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我國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流轉的問題與對策
王佳
四川師范大學,四川成都610066
摘要:宅基地是我國土地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宅基地使用權的流通已越演越烈,但法律的滯后,制度的不完善,管理的空缺引發(fā)了諸多社會問題,本文就宅基地使用權流轉相關問題做一些研究,通過完善立法、健全體制、加強管理,同時保持宅基地所有權始終為農民集體所有這一憲法規(guī)定的大前提下,促進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流轉有法可依,秩序井然,為我國農村經濟發(fā)展增加有利渠道。
關鍵詞: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流轉
中圖分類號:F301;D922.3;D923.2
作者簡介:王佳(1989-),女,四川廣元人,四川師范大學法學院在讀研究生。
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進一步加快,許多人看到了宅基地的未來經濟價值,利益的驅動促使宅基地私下交易愈發(fā)頻繁,其流轉糾紛時有發(fā)生,不利于社會穩(wěn)定,同時由于法制不健全,宅基地使用權在流轉過程中引發(fā)了諸多問題,嚴峻的社會現(xiàn)實倒逼法律的進一步完善。
一、宅基地使用權的含義與特征
宅基地使用權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經依法申請而獲得的,利用集體土地在法定權限內建造并保有房屋及其附屬設施的權利。
宅基地使用權范圍一般包括日常居住用地、庭院占地及其他用于生活服務的土地。宅基地使用權的特征如下:(1)主體上,宅基地使用權的主體只能是農村集體經濟的成員,這是對主體的要求,城市居民不享有該資格。(2)用途上,宅基地使用權的用途僅限于村民建造個人住宅,不得進行商業(yè)開發(fā)。(3)限定性,農村村民申請宅基地的數(shù)量和面積都有所限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qū)和直轄市規(guī)定的標準。(4)無償性,宅基地的初始取得是無償?shù)?,這是對農民基本生活的一種福利和保障。
二、我國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流轉的途徑與問題
要提高農村經濟發(fā)展勢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要使宅基地使用權流轉起來,降低農村生活成本,增加融資渠道。目前我國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流轉途徑主要有出售、租賃和征用三種方式,其中出售和租賃屬于自由流轉形式,征用帶有強制性流轉的性質。
1.出售
出售這種流轉形式其實和出租相似,隨著城鎮(zhèn)化建設的推進,很多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變成了城市居民,他們將原農村住宅出售,受買入在買入住宅時可以一并使用宅基地。如果宅基地上沒有附屬物,宅基地使用權人單純出售其使用權,受買入可以在宅基地上修建房屋及附屬物,以供自己居住使用或者用于經營,獲得利潤收入。
2.租賃
租賃是比較普通的一種流轉形式,包括出租房屋和出租宅基地,現(xiàn)在部分農民外出務工,老家房屋閑置,如將其出租,承租人既享有房屋使用權,而且對該宅基地也享有使用權,可以用于居住、養(yǎng)殖或其他生活服務。如果宅基地上沒有附屬物,單純出租宅基地使用權,承租人可以在宅基地上修建房屋及其他附屬設施,用以經營管理和服務,獲得經濟收入。
3.征用
對農村土地的征用,是指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犧牲少數(shù)人的利益,將村民的合法使用權強制剝奪并給予相應補償?shù)闹贫?。隨著城鎮(zhèn)化的進一步推進,大型交通項目向郊區(qū)延伸,如飛機場,地鐵等,這些都需要大面積占地,這時宅基地使用權也變相流轉了。另外為了滿足農村基礎設施的需要,工程建設在所難免,如修建鄉(xiāng)村道路,這種往往啟動宅基地使用權的置換模式,當?shù)卣a償相當于宅基地面積的地塊,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也出現(xiàn)了流轉現(xiàn)象。
目前就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流轉現(xiàn)狀而言,私下買賣較多,沒有一個公開的平臺,沒有價格標準,其流轉過程極不規(guī)范,參與當事人對自己的權利和義務也不太明確,當糾紛產生時,也沒有合理的解決機制,導致社會誠信流失,引發(fā)一些不穩(wěn)定因子,不利于農村發(fā)展。
1.宅基地使用權能否自由流轉規(guī)定不明確
2007年通過的《物權法》第153條表述:“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行使和轉讓,適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國家有關規(guī)定”。根據(jù)這個準用性規(guī)定具體參照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63條規(guī)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于非農建設”?!锻凉芊ā分懈嗟厣婕稗r村承包的土地,雖然宅基地屬于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但一般意義上講,人們更多關注的是在承包經營的土地。宅基地一詞具有濃厚的中國特色,從建國以來對宅基地的規(guī)定也經幾次反復,我國現(xiàn)行法中專門對宅基地的規(guī)定過于簡單,對其能否自由流轉仍然不太明確。
2.宅基地使用權流轉的主體限制
根據(jù)宅基地使用權的特征可知,即其主體只能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農民享有宅基地使用權是一種歷史傳統(tǒng),也是對農民生存的一種保障,城鎮(zhèn)居民不具有該資格,不得購置宅基地。同時村民在轉讓其使用權時,也只能轉讓給同一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這些規(guī)定都對宅基地使用權的流轉造成了一定限制,不利于農村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立法初衷是把宅基地作為農民的一種福利,它具有保障功能,所以對城鎮(zhèn)居民不得享有這份福利。但宅基地使用權的限制流轉,視乎對城市居民有點歧視。
3.對于如何流轉沒有法律上的規(guī)定和具體的操作規(guī)制
我國《物權法》對宅基地使用權的流轉規(guī)定甚少,可以說是法律上的空白?,F(xiàn)代化發(fā)展的勢頭開始伸向農村,宅基地作為中國特色的產物,有著悠久的歷史,其一直作為農民的一項福利和保障。私下的流轉也是在近幾年越發(fā)頻繁,由于沒有具體操作規(guī)制,流轉雙方往往隨心所欲,口頭流轉,即使有書面合同也相當不規(guī)范,使宅基地使用權蘊藏著極大的流轉風險。立法者應看到這一問題,考慮其帶來的巨大風險隱患,始終以發(fā)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為前提盡快完善立法。
三、我國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流轉的對策
對于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流轉問題,我們應始終堅持“地盡其用”的前提,把它作為基本策略和改革方向。明確宅基地使用權的流轉,這將有利于我國城鎮(zhèn)化建設和促進農村經濟的發(fā)展,同時促進農村閑置宅基地以轉讓或租賃等形式流轉,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農民的融資能力,提高農民進城購房的能力,極大推動城鎮(zhèn)化進程。
根據(jù)新出臺的《物權法》及《土地管理法》可知,我國對于宅基地使用權的流轉規(guī)定模糊,沒有明確賦予其自由流轉的資格。法律需要明確宅基地使用權的自由流轉,賦予農民對宅基地使用權能的處分權,這是關系到宅基地使用權進入市場的關鍵,在《物權法》中用條文形式予以公開,并且把《土地管理法》第63條的規(guī)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于非農建設”,可以改為“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于非農建設,農村村民宅基地使用權可除外”。只有在法律上首先認可其自由流轉資格,才能在后續(xù)操作中做到更加規(guī)范。
前文可知,宅基地使用權的轉讓,其受讓人必須為同一集體經組織內部成員,這一規(guī)定無疑剝奪了村民的完全轉讓權,農村宅基地屬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但其使用權歸屬農民,農民有權自由轉讓其使用權,如果還要征得全集體同意,轉讓成本將增大,所以應賦予農民宅基地使用權的完全轉讓權。另外受讓人的范圍太狹窄,嚴重不利于其流轉,其他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及城市居民都應有權成為受讓人,在流轉過程中做到一視同仁,不能因戶籍的不同而受不同待遇,給予其自由流轉的條件。取消宅基地使用權流轉的主體限制將加快其在農村的流轉,盤活農村土地資源,優(yōu)化資源配置,為農民增加收入,同時進一步加快城鄉(xiāng)一體化建設,推動我國城鎮(zhèn)化的發(fā)展。
前面第一條對策已明確其自由流轉資格,這對于完善其流轉的法律制度來說還遠遠不夠,規(guī)范的法律法規(guī)才是重中之重,也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有法可依。在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流轉過程中,權屬不明,口頭流轉,多次流轉而產生的糾紛比比皆是,歸結其原因就是沒有可以依照的標準和流程??茖W立法才能使政府部門嚴格執(zhí)法,完善其法律制度,首先從宅基地使用權登記制度開始,宅基地使用權流轉的前提條件必須是“憑證交易”,應該對各類土地進行確權,登記、頒證,如此才能明確區(qū)分各自的權利,再依次進行交易和流轉。可以在《物權法》中明確規(guī)定宅基地使用權的申請、流轉以及滅失,應當及時辦理取得登記、變更登記和注銷登記。辦理登記時須根據(jù)事項所需提交紙質申請書、流轉合同或者證明書,到土地管理部門辦理。
為了更好地讓宅基地使用權自由流轉,促進農村、農民經濟發(fā)展,完善其流轉的法律制度是核心,土地管理機構和政府更應履行其職責,要知道制度的落實會有阻力和難度,監(jiān)督則是其催化劑,加強監(jiān)督是法律法規(guī)有效落實的利器。我國宅基地使用權的管理,依照《土地管理辦法》,由縣級政府管理,但目前諸多問題令人擔憂,對于宅基地的申請、流轉和消滅,應加強登記管理,由專設部門負責,檢查登記記錄,并定期下鄉(xiāng)走訪,了解宅基地具體使用情況,杜絕村委會、鄉(xiāng)級政府暗箱操作。全面落實“一戶一宅”和流轉登記制度,使宅基地使用權順利進入市場流通,形成有序的競爭模式,加快農村經濟發(fā)展和農民收入。
四、結語
隨著國家一些政策的出臺,宅基地使用權的流轉問題得到了一些解決,提升了農民的經濟收入,也使農民對宅基地認識有所改觀。但總體而言高位法關于宅基地方面規(guī)定甚少,沒有具體的操作流程,同時現(xiàn)有的一些規(guī)定也應予以修改,要放寬主體限制,落實登記制度,加強管理。就本文而言,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還需要加深研究和改進。
[參考文獻]
[1]何艾霏.當前農村宅基地流轉現(xiàn)狀與管理對策探討[J].廣西白色鎮(zhèn)國土資源管理所,2012.
[2]王菲菲.宅基地使用權流轉法律問題研究[D].安徽大學,2014.
[3]羅凱遙.城中村宅基地使用權流轉制度研究[D].廣西大學,2013.
[4]呂敏.我國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流轉法律問題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3.
[5]劉光治.我國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流轉問題研究[D].廣東商學院,2013.
[6]高進權.我國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流轉法律問題研究——以貴州務川自治縣為例[D].貴州民族大學,2013.
[7]朱彩虹.城市化進程下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流轉問題及對策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0.
[8]吳其生.淺談江西省農村宅基地流轉問題及對策建議[J].江西測繪,2013.
[9]王浩敏.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流轉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2.
[10]夏松潔.農村宅基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與完善對策[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政法學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