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紅
摘 要:信息素養(yǎng)概念源于美國圖書檢索技能。最早由在美國信息產業(yè)協(xié)會主席保羅·澤考斯基提出并解釋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能。如何提升人們的信息素養(yǎng),各國高校和其他研究機構紛紛提出自己的見解。人們已經達成共識:信息素養(yǎng)是在信息技術高度發(fā)達的今天,人們利用信息工具,辨別篩選、加工處理信息,并運用已有信息、創(chuàng)造新信息的綜合能力,是現代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中職生在接受信息素養(yǎng)教育勢在必行。中職校開展信息素質教育的策略有: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建設智慧校園、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提升全體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加強信息素養(yǎng)與其他學科課程的整合。
關鍵詞:中職生 信息素養(yǎng) 智慧校園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0(b)-0167-01
1 信息素養(yǎng)一般內容
(1)能夠主動地從生活實踐中、從網絡中不斷地查找、探究新信息;(2)掌握一般的科學和文化常識,能夠較熟練地對獲得的信息進行辨別和篩選,做出正確評估;(3)可自如運用信息、選擇信息、屏蔽冗余或不良信息;(4)能有效利用信息、表達自己思想觀點,并與他人分享不同的意見;(5)能嫻熟運用各種信息解決問題,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2 提升中職生信息素養(yǎng)的意義
2.1 生存的需要
互聯網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購物、娛樂、學習、交際等,都已被顛覆。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離開網絡,會讓我們寸步難行,但信息量呈核聚變式的增長,海量的信息,讓人真假難辨、良莠不分,篩選信息也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有時甚至會無所適從。
2.2 職業(yè)生涯的需要
職業(yè)教育以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能力為教育目標。忽視了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的職業(yè)技能只能滿足一定階段的需要。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fā)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新崗位、新技能不斷涌現,傳統(tǒng)的崗位和技能逐漸消失,在學校學的技能無法持久,如果不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就會很快落伍,信息素養(yǎng)的高低,會造成巨大的“信息鴻溝”,讓信息素養(yǎng)較低者淪為新時期的弱勢群體。
2.3 現代公民要具備信息道德素養(yǎng)
互聯網是把雙刃劍,現實生活中信息資源有時亂象叢生,如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利用QQ、微信、微博等方式制造、散發(fā)謠言,盜取他人隱私,非法進行“人肉”搜索,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等,或者在一些無聊的話題后跟帖、灌水。所以,對中職生進行信息運用方面的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要引導他們遵循一定的互聯網倫理道德與準則,嚴格要求自己,自覺抵制利用信息方面的不良行為。
3 中職校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現狀
3.1 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不如人意
我們江蘇省中職校雖然都開設了計算機應用基礎(作為公共基礎課),要求一級B通過率在90%以上。但學生重視不足,只是把它當做一般的考試來應付,導致信息素養(yǎng)不如人意,具體情況如下。
(1)主動獲取信息的動機不強。很多學生學習較被動,習慣依賴課本,和考試無關的,懶得去學;一般不用臺式電腦,喜歡用智能手機上網看小說、玩游戲,即使是面對面,也喜歡用手機QQ和微信打招呼,玄幻小說、網絡游戲仍然是他們的最愛。
(2)獲取信息的能力較差。許多學生只會使用百度、360、搜狗等常規(guī)搜索引擎,不會運用專業(yè)檢索工具獲取信息,不知本專業(yè)有哪些專門的檢索方式,不知有哪些電子資源可以利用以及查找的方法和途徑。
3.2 有些學校和教師對信息素養(yǎng)教育重視程度不夠
大部分中職校都開設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要求一級B通過率在90%以上,為追求通過率,任課教師會研究??嫉念}型,讓學生反復地聯系,短期效果非常好,但考完,學生就把這門課“束之高閣”。圖書館也會搞一些專題講座,教會學生使用圖書館,但大多學生不感興趣。信息意識與信息道德的培養(yǎng)也常常被忽視。
3.3 圖書館功能被邊緣化
圖書館應該是學校的信息中心,承擔著學生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重任,但由于不少中職校領導重視不足,圖書館建設似乎可有可無,不少中職校圖書館投資少,圖書老化,視聽閱覽室極少,網速慢,電子圖書資源也嚴重不足,不能吸引學生。筆者所在的學校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在硬件設施、人員配置等方面還不能滿足相關教學實踐所需,無法充分營造良好的信息環(huán)境,落實對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
4 中職校開展信息素質教育的策略
4.1 與時俱進,關注學生終身發(fā)展
中職校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注重技能培養(yǎng)忽視基本素養(yǎng)、強調專業(yè)應用教育而忽視綜合素質教育,教育教學實踐中,工具理性思想膨脹,許多精力放在應付職教主管部門舉辦的各種教學比賽和學生技能大賽,看中面子工程,忽視了學生的素質教育和終身發(fā)展、全面發(fā)展。教育部副部長魯昕認為,職業(yè)教育要為學生打造終身發(fā)展、全面發(fā)展的技能和知識基礎。在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信息素養(yǎng)再怎么強調都不過分,沒有學習能力,不具備信息素養(yǎng),幾乎就是新時代的文盲,缺乏后續(xù)發(fā)展的潛力。
4.2 加大投資,建設智慧校園
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離不開一定的物質基礎,沒有對現代信息技術與設備的投資,信息素養(yǎng)的提升就是空中樓閣。在信息化建設中,網絡建設是核心,標準化校園網的建設更是重中之重。
隨著《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的逐步落實,多種接入方式并存,數字化學習資源總量不斷擴充,各種教育管理業(yè)務集成,天地網絡全覆蓋等對計算機網絡建設的需求越來越高。中職校園網的建設,必將以“云服務”理念為核心,向高度開放、高度集成、高速互通、虛擬智能、移動互聯等多維度方向全面推進。
4.3 重視師資隊伍建設 提升全體教師員工的信息技術水平
推進教育信息化,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教師就必須具備較高的信息技術水平和素養(yǎng),否則一切都難以為繼。教師信息素養(yǎng)一般包括:有強烈的信息意識,對教育信息化、信息社會有正確的理解;關心教育信息化進程,積極投身其中;對信息敏感度較強,能明確知道自己的信息需求,能靈活快捷地獲取有效信息;能準確、高效地解讀信息和批判性地評價信息;能高效管理搜集到或生成的信息;能對相關信息進行有效整合,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信息解決問題;并簡潔流暢地表達自己觀點;信息安全意識、信息道德意識較強。教師自己必須成為終身學習的踐行者,投身教學改革,把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巧妙結合,從而實現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提高。
4.4 加強信息素養(yǎng)與其他學科課程的整合
有些教學可以在機房里完成。相關的教學軟件都安裝在機房的電腦上,并且是聯網狀態(tài),微格教室使用越來越多。教師既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幫助學生在網絡平臺上高效便捷地掌握專業(yè)知識,引導他們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同時又可以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潛移默化地掌握信息搜集篩選、加工利用和表達交流,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和綜合職業(yè)能力,為將來的終身發(fā)展、全面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周博,王紅梅.信息技術與職業(yè)教育課程整合探究與分析[J].價值工程,2011(2):221.
[2] 李亞.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信息化教學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30):444.
[3] 謝蓉.高職院校學生信息素養(yǎng)教育[J].重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5):62-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