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桐(汪清縣教師進修學校,吉林 汪清 133200)
關于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思考
王春桐
(汪清縣教師進修學校,吉林 汪清 133200)
思想政治課應教給學生一把思考的鑰匙,給學生鋪就心靈的沃土。要通過責任意識、改革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使之逐漸學會并有意識地成為勇于作為,敢于擔當?shù)母鞣N社會角色和人才,為個人和社會自覺履行其責任。
思想政治;品性;思考
初中政治課程標準指出:要增強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強調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不僅認識和踐行教師“角色”的轉換,也在不斷思考和探索政治課的教學改革。現(xiàn)就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談幾點思考和認識。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發(fā)展和物質的豐富,促進了社會進步和個人素質的提升,政治課教師更被人看成了馬列主義老太,與時代相左,能否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而遭到懷疑。政治課面臨著生存與發(fā)展的嚴峻挑戰(zhàn)。
記得筆者當學生時,政治老師天天指導我們畫書、背書、抄要點,牢記作答步驟。每堂課要么是概念、要么是原理,老師講課頭頭是道,提綱式,要點是清一色的模式化教學;學生背概念、背原理、掌握的知識也是清一色的提綱和要點。老師的教是為了完成工作任務,學生的學是為了純粹升學。教完了,學完了,考完了——全忘了。索然無味。
也記得筆者剛剛走上講臺,學生的反映直覺就告訴了我:講出來的話要好聽、要有意味、要有啟發(fā)、要真誠合理、要入耳進心令人信服。先師的老套路學生已無人認可,毫不買賬。從此,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政治課也具有科學性的魅力,成為學生成長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喜愛的 ,有人文價值的文化課。多年前一個十九世紀美國人明恩博寫的《中國人的素質》一書,一個在中國傳教22年的外國人,對中國的國民性的認識有如此感嘆,如此冷峻的批評。從此,我似乎找到了教育者的方向,也深深地領悟道:教育的出發(fā)點是人,教育是靈魂的教育。政治老師的職業(yè)定位應該是帶領學生追求卓越的精神,汲取豐富的文化,關心人的情感和人類的命運。從突破教材的滯后性,局限性開始,樹立科學精神,弘揚人文價值觀。
這樣,政治課不再照本宣科,而是以學生為主,以人的問題為中心,政治課教師需要創(chuàng)造性地、有選擇地使用教材、去粗取精,為學生所用。學生也能找到感覺,有話可講、樂意參與。課堂洋溢著真誠,呈現(xiàn)出心靈碰撞的光彩,常??梢垣@得共識后的快樂,以及精神和素質得以提升的滿足和喜悅。例如,在講解“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一課題時,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老師打算買臺手機,但不知道買什么品牌,什么樣的好,請同學們幫助出出主意。”同學們情緒高漲,經過一番辯論,大家恍然意識到,買手機這個看似家庭和個人生活的小事情,卻牽扯到我國的消費政策和個人消費觀等這么多的大問題。通過辯論,大家看問題的思路開闊了,眼界拓展了,擺托了原有的消費觀念和思維定式的影響,把頭腦中已有的知識與時代信息重新結合,預測了我國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消費趨勢,提出了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新設想。更重要的是,知識與生活的有機結合,思想、覺悟和實際問題的有機碰撞,真正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和素質,也奠定多種科學理性的意識,現(xiàn)代公民的責任意識、法律意識等等。
值得欣慰的是,現(xiàn)在的學生們,已悄悄地走在了老師的前面,他們有一雙更能發(fā)現(xiàn)的眼睛、更充滿激情、也更加的敏銳、對人類文明和精神財富的渴求比我們更加強烈,更多的時候是他們帶領著我們去尋找、去進步。
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施主體性教育必須高度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個性潛能,突出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人格,從而實現(xiàn)人的全面和諧發(fā)展。培養(yǎng)人的主體性也是新課改的靈魂和顯著特征,新課改的要求和政治課主觀性強的特點更適宜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如何實施主體性的學習策略,首先要弄清楚是上什么課?即以什么教學思想和理念去完成教學,這是戰(zhàn)略問題。是從教師獨斷,從教材的本本出發(fā),還是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從發(fā)展變化的事物及人出發(fā)?這就需要教師發(fā)揮其創(chuàng)新性和能動性、駕馭、挖掘教材和知識,整合、甄選知識與信息,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調動他們的創(chuàng)新性、能動性。在講授“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一課中,從我國存在的人口人口、糧食、資源、環(huán)境、安全等問題入手,從現(xiàn)代化、全球化、中國夢展開并落腳,啟發(fā)引導學生從國情,從知識和邏輯,科學有機地整合教學內容,在思想深處接受并掌握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理念和要求,使學生們堅信了自己發(fā)現(xiàn)、歸納、提升的邏輯水平和思維潛能,嘗到了自主的、創(chuàng)新性的學習樂趣。促進了知識的吸收,掌握、運用和自身素質的提高。
其次是怎么上?即用什么手段,什么方法,什么媒體,什么過程實現(xiàn),這是戰(zhàn)術問題。是教師唱主角,還是以學生為主體,師生共同參與,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地位,讓學生由被動教育轉變?yōu)橹黧w發(fā)現(xiàn)學習?即由“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必須讓學生的探索求知在先,教師的指導幫助在后,使教師的“教”由學生的“學”來安排,把課堂變?yōu)閷W堂。在公開課“我國的經濟制度”獲得了一些切身的體會。學生通過分析課件展示的典型事例,引發(fā)思考,產生問題:改革開放了,就要大膽采用發(fā)達國家的經濟制度,既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又少走了彎路,我國經濟制度確立的核心原因究竟是什么?全社會發(fā)財致富,經濟繁榮的根本手段是什么?全社會應推崇什么樣的致富觀?等等。在教師的引導點撥下,學生達成了以下共識: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只有中國特色的各種制度,才能更好更快地發(fā)展中國,中國的經濟制度是符合國情和經濟發(fā)展的最佳選擇。致富的最大前提和基礎必須是合作經營和勞動致富,我國經濟制度的目標和根本追求是實現(xiàn)全社會的共同富裕等。值得說明的是,這些知識和結論已經從廣度和深度上超越了教材,而且整合了知識。
誠然,在主體性教學的課堂上,教師也要講,教師的活動是為了學生的學服務的。及時發(fā)現(xiàn)暴露的問題及時糾正。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開動思想機器,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快速篩選、歸類、提煉、抓主流抓本質,統(tǒng)攝學生的思維。學生在質疑,釋疑過程中思維如脫韁的野馬,教師的“主導”就在“放得開”之后“收得攏”,使重點突出,難點清楚、疑點消除。教師由“主講”變?yōu)椤爸鲗А保瑢W生由“主聽”變?yōu)椤爸黧w”。課堂氣氛變了,學習情趣濃了,課堂就會活而不亂,內容全而有序,學生變“苦”學為“樂”學。
教育的目的是促進人的發(fā)展,作為注重思想品質教育主渠道的政治課,除了傳授知識、培養(yǎng)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師要有意識地啟迪學生的思維,陶冶情操,把學生培養(yǎng)成有良知、會思考、勇作為、敢擔當?shù)娜恕U握n的功能就要為人的精神道性家園添磚加瓦,注入道義的靈光。現(xiàn)代社會與底線道德相統(tǒng)一的道德良知,就是真誠的責任教育,這也是為人之本,做事之本。關于真誠,即真實誠懇,不僅貫穿在教師自身的舉止言行,道性修養(yǎng)和職業(yè)操守中,更體現(xiàn)在教學中要真誠對待學生,肯定他們的才能和智慧,尊重他們的人格,建立寬容平等的教學氛圍和育人環(huán)境,并且真誠對待學生的各種知識性問題,引導學生科學合理地思考、判斷、掌握,以更好地接近真理,這就必然要求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敢于擔當、盡職盡責。長期潛移默化就轉變成人的道德及人文素養(yǎng)。更有助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創(chuàng)新的希望在于青少年,培養(yǎng)青少年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極端重要。政治課所傳授的思想與內容就是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和社會文明打基礎。在教學過程中,要教給學生學會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手段,就是在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道德為社會而生,法律為文明而生,革命及改革,以及所有文明制度的建立發(fā)展無不為解決社會各種問題應運而生。這本身就是創(chuàng)新,因此,政治課培養(yǎng)的,正是這些為解決問題而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
用科學精神思考人文領域中的問題,用人文地理去面對科教的應用,以此使政治課在發(fā)揮功能意義的同時,也必然地走向現(xiàn)代教育,彰顯出更有分量的價值。任何的問題似乎都要回到思考和評價上來,都要回到人、群體、國家的自我約束和相互制約上來。教給學生一把思考的鑰匙,給學生鋪就心靈的沃土,成為日常平凡的教學工作中不平凡的理想。同樣,通過責任意識、改革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引導和培養(yǎng)的學生就能逐漸學會并有意識地成為勇于作為,敢于擔當?shù)母鞣N社會角色和人才,為個人和社會自覺履行其責任。
G631
A
1673-4564(2015)04-0105-03
2015—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