧的網絡環(huán)境。
高校應該建立健全網絡監(jiān)管機制,加強對中國夢宣傳造成不良網絡輿情的監(jiān)督、管理、反饋,采用多種手段實時監(jiān)控,有利于將有害信息或思想止息在萌芽狀態(tài),避免不良信息向破壞性行為轉變,從而達到及時化解輿情危機,保證校園穩(wěn)定的作用。將人工和技術手段相結合,對網絡輿情進行實時全面監(jiān)測。建立科學有效的反饋制度,保證信息反饋的及時暢通。
高校應建立健全中國夢宣傳的網絡保障機制,加大高??蒲型度耄⒏咝>W絡輿情技術管理研發(fā)中心。制定高校網絡使用行為規(guī)范,列入校級管理條例。制定網上信息發(fā)布和輿論引導工作規(guī)程,形成相對系統(tǒng)的網絡輿論引導機制,同時由于網絡的匿名性造成的不良后果,高校要建立校園網絡使用實名登記制度和可追溯制度。這些都為高校中國夢的宣傳提供堅強的網絡載體后盾。
[1] 王靈芝.高校學生網絡輿情分析及引導機制研究[D].中南大學,2010.
[2] 教育部科技發(fā)展中心.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水平調查[Z]. 2006.
[3]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Z]. 2015.
參考文獻:
[1] 孫德華.把握發(fā)展契機創(chuàng)辦有特色的行業(yè)科技期刊[EB/ OL] . http://www.doc88.com/p-616923384153.html. 2005.
[2] 孫德華. WTO進程中科技期刊品牌經營的戰(zhàn)略思考[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5):504-508.
[3] 蔡琪.媒介競爭論[M].湖南:岳麓書社出版社,2002:44-62.
[4] 約翰遜,普里杰特爾.雜志產業(yè)[M].王海,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566.
G206.2
A
1674-8883(2015)15-0022-02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四川省教育廳思想政治教育課題“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下的輿情管理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CJS1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