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朝宇
(貴州省臺江縣人民醫(yī)院 消化科,貴州臺江556300)
青年胃癌的臨床特點及早期診治分析
熊朝宇
(貴州省臺江縣人民醫(yī)院 消化科,貴州臺江556300)
目的:探討青年人胃癌的臨床特點及早期診治。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5例青年人胃癌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本組35例患者中,男女比例在3:4,女性發(fā)病人數(shù)高于男性。24例(68.6%)腫瘤發(fā)生于胃竇部;浸潤型14例(40.0%),潰瘍型18例(51.4%);進展期胃癌30例(Borrmann分型),Ⅰ型3例(8.57%),Ⅱ型9例(25.71%),Ⅲ型13例(37.14%),Ⅳ型5例(14.29%);早期胃癌5例(山田分型),Ⅰ型1例,Ⅱc型3例,Ⅲ型1例;組織學分類以低分化腺癌(占62.86%)最多。結論:青年人胃癌女性發(fā)病率多,誤診率高,惡性程度高,死亡率高,X線、CT、胃鏡及活檢是確診青年人胃癌的有效方法,臨床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
青年人胃癌;臨床特點;早期診治
1.1 一般資料
對我院自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5例青年人胃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性15例,女性20例;年齡19~35歲,平均27.8±3.1;病程6d~2年,平均7.3±3.1個月。所有患者或者其家屬均在研究報告同意書上簽字,同意本次研究。
1.2 臨床癥狀
患者最初癥狀均表現(xiàn)為上腹部疼痛以及不適,其中24例伴嘔血或黑便,20例伴食欲減退,19例發(fā)生反酸,30例出現(xiàn)全身消瘦,32例腹部有壓痛,8例伴有腹部腫塊。誤診慢性胃炎191例、消化性潰瘍10例、慢性胰腺炎2例。
1.3 方法
診斷胃癌主要采用的是胃鏡加活檢和CT。統(tǒng)計分析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記錄患者的病理、臨床分期以及治療與轉歸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運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shù)據進行處理。
2.1 胃鏡及病理檢查結果分析
(1)發(fā)病部位:35例患者中24例(68.6%)腫瘤發(fā)生于胃竇部,幽門部7例(22.9%),賁門部1例(2.9%),胃體部3例(8.6%);(2)分型:浸潤型 14例(40.0%),潰瘍型 18例(51.4%),腫塊型 2例(5.7%),混合型 1例(2.9%)。(3)組織學分類:低分化腺癌22例(62.86%),未分化癌6例(17.14%),黏液細胞癌4例(11.43%),印戒細胞癌2例(5.71%),管狀細胞癌1例(2.86%)。
2.2 胃鏡下分型
本組35例青年胃癌經過胃鏡下分型可以得知,進展期胃癌30例(Borrmann分型),Ⅰ型3例(8.57%),Ⅱ型 9例(25.71%),Ⅲ型 13例(37.14%),Ⅳ型5例(14.29%);早期胃癌5例(山田分型),Ⅰ型1例,Ⅱc型3例,Ⅲ型1例。
2.3 治療
本組患者中31例(88.6%)接受手術治療,其中根治術16例(45.7%),姑息性切除15例(42.8%);單純胃腸吻合及探查術3例(8.6%);其余1例(2.9%)患者采取了內科保守治療。1年內隨訪生存率為24例(68.6%)。
本組資料結果表明,青年人胃癌具有以下臨床特點:(1)誤診率高,缺乏特異性癥狀以及體征,多數(shù)患者在疾病早期均發(fā)生上腹不適、納差、乏力以及返酸等癥狀,但是由于其和消化道常見疾病較為相似,容易造成誤診漏診[1];(2)女性多,女性發(fā)病率略高于男性,本組男性15例,女性20例,原因可能在于青年女性雌激素分泌旺盛和致癌作用密切相關; (3)惡性程度高和死亡率高,在青年人胃癌中,腫瘤病理惡化成都較高,組織學分類以低分化腺癌(占62.86%)和未分化癌(占17.14%)為主,以浸潤型、潰瘍型最為常見,且臨床分期主要集中在進展期,所以導致青年患者預后差,遠期生存率不高。本組隨訪結果表明,1年內隨訪生存率僅僅為24例(68.6%),手術根治率不高。相當一部分青年人往往認為自己身體較為健康,在疾病早期未能夠高度重視,即使發(fā)生上腹部不適或疼痛,也多根據常見胃病進行治療,導致病情繼續(xù)發(fā)展,一直發(fā)展到貧血、出血、幽門梗阻以及腹部硬塊等才得到明確診斷。但是此時,患者早已發(fā)展為進展期胃癌,影響了手術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醫(yī)務人員對青年人胃癌應當保持足夠的警惕性,充分掌握其病例特點,對于一些糜爛性胃炎,胃潰瘍患者特別是青年女性,經積極的治療依然未能夠得到改善后,應盡早胃鏡、活檢聯(lián)合CT的方法,以免貽誤治療。
[1]吳洵,熊艷萍.青年人胃癌42例臨床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1,(05).
R735.2
B
1002-2376(2015)06-0053-02
2015-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