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圣
青海民族大學法學院,青海 西寧810007
根據(jù)筆者在西寧市發(fā)放的500份問卷調(diào)查顯示:有32.6%的受訪者從來沒聽說過國家賠償,甚至不知道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這部法律;超過95.2%的受訪者不清楚國家賠償?shù)姆ǘㄇ樾渭疤幚沓绦?在符合提起國家賠償法律規(guī)定的情況下,只有約71.4%的受訪者愿意提起國家賠償請求。
在提起國家賠償?shù)恼埱笕水斨校邢喈斠徊糠仲r償請求人對請求國家賠償?shù)某绦虿皇煜?。有的賠償請求人合法權益受到侵犯后,超過了訴訟時效才向相關部門主張自己的權利。有的賠償請求人對國家賠償不了解,把國家賠償?shù)韧诿袷沦r償,在賠償請求中隨意提出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賠償請求,漫天要價,人民法院作出的賠償決定滿足不了他們的要求,就到處上訪告狀。
部分賠償義務機關對人民法院的傳票置之不理,不出庭,不應訴,存在抵觸情緒。部分賠償義務機關不為法院調(diào)查取證工作提供便利,反而故意設置障礙,加大了案件的審理難度。部分賠償義務機關在先行處理程序中久拖不決,遲遲不作處理,致使賠償請求人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答復。
部分賠償義務機關不主動執(zhí)行人民法院做出的賠償決定,有的賠償義務機關甚至怠于執(zhí)行人民法院作出的賠償決定。由于人民法院對自己作出的國家賠償決定無法采取強制執(zhí)行措施,實踐中基本上依靠賠償義務機關的“自覺”和其上一級機關的督促來完成,賠償決定的執(zhí)行十分艱難。
人民法院作為賠償義務機關時,作為賠償義務機關的人民法院先行處理了大部分案件,但是在案件處理過程中,賠償請求人往往懷疑不信任法院,甚至懷疑人民法院的公正性,導致不服決定的比例較高。賠償請求人眼中屬于強勢一方的人民法院處境較為尷尬,一方是受到非法侵害的賠償請求人,另一方是法院的職能部門或工作人員,法院進退兩難。
《國家賠償法》第3條列舉了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侵犯人身權的法定情形,該條規(guī)定雖然有“其他違法行為”這一兜底條款,但是由于沒有更為具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解釋,實踐中難以確定是否屬于賠償范圍,導致了大量的行政職權行為無法納入到賠償范圍之內(nèi);《國家賠償法》沒有涉及到其他組織和法人的人身權。實踐中,當其他組織或者法人的人格權受到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侵犯時,不能依照《國家賠償法》的規(guī)定請求賠償。
《國家賠償法》只是籠統(tǒng)的規(guī)定了死亡賠償金和喪葬費的總額為國家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20倍,而對死亡賠償金和喪葬費的具體比例未作規(guī)定。該條規(guī)定沒有考慮到死亡者的年齡、健康狀況、收入情況及其他能力,忽略了喪葬費的實際支出情況和死亡者的實際情況,不能具體、準確的賠償受害人近親屬的損失。
賠償請求人法律意識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識。賠償請求人因為平時很少關注國家法制建設,不注重法律知識的學習,導致自身的法律知識太少,法律意識淡薄。當自身合法權益收受到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非法侵害時不懂得用法律武器去保護自己?!秶屹r償法》已經(jīng)制定并頒布二十多年了,有的人甚至還不知道有這么一部法律。
有的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沒有認識到國家賠償?shù)男再|是國家承擔賠償責任,認為承擔賠償義務就是“家丑外揚”,因此怕承擔責任,怕?lián)p害聲譽,怕影響考核和政績而不愿承擔賠償義務。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明知其行為侵害了受害人的合法權益,卻拒絕作出賠償,不顧賠償請求人的合法權益,怠于履行法定義務。
許多基層人民法院都沒有設立專門辦理國家賠償案件的專門機構,沒有固定的辦案人員,沒有辦案程序可循。中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的辦案法官大多是兼職人員,他們都隸屬于其他庭室,往往是以辦理刑事、民事等案件為主,辦理國家賠償案件為輔。加之國家賠償案件數(shù)量較少,平時缺少關于辦理國家賠償案件的培訓,部分辦案人員對相關法律規(guī)定的內(nèi)涵掌握不準。
《國家賠償法》條文過于精煉原則,實踐中有許多問題法律都沒有明文規(guī)定,也沒有明確的司法解釋。依據(jù)《國家賠償法》的規(guī)定,人民法院既有可能成為國家賠償案件的辦理機關,又有可能因為侵權而成為賠償義務機關,這違反了任何人不能為自己案件的法官的法理原則,不利于保護賠償請求人的合法權益;《國家賠償法》只是規(guī)定了人民法院做出的賠償決定是發(fā)生法律效力的決定必須執(zhí)行。但是當賠償義務機關拒絕執(zhí)行或者怠于執(zhí)行時,沒有關于采取相關強制措施的規(guī)定。
通過深入城市社區(qū)及廣大農(nóng)村地區(qū)以及利用網(wǎng)絡、電視廣播等媒介,加強國家賠償法及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教育工作。要使廣大人民群眾懂得在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后,敢于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當合法權益遭到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法侵害時,要借助國家賠償法及其相關法律來維護自己依法取得賠償?shù)臋嗬?。同時,作為司法機關,在嚴肅執(zhí)法的同時,還要積極普法,要在日常工作中,積極向人民群眾宣傳《國家賠償法》。
要明確國家賠償責任的性質,使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認識到國家賠償?shù)呢熑沃黧w是國家,最終的賠償金由國家來承擔,而非由賠償義務機關來承擔。當產(chǎn)生了違法侵權行為時,要積極主動的承擔責任,履行義務。要積極向受害人賠禮道歉,并為其恢復名譽,消除影響。同時,人民法院也應積極改革辦案方式。通過總結實踐經(jīng)驗,對辦理國家賠償案件的方式和方法加以創(chuàng)新。要加強與賠償義務機關的協(xié)調(diào),通過采用督導、檢查、通報等手段,有效地促進國家賠償案件的辦理工作。
建議借鑒先進省市的經(jīng)驗,在基層人民法院設立專門辦理國家賠償案件的機構;中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安排專職從事國家賠償審判工作的法官。要通過選拔或考核,擇辦案經(jīng)驗豐富、業(yè)務能力強的法官專職從事賠償案件的審理工作,并且要定期組織辦案法官進行國家賠償法律知識和相關技能的培訓,不斷提升其辦案水平。
建議進一步修改和完善《國家賠償法》并且出臺更為細化、易于操作的司法解釋,明確國家賠償決定的執(zhí)行程序、執(zhí)行主體及強制執(zhí)行措施。同時,對法律已有規(guī)定的,應加以明確;對法律規(guī)定不完善的,應予補充完善;對法律沒有規(guī)定的,要通過立法及司法解釋及時作出規(guī)定。要通過進一步修改和完善《國家賠償法》來避免在審判實踐中存在的各地不一致的現(xiàn)象,使人民法院、賠償義務機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進而更好及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取得國家賠償?shù)臋嗬?,維護法律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1]江必新,梁鳳云,梁清.國家賠償法理論與實務[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11).
[2]約翰·密爾.論自由[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4).
[3]楊小軍.國家賠償法修改問題研究[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0(3).
[4]高家偉.論國家賠償責任的性質[J].法學雜志,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