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星
西峽縣經濟作物工作站
近年來,隨著小麥產量、品質的不斷提高,水肥條件的不斷改善和農機免耕作業(yè)、 跨區(qū)作業(yè)的發(fā)展,吸漿蟲發(fā)生范圍不斷擴大,發(fā)生程度明顯加重,對小麥生產構成嚴重威脅。 如果小麥被吸漿蟲危害,其生長勢和穗型大小不受影響,但由于麥粒被吸空麥稈表現(xiàn)直立不倒,具有“假旺盛”的長勢。 受害小麥麥粒有機物被吸食,麥粒變瘦,甚至成空殼,出現(xiàn)“千斤的長勢,幾百斤甚至幾十斤產量”的殘局。 吸漿蟲對小麥產量具有毀滅性,一般可造成10%~30%的減產,嚴重的達70%以上甚至絕產?,F(xiàn)結合西峽縣小麥生產過程中小麥吸漿蟲發(fā)生情況,淺談一下防治技術,僅供參考。
小麥紅吸漿蟲橘紅色, 雌蟲體長2~2.5 毫米,雄蟲體長約2 毫米。雌蟲產卵管伸出時約為腹長的1/2。卵呈長卵形,末端無附著物,幼蟲橘黃色,體表有鱗片壯突起。 蛹橙紅色。 小麥黃吸漿蟲姜黃色,雌蟲體長1.5 毫米,雄蟲略小。 雌蟲產卵管伸出時與腹部等長。卵呈香蕉形,末端有細長卵柄附著物,幼蟲姜黃色,體表光滑。 蛹淡黃色。
自然狀況下兩種吸漿蟲均一年一代,也有的遇到不適宜的環(huán)境多年發(fā)生一代,紅吸漿蟲可在土壤內滯留7 年以上,甚至達12 年仍可羽化成蟲。黃吸漿蟲可滯留4~5 年。 吸漿蟲以老熟幼蟲在土中結繭越夏、越冬。 一般黃河流域3 月上、中旬越冬幼蟲破繭向地表上升,4 月中、 下旬在地表大量化蛹,4 月下至5 月上旬成蟲羽化飛上麥穗產卵,一般3 天后孵化,幼蟲從穎殼縫隙鉆入麥粒內吸食漿液。吸漿蟲化蛹和羽化的遲早雖然依各地氣候條件而異,但與小麥生長發(fā)育階段基本相吻合。 一般小麥拔節(jié)期幼蟲開始破繭上升,小麥孕穗期幼蟲上升地表化蛹, 小麥抽穗期成蟲羽化,抽穗盛期也是成蟲羽化盛期。 吸漿蟲具有“富貴性”,小麥產量高、品質好,土壤肥沃,利于吸漿蟲發(fā)生。 如果溫濕條件利于化蛹和羽化,往往導致加重發(fā)生。
小麥吸漿蟲的防治應貫徹“蛹期和成蟲期防治并重,蛹期防治為主”的指導思想。
一般穗型緊密、內外穎緣毛長而密、麥粒皮厚、漿液不宜易外溢的品種抗蟲性好。
對重蟲區(qū)實行輪作,不進行春灌,實行水地旱管,減少蟲源化蛹率。
(1)蛹期(小麥抽穗期)防治。 每畝用1.5%甲基1605 或2%甲基異柳磷粉劑2~3 千克,或50%鋅硫磷乳油250 毫升或80%敵敵畏乳油100 毫升對水2 千克配成母液, 均勻拌細土(細沙土、 細爐灰碴均可)25~30 千克,均勻撒在地表。 撒在麥葉上的毒土要及時用樹枝、掃帚等輔助掃落在地表上。 要保持良好的土壤墑情,土壤干燥往往防治效果不佳。 撒毒土后澆水效果更好。
(2)成蟲期(小麥灌漿期)防治。每10 網復次幼蟲20 頭左右,或用手扒開麥壟一眼可見2~3 頭成蟲,即可立即防治??蛇x用50%辛硫磷乳油、40%樂果乳油、菊酯類等高效低毒藥劑進行噴霧防治。要禁用高毒農藥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