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慧萍 姜麗萍
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對宮頸癌根治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觀察
姜慧萍 姜麗萍
目的 探討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對宮頸癌根治術后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對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本院行宮頸癌根治術患者30例設為對照組, 實施常規(guī)護理;2012年7月~2013年12月行宮頸癌根治術患者31例設為干預組, 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圍手術期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患者術后下肢DVT的發(fā)生率。結果 對照組下肢DVT發(fā)生率16.7%(5/30)高于干預組發(fā)生率3.2%(1/31),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宮頸癌根治術患者圍手術期進行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術后下肢DVT的發(fā)生率, 臨床可積極推廣應用。
宮頸癌根治術;下肢深靜脈血栓;圍手術期;護理干預
DVT是宮頸癌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 由于癌細胞可分泌組織促凝物質, 極易形成血栓[1]。血栓脫落可導致肺栓塞危及生命。為預防宮頸癌根治術后下肢DVT, 對本院31例宮頸癌根治術患者圍手術期實施風險評估進行護理干預, 取得較好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行宮頸癌根治術患者30例設為對照組, 平均年齡(47.6±7.24)歲, 平均手術時間(4.0±1.12)h, 2012年7月~2013年12月行宮頸癌根治術患者31例設為干預組, 平均年齡(51.5±6.65)歲, 平均手術時間(3.8±1.26)h。兩組患者均為全身麻醉行開腹宮頸癌根治術、廣泛子宮全切加盆腔淋巴結清掃術。兩組年齡、病情、手術時間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 干預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圍手術期護理干預, 具體如下。
1.2.1 術前 ①對患者綜合全面風險評估, 根據(jù)個體存在危險因素不同制定護理計劃, 對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凝血功能異常的患者重點進行干預, 積極治療控制原發(fā)病,監(jiān)測糾正不正常指標;②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血栓形成的因素、癥狀、不良后果及早期預防的重要性, 使患者建立正確的認知觀, 加強自我防護;③指導患者練習深呼吸、有效咳嗽、穿脫彈力襪、床上被動和主動活動足踝及下肢伸屈、內旋、外展等方法, 同時做好心理護理;④禁食灌腸期間及時補液,預防脫水引起血液濃縮增加血液粘稠度。
1.2.2 術中 ①加強細節(jié)管理正確擺放體位, 在足根踝部放一軟枕抬高雙下肢減少腓腸肌受壓時間;②注意保暖, 及時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手術時間較長者在不影響手術情況下由護士被動活動雙足;③手術操作要細心, 減少組織和血管損傷;④避免下肢靜脈穿刺, 加強下肢皮膚顏色、溫度、腫脹的觀察。
1.2.3 術后 ①雙下肢抬高20~30°促進下肢血液回流, 麻醉作用未完全消失前幫助患者在床上做足踝關節(jié)及下肢伸屈、內旋、外展等被動運動, 同時做腓腸肌按摩。麻醉完全消失后協(xié)助患者做抬高下肢的主動訓練, 每1~2 小時1次, 15~20 min/次, 促進血液循環(huán)和靜脈回流;②持續(xù)使用空氣壓力波治療儀進行雙下肢按摩, 充氣腿套大小松緊要合適,避免血管受壓;③病情允許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并做深呼吸、咳嗽, 增加膈肌運動減少胸腔壓力, 使血液回流;④對高?;颊叽┏叽绾线m松緊適宜的彈力襪, 避免壓力過大或不均, 注意觀察足趾及雙下肢的顏色、溫度、末梢循環(huán)及有無疼痛等不適, 同時給予低分子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預防性抗凝治療;⑤保持大便通暢, 減輕腹部壓力, 腹帶松緊適宜定時松解, 避免尿潴留、腹帶過緊或排便用力增加腹壓影響下肢靜脈回流;⑥輸液時嚴格無菌操作避免在下肢靜脈穿刺或其他同一靜脈反復穿刺, 輸注對血管有刺激的藥物, 稀釋后緩慢滴注, 避免靜脈炎引起靜脈損傷;⑦禁食水期間觀察尿量及顏色, 及時補液, 防止血容量不足、脫水等使血液粘稠, 促進血栓形成。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實施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實施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組下肢DVT發(fā)生率3.2%(1/31)低于對照組下肢DVT發(fā)生率16.7%(5/30);兩組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血栓形成的3大因素是血流緩慢、靜脈壁損傷和血液高凝狀態(tài)[2]。盆腔手術特別是淋巴結清掃手術范圍大, 易損傷血管, 激活內外凝血酶原系統(tǒng), 使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3]。術前過早禁食水及腸道準備易出現(xiàn)脫水血液濃縮, 術中盆腔淋巴結清掃時間長, 失血失液多, 進一步加快血液濃縮粘稠。術中制動, 下肢血管受壓靜脈內膜易損傷, 術后臥床活動量減少, 腹帶加壓包扎等使靜脈回流受阻血流緩慢, 導致下肢DVT的危險因素存在。術前講解預防血栓的重要性, 指導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 被動和主動適應性功能鍛煉等預防措施,增強了患者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術中加強細節(jié)管理正確擺放體位、避免下肢靜脈穿刺、嚴密觀察合理補液等預防護理干預, 減輕血液粘稠度和對下肢靜脈壓迫損傷, 降低了下肢DVT的發(fā)生。
文獻報道, 深靜脈血栓50%發(fā)生在術后1 d, 30%發(fā)生在術后第2天[4]。對31例患者從術后麻醉作用未完全消失開始協(xié)助在床上進行足踝及下肢被動、主動運動, 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 及時合理補液等預防措施,防止血液濃縮促進下肢血液循環(huán)。減少了下肢DVT發(fā)生的危險因素, 有效降低了術后下肢DVT的發(fā)生率[5]。
綜上所述, 宮頸癌根治術圍手術期存在下肢DVT的危險因素, 外科手術未采取預防措施者下肢DVT的發(fā)病率為25%, 因此宮頸癌根治術圍手術期加強DVT風險評估, 早期進行預防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術后下肢DVT的發(fā)生率。
[1] 聶徽, 哈穎.宮頸癌手術患者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護理干預.華西醫(yī)學, 2014, 29(3):539-541.
[2] 劉桂枝.老年髖部骨折253例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見性護理.齊魯護理雜志, 2008, 14(14):21-22.
[3] 李海泉, 成金娥, 李大慶, 等.婦科盆腔手術后下肢靜脈血栓11例分析.實用婦產(chǎn)科雜志, 2009, 25(1):56-57.
[4] 唐泓源, 張黎明.關節(jié)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護理進展.中華護理雜志, 2008, 40(8):631.
[5] 李育蘇, 譚麗萍.功能鍛煉儀對預防股靜脈置管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護士進修雜志, 2010, 25(24):2292-229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9.188
2015-04-07]
45000 鄭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腫瘤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