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小東
(四川省廣安市人民醫(yī)院 腎內科血透室, 四川 廣安, 638500)
循證護理模式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導管感染的應用
邵小東
(四川省廣安市人民醫(yī)院 腎內科血透室, 四川 廣安, 638500)
摘要:目的探討循證護理模式對血液透析患者導管感染的影響。方法選取血液透析患者180例,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循證護理模式,比較2組患者導管相關感染發(fā)生率,評價相關知識掌握情況、衛(wèi)生習慣、生活質量。結果觀察組導管感染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干預前2組患者導管相關知識掌握、衛(wèi)生習慣保持以及生活質量等因素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患者知識掌握優(yōu)秀和衛(wèi)生習慣保持良好者明顯多于對照組,生理狀況、心理狀況、社會功能、環(huán)境狀況4個方面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血液透析患者以循證模式進行護理,有利于降低導管感染的發(fā)生率、加強患者對相關知識的掌握,促使患者自覺保持良好衛(wèi)生習慣,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循證護理; 血液透析; 導管感染
血液透析是治療慢性腎衰竭重要而有效的方法,穩(wěn)定、安全且可靠的血管通路是保證血液透析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1]。由于患者血管條件往往較差,不能夠耐受動靜脈內瘺分流,很多患者會選擇留置導管作為血管通路,而感染則是留置導管最為常見的并發(fā)癥,會嚴重影響透析的進行,因此采取適當措施進行預防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2]。本研究對93例血液透析留置導管的患者實施循證模式進行護理,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選取2011年8月—2014年10月本院進行血液透析而留置導管的患者180例,隨機分為2組。其中對照組87例,男58例,女29例,年齡41~75歲,平均(61.15±5.32)歲;透析時間0.9~2.8年,平均(1.53±0.11)年;置管部位,鎖骨下58例,頸內靜脈17例,股靜脈12例;透析原因,慢性腎炎42例,糖尿病腎病12例,急性腎衰竭13例,高血壓腎損害10例,梗阻性腎病3例,狼瘡性腎炎5例,其他2例。觀察組93例,男62例,女31例,年齡42~73歲,平均(61.22±5.40)歲;透析時間(0.8~2.7)年,平均(1.55±0.12)年;置管部位,鎖骨下61例,頸內靜脈18例,股靜脈14例;透析原因,慢性腎炎45例,糖尿病腎病13例,急性腎衰竭14例,高血壓腎損害10例,梗阻性腎病4例,狼瘡性腎炎4例,其他3例。所有患者每周透析2~3次, 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透析時間、置管部位以及透析原因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模式進行護理,根據患者的健康狀況,給予相應的對癥治療和護理。觀察組采用循證模式進行護理,通過查閱資料的方式尋找對患者進行飲食、治療和心理護理的方法,并根據護理人員實際能力,綜合考慮方法的可行性,制定符合患者需求的護理計劃并實施。對于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積極進行預防,避免導管相關感染發(fā)生;對于已經出現(xiàn)的感染,及時報告醫(yī)生,采取相應處理。在護理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通過查閱資料尋找解決方法,不斷完善護理計劃[3]。
設計調查問卷考核2組患者血液透析及感染方面的知識,以100分為滿分,低于60分為差,高于85分為優(yōu)秀,60~84分為及格。通過對患者的日常觀察對其衛(wèi)生習慣進行評價,分為良好、一般以及較差3個方面。采用WHOQOL-100量表對2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每個方面滿分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高。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U檢驗,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對照組共發(fā)生導管相關感染8例,其中鎖骨下4例,頸內靜脈和股靜脈各2例;觀察組共發(fā)生導管相關感染4例,其中鎖骨下和頸內靜脈各2例,股靜脈未發(fā)生。觀察組導管感染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干預前2組患者導管相關知識掌握和衛(wèi)生習慣保持差別不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過干預,觀察組患者知識掌握優(yōu)秀和衛(wèi)生習慣保持良好者分別占76.34%和82.80%,對照組分別占59.77%和62.07%,觀察組明顯多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患者護理前后相關知識掌握及衛(wèi)生習慣保持比較[n(%)]
與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干預前,2組患者生活質量各因子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生理狀況、心理狀況、社會功能、環(huán)境狀況4個方面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2組患者干預前后生存質量比較
與干預前比較,*P<0.05; 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血液透析是各種原因引起的腎衰竭患者腎臟替代治療的重要方式。透析器由無數空心纖維組成,通過特殊的設備將體內的血液引流至體外,與含機體濃度相似的電解質溶液在纖維內外通過彌散和對流的方式交換物質,將機體不能通過自身代謝清除的廢物和多余的電解質、水分進行清除[4-5]。
導管相關感染是血液透析常見并發(fā)癥,感染一旦發(fā)生,不僅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還有可能導致透析不能繼續(xù)進行,從而影響預后[6-7]。護理對于預防治療并發(fā)癥,保證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效果的作用已經得到證實[8-11]。
循證護理是一種以科學研究結果為依據對患者進行護理的模式,以可以利用的、最適合的護理研究作為依據,結合護理人員的個人技能和經驗,充分考慮患者的價值觀和需求對患者進行護理[12-14]。在整個護理過程中以研究指導實踐,通過學習他人的經驗,為患者進行預見性的護理,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5-16]。在本研究中,僅有4例觀察組患者發(fā)生導管相關感染,明顯低于對照組。循證護理的實施,將科學研究與護理人員個人技術進行密切的結合,制定最佳的護理方案,有效節(jié)約了醫(yī)療資源;而且在制定護理方案的過程中,充分考慮了患者的需求,是一種以人為本的護理模式[17]。通過圖片、影像等容易被患者理解的方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時,并與患者進行充分的溝通,使患者認識到導管感染的危害和保持良好衛(wèi)生習慣的重要,在本研究中,以循證模式進行護理和健康教育的患者知識掌握優(yōu)秀和衛(wèi)生習慣保持良好者分別占76.34%和82.80%,明顯多于常規(guī)模式護理者;生理狀況、心理狀況、社會功能、環(huán)境狀況4個方面得分均明顯高于常規(guī)模式護理者。
循證護理模式的實施,使各項護理操作都有理論指導,改變了以往護理人員憑直覺和經驗進行操作的習慣。傳統(tǒng)的醫(yī)護關系時命令與服從的關系,而循證護理是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循證模式的實施,在日常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更加主動去尋找以往護理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主動的通過查閱資料的方式完善護理,對護理人員參與醫(yī)療干預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提高了護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成就感,有利于護理人員更好的投入工作[18]。
總之,對血液透析患者以循證模式進行護理,有利于降低導管感染的發(fā)生率,并有利于提高患者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和自覺保持良好衛(wèi)生習慣,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邢偉, 吳艷青, 宋延鋒, 等.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干預與生活質量[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 2011, 15(5): 901.
[2]蔡宗仰, 歐陽梓華. 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感染[J]. 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 2012, 21(2): 145.
[3]彭習蘭. 循證護理與預見性護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應用[J]. 護士進修雜志, 2012, 27(3): 271.
[4]朱征西, 陸紹強, 梁碧琴, 等.不同的血液凈化方式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癥狀態(tài)的影響[J]. 中國血液凈化, 2011, 10(1): 18.
[5]孫文學, 孫梅, 牟素青, 等.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靜脈長期導管感染相關因素的分析[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 2012, 13(4): 340.
[6]曾銳. 護理人文關懷在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 2011, 17(22): 75.
[7]曹愛芝. 循證護理模式對改善外科患者生存質量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26): 9.
[8]張嘉陽, 李斌, 王天龍, 等.循證護理在預防神經外科手術坐位并發(fā)癥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 2011, 26(13): 1179.
[9]盧念培. 循證護理模式對改善胃癌術后患者生存質量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2, 28(8): 42.
[10]胡雁. 循證護理實踐: 護理學科發(fā)展的必然趨勢[J].中國護理管理, 2013, 13(1): 3.
[11]黃蓉芳, 凌娜.血液透析患者導管感染原因分析與對策[J].護理管理雜志, 2010, 10(9): 683.
[12]潘其旭. 不同消毒方法對血液透析患者導管感染的臨床護理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3, 7(9): 155.
[13]曾繼蘭, 李華春. 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3, 17(6): 58.
[14]王文靜, 張燕, 唐偉華, 等. 血液透析患者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影響因素分析[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4, (16): 4004.
[15]谷曉嵐, 潘宜, 陳文君, 等.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靜脈導管感染因素分析與對策[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0, 20(23): 3663.
[16]鄒毓媚, 吳益芬, 李俊兒, 等. 集束化護理在預防血液透析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及護理[J]. 護士進修雜志, 2013, 28(7): 665.
[17]韓琳, 周蓉, 張蕓, 等. 血液透析患者臨時中心靜脈置管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J]. 中國血液凈化, 2014, 13(1): 46.
[18]常淑瑩. 個性化護理在預防血液透析導管相關性感染中的應用效果[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4, (8): 2237.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model in
reducing catheter infection of hemodialysis patients
SHAO Xiaodong
(HemodialysisRoomofNephrologyDepartment,Guang′anPeople′sHospital,Guang′an,Sichuan, 63850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model in reducing catheter infection of hemodialysis patients. MethodsA total of 180 hemodialysi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evidence-based nursing. The incidence of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knowledge master situation, health habits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Results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s in catheter related knowledge, health habits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patients with excellent knowledge mastery and good health habi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ore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cores of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mental status, social function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Evidence-based nursing help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atheter infection and improve mastery of relevant knowledge, maintain good health habi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hemodialysis patients.
KEYWORDS:evidence-based nursing; hemodialysis; catheter infection
收稿日期:2014-10-15
中圖分類號:R 47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5)06-027-03
DOI:10.7619/jcmp.201506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