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瓊
(云南省楚雄州人民醫(yī)院 兒科,云南 楚雄 675000)
SSSS又稱金黃色葡萄球菌型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是由噬菌體Ⅱ型、凝固酶陽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此菌分泌表皮松解毒素造成表皮剝脫,以全身泛發(fā)性紅斑,松弛性大皰及大片表皮剝脫,形似燙傷為特征的急性皮膚破損。本病好發(fā)于1周~5歲嬰幼兒,發(fā)病突然,進展迅速,初起口周有特征性放射狀皸裂和眼周產(chǎn)生紅斑,1~2天內(nèi)迅速累及全身,表皮自然起趨,稍加摩擦表皮即大片剝脫,露出鮮紅潮濕狀似燙傷的糜爛面,手足皮膚似手套或襪子樣剝脫,口腔、鼻黏膜、眼黏膜亦可受累,異常瘙癢,疼痛難忍,伴發(fā)熱,易并發(fā)敗血癥、支氣管肺炎。文獻[1]兒童SSSS病例死亡率3%~4%。我院兒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該類患兒78例,經(jīng)過積極治療及護理,均治愈出院,現(xiàn)將護理經(jīng)驗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78例患兒中,男56例,女22例,年齡38天~4歲,平均發(fā)病年齡2歲,其中<2歲36例,2~4歲42例。
1.2 臨床表現(xiàn)。入院護理評估:所有患兒均有劇烈哭鬧、拒食少眠、不自主搓擦、搔抓行為;雙眼瞼腫脹,有黃色分泌物,眼周及口角周圍見放射狀皸裂及脫屑;頸、雙腋下、軀干、四肢近端紅斑,皮膚剝脫,部分有膿皰,融合潰爛后露出潮紅糜爛面,頸部、耳廓、腋下,會陰區(qū)等皮膚皺褶部位較多滲液。通過規(guī)范治療和及時護理干預,恢復期皮膚呈大量米糠樣脫屑。出院時皮膚正常無瘢痕。
1.3 治療。56例患兒予以第三代頭孢類靜滴,qd;22例予以第三代頭孢類靜滴bid;加強營養(yǎng)及支持治療。
2.1 皮損護理?;純喝朐汉蠹舳填^發(fā)和指甲后用0.5%~1%的碘伏稀釋液泡浴,溫度38~40℃,時間30min左右,全身皮膚均需浸泡,顏面部、耳廓用小面巾擠棄部分水分行濕熱敷,勿用力搓擦,防止浴液浸入眼耳,兩名護士協(xié)作,注意保暖。碘伏泡浴根據(jù)皮膚炎癥程度每日1~3次。膿皰、融合潰爛炎性滲液較多的皮損每日3次,表皮剝脫、皸裂及脫屑的皮損每日1次。
2.2 膿皰創(chuàng)面的處置。泡浴后患兒的皮損程度已評估確切,直徑<1cm水皰讓其自行吸收,直徑≥1cm的水皰應用碘伏原液消毒后,再用一次性小兒頭皮針從基底部抽吸皰液,不損傷表皮,泡浴后立即處置。
2.3 舒適修復皮損。用棉簽將濕潤燒傷膏涂擦在皮膚炎癥創(chuàng)面,4~6h涂一次,換藥前護士用0.9%生理鹽水棉簽將殘留在創(chuàng)面上的藥物及液化物拭去,暴露創(chuàng)面再用藥。濕潤燒傷膏具清熱解毒、止痛、生肌、促進表皮修復,有效緩解皮膚皸裂干燥所致的刺痛、瘙癢。治7~10d表皮剝脫面完全愈合,所有患兒均在10天內(nèi)治愈出院。
2.4 眼部護理。每日用0.9%生理鹽水沖洗結膜2次,用紅霉素眼膏點眼,眼瞼周圍皮損處涂擦濕潤燒傷膏。個別患兒早晨醒來雙眼不能睜開,用無菌棉簽蘸溫開水輕輕清除眼瞼分泌物,防眼瞼粘連。
2.5 口腔護理?;純航杂胁煌潭瓤谥芊派錉畎椓?,張口困難、疼痛不愿進食,每日用生理鹽水棉球擦洗口腔及口周,用潤燒傷膏涂擦口唇及口周,防口唇干燥、皸裂。由于患兒在病程中應用抗生素及糖皮質(zhì)激素,易導致口腔霉菌感染,如有合并鵝口瘡,用1%碳酸氫鈉溶液口腔護理后涂抹制霉菌素,每日2次。
2.6 保護性隔離。嚴格執(zhí)行消毒隔離制度,醫(yī)護人員操作前后均使用手消液,進行保護性隔離;床單元污染及時更換,脫落的皮屑用浸泡消毒液掃床毛巾清潔。
2.7 飲食護理。加強支持治療,保證患兒熱量供給。維持體內(nèi)水、電解質(zhì)平衡。嬰兒提倡母乳喂養(yǎng),幼兒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溫度適宜飲食。督促攝入足夠的新鮮蔬菜和水果,以增強體質(zhì),提高組織修復,并注意飲食衛(wèi)生。
2.8 心理護理。由于患兒年齡小,語言溝通障礙,??摁[不止,煩躁不配合,護士應分析啼哭原因,加之皮膚受損后癢痛不適,哭吵較甚。家屬的心理壓力大,常見恐慌、焦慮、痛苦的心理,護士對家屬要做好耐心細致的解釋,取得家長配合,提高整體療效。
SSSS患兒皮膚受損面積大,皮損癥狀進行性加重,采用碘伏泡浴的方法溫濕度適宜,藥液與體表皮膚充分接觸,對未出現(xiàn)癥狀的進行性皮損有較好的預防作用,有效控制病程遷延,縮短住院日。碘伏泡浴方法有清潔消炎雙重效果。濕潤燒傷膏對SSSS所致的皮損具有清熱解毒,止痛,生肌,止癢的效果,皮膚吸收好,味道芳香,藥浴后涂擦,患兒舒適感明顯增強,依從性增加,增強了治療效果。本文研究顯示:我科對78例SSSS的患兒采用常規(guī)抗炎治療的同時實施碘伏泡浴與濕潤燒傷膏聯(lián)合護理干預,取得較好的療效,提高家屬依從性和護理工作效率,有效控制病情,縮短住院日,無局部或全身并發(fā)癥及死亡病例,不遺留瘢痕,患者家屬滿意度高,值得臨床推廣。
[1]蘇怡帆,王華.葡萄球菌性燙傷樣皮膚綜合征的致病金黃色葡萄球菌剝脫毒素基因型及耐藥研究[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8,11(41);71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