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之橋 劉 艷 張文里
原發(fā)性鼻腔結外NK/T細胞淋巴瘤鼻型12例臨床病理分析
耿之橋 劉 艷 張文里
目的 探討原發(fā)性鼻腔結外NK/T細胞淋巴瘤鼻型的免疫表型、臨床病理特點、診斷鑒別、治療、預后。方法 挑選12例結外NK/T細胞淋巴瘤鼻型的臨床病理資料進行回顧分析,觀察其形態(tài)特征及免疫組化特點,并復習相關的文獻資料。結果 患者男性11例,女性1例,平均年齡55歲(20-80歲),臨床主要表現(xiàn):咽痛、鼻塞、出血以及鼻腔粘膜糜爛、潰爛及新生物。鏡檢:腫瘤細胞彌散性浸潤,細胞核大、深染、異型,可見核仁及核分裂像,細胞核染色質呈顆粒狀,部分細胞呈泡狀,出現(xiàn)血管中心浸潤及血管壞死,并可見凝固性壞死、出血及凋亡小體,破壞粘膜內腺體。免疫組化:CD3+,CD56+,粒酶B+,TIA-1+,穿孔素+,CD45RO+。結論 原發(fā)性鼻腔結外NK/T細胞淋巴瘤鼻型形態(tài)多樣,臨床特點、形態(tài)學、免疫組化相結合對診斷及鑒別診斷較為重要。
NK/T細胞淋巴瘤;臨床特點;病理學形態(tài);免疫組織化學;鑒別診斷
NK/T細胞淋巴瘤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統(tǒng)的一組疾病,結外NK/T細胞淋巴瘤鼻型基本發(fā)生在結外,好發(fā)于睪丸、胃腸道、軟組織、腭部、鼻咽部、皮膚、鼻腔等,甚至有一些特部分病例發(fā)生于淋巴結[1]。本文觀察12例原發(fā)性鼻腔結外NK/T細胞淋巴瘤的病理形態(tài)、免疫表型及相關臨床資料,結合文獻,討論其診斷、鑒別診斷特點及治療和預后。
1.1 材料 收集2003年到2014年間鼻腔NK/T細胞淋巴瘤組織標本12例。
1.2 方法 標本用10%甲醛液固定,石蠟包埋,常規(guī)切片,HE染色及免疫組化染色,免組化選用Envision法,抗體CD3、CD20、粒酶B、TIA-1、CD56、穿孔素、CD79α、CD45Ro、CK。(試劑為即用型,購自上海長島生物技術公司)。
2.1 臨床資料 12例結外NK/T細胞淋巴瘤,發(fā)病年齡20-85歲,平均年齡55歲,男性11例,女性1例。
2.2 病理檢查 巨檢:12例中有11例為活檢標本,1例為根治性手術切除標本,腫瘤大?。核榻M織一堆,大小0.5*0.3*0.3cm-5.5*5*2.5cm不等,腫瘤組織均為碎組織,灰白色、灰紅色,無明顯結構特征,質地較細膩,并可見有出血,鏡檢:腫瘤細胞彌散性浸潤,細胞核大、深染、異型,可見核仁及核分裂像,細胞核染色質呈顆粒狀,部分細胞呈泡狀,出現(xiàn)血管中心浸潤及血管壞死,并可見凝固性壞死、出血及凋亡小體,破壞粘膜內腺體。
2.3 免疫表型 CD56+,CD3+,CD45Ro+,粒酶 B+,TIA-1+,穿孔素 7例 +,3例 +/-,2例 -,CD20-,CD79α-,CK-。
3.1 病因學 當前對于NK/T細胞淋巴瘤的發(fā)病機制和病因尚未有明確的定論,研究者認為與EBV病毒感染相關,不管的什么樣的人種都是一樣的,所以提示EBV可能在該病的發(fā)展、發(fā)生中起作用[1-2]。
3.2 臨床特點 NK/T細胞淋巴瘤一般發(fā)生在鼻腔鼻中隔的部位,可以造成中面部結構的破壞,所以本病又稱為致死性中線肉芽腫之稱[1]。腫瘤可侵及鄰近四周的組織,例如口咽部、腭部、口腔、眼眶、副鼻竇、鼻咽部,腫瘤常局限上呼吸道,基本不會累計骨髓,但是會擴散到頸部淋巴結、睪丸、胃腸道、皮膚等不同部位,少數(shù)的病例會并發(fā)噬血細胞綜合征。[1]本組12例病例均發(fā)生于鼻腔,2例侵犯鼻咽部,3例侵犯篩竇,1例侵犯眼眶。
3.3 病理特點 各種部位的結外NK/T細胞淋巴瘤的形態(tài)基本相似,所有病例均出現(xiàn)程度不同的凝固性壞死,鄰近小血管滲出纖維素性,可見程度不同的嗜酸性粒細胞、漿細胞、小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浸潤,伴小血管增生的肉芽組織樣背景。異型淋巴樣細胞散在或彌漫分布,腫瘤細胞可分為小細胞、中等大細胞、間變細胞或者大細胞,絕大多數(shù)病例為大小混合細胞或者中等細胞。胞核變長而且形狀并不規(guī)則,染色質呈現(xiàn)的形狀是顆粒狀,大的細胞核呈現(xiàn)的形狀是泡狀,核仁并不十分明顯或有胞質中、小核仁等,淡染到透亮,核分裂顯而易見。在較深的組織能夠看見靜脈現(xiàn)象、瘤細胞浸潤小動現(xiàn)象,阻塞管腔或形成血栓,最終出現(xiàn)缺血性梗死。瘤細胞可入侵腺體內或者粘膜上皮,最終形成親上皮現(xiàn)象,與淋巴上皮病變類似。少數(shù)病例可能伴隨著粘膜鱗狀上皮瘤樣增生,必須要與鱗癌進行對比鑒定。
3.4 免疫表型 NK/T細胞淋巴瘤的免疫表型可分為以下幾類[2,3],①:T細胞相關抗原表型:本組病例CD3、CD45Ro均陽性。②NK細胞相關抗原表型:CD56(神經粘附分子)均屬于陽性;③:細胞毒性抗原表型:細胞毒顆粒相關粒酶B、相關蛋白抗原TIA-1、均陽性,穿孔素10/12例陽性,這幾種抗體表達非常敏感,是對NK/T細胞淋巴瘤進行確診首選的輔助免疫組織化學方法。B細胞標記抗體CD20、CD79α陰性,上皮細胞標記CK陰性,這幾種抗體是排除上皮性腫瘤以及B細胞淋巴瘤的關鍵的抗體,用于常規(guī)鑒別診斷NK/T細胞淋巴瘤。
3.5 鑒別診斷 由于本病發(fā)病率較低,早期癥狀多不典型,因此誤診率和漏診率較高,因此碰到原發(fā)于面中線、鼻部等部位的潰瘍性病變及進行性肉芽病變,即使患者的身體各項機能良好,也要考慮NK/T細胞淋巴瘤的可能,需與以下幾種疾病對比鑒別:①炎癥性病變:大量炎細胞浸潤,部分形成潰瘍,沒有血管浸潤性破壞或者異型淋巴細胞增生現(xiàn)象。臨床上病理取材不當,相關人員僅僅夾取腫瘤組織表面滲出組織以及大片壞死物,組織擠壓或者未能取病變組織最終導致細胞變形,遇此情況,不要輕易下結論,可建議臨床醫(yī)師避開表面壞死層取深部組織送檢或對癥治療后再取活檢。②vegener肉芽腫:該病為ANCA介導的纖維素壞死血管炎,為壞死性巨細胞肉芽腫,無異型細胞增生,而NK/T細胞淋巴瘤沒有多核細胞和真性肉芽腫;③胚胎性橫紋肌肉瘤:好發(fā)于10歲以下兒童,鏡下細胞核小深染,胞漿多紅染,夾有一些分化好的橫紋肌細胞,偶爾見橫紋,myoglobin常陽性,LCA陰性。
3.6 治療與預后 臨床上NK/T細胞淋巴瘤預后較差,然而病灶局限于鼻部的患者預后非常好,完全緩解率超過80%,而晚期以及鼻外腫瘤患者預后非常差,5年總生存率低于20%。[4,5]
作者單位:221006江蘇省徐州市第六人民醫(yī)院病理科
[1]賈菲(美).造血與淋巴組織腫瘤病理學和遺傳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226-232.
[2]趙勇,彭勁武,等.鼻型NK/T細胞淋巴瘤26例臨床病理分析[J].現(xiàn)代腫瘤學雜志,2011,19(6):1197-1199.
[3]SuzukiR,TskeuchiK,Ohshima K,etal.ExtranodalNK/T-cell lumphoma:diagnosisAnd treatment cues[J].Hematol oncol,2008,26(2):66-72.
[4]李新霞,古麗那爾.阿布拉江,等,新疆多民族鼻型結外NK/T細胞淋巴瘤臨床病理學研究,中國癌癥雜志2012,22(10):751-756
[5]TAW ATCHAIP,SANYAS,THAMATHORNA,etal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nasal type,includes cases of natural killer cell and ab,gd,and ab/gd T-cell origin;Acom prehensive clinicopathologic and phenotypic study[J].Am JsurgPathol,2012,36:481-499.
R733.4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