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新霞
淺談臨床護理路徑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
馮新霞
目的 淺談臨床護理路徑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154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 按照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77例。兩組均給予健康教育, 對照組在此基礎上予以常規(guī)護理, 研究組在此基礎上予以臨床護理路徑,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健康教育達標率以及住院時間、住院費用。結果 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健康教育達標率以及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兩組間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護理路徑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良好, 可顯著縮短患者住院時間, 提高健康教育達標率和護理滿意度, 具有積極的臨床使用和推廣價值。
病毒性肝炎;臨床護理路徑;肝硬化;消化道出血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屬于臨床內科中死亡率及致殘率較高的危重癥, 具有發(fā)病急促、病情發(fā)展無法控制等特性。患者能否獲得成功救治與護理工作密切相關, 臨床護理路徑主要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采取的跨學科綜合護理措施, 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之中, 且取得了顯著成效[1]。本文選取本院收治的154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8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154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85例, 女69例, 患者年齡19~75歲, 平均年齡(30.9±15.5)歲;病程7~35 d, 平均病程(16.5±6.5)d;按照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77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健康教育, 對照組在此基礎上予以常規(guī)護理, 即在患者入院之后采用傳統(tǒng)方法進行護理和健康知識指導, 其他時間段內則接受基礎護理和指導。研究組在此基礎上予以臨床護理路徑, 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
1.2.1 臨床護理路徑的制定和培訓 首先成立醫(yī)護人員臨床護理路徑研究小組, 由專家和主治醫(yī)生共同指導, 根據每位患者的實際情況及心理、生理等方面的需求制定科學、合理針對性的臨床護理路徑。然后根據護理人員的相關專業(yè)和基本情況對其進行業(yè)務知識和護理要點等方面的培訓, 逐漸加強護理人員對臨床護理路徑相關知識的認識程度, 指導其深入了解臨床護理路徑要求的重點和難點。
1.2.2 實施臨床護理路徑 ①責任護士要根據患者的基本情況和實際病情同時結合已經制定好的臨床護理路徑措施進行綜合評價, 及時采取與之相對應的護理措施進行護理。②及時向患者及其家屬解釋臨床護理路徑制定的相關護理措施, 以便其可在充分了解這些護理措施的基礎上配合護理工作順利開展。另外, 護理人員要將護理路徑中的有關標準及患者實際需要與已經實施過的內容區(qū)分開來, 并做好簽名工作。③護理人員若發(fā)現患者的病情向嚴重化發(fā)展, 且沒有嚴格按照護理路徑制定的方向實施時, 應及時做好相關記錄,并上報給護士長, 以便快速采取有效護理和應對措施。④在患者準備出院之前, 護理人員要將護理效果和制定的臨床護理路徑之前預定的成效標準進行比較, 從而對臨床護理路徑進行不斷的改正和修訂, 以便提高工作效率。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健康教育達標情況以及對護理人員工作的滿意度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健康達標率84.4%(65例), 護理滿意度81.8%(63/77), 平均住院時間(19.6±5.7)d, 平均住院費用(2.3±0.7)萬元;研究組患者健康達標率97.4%(75例), 護理滿意度98.7%(76/77), 平均住院時間(13.2±2.5)d, 平均住院費用(1.5±0.3)萬元;兩組比較,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是一種內科危重癥, 因其具有高致殘率和死亡率, 故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目前已成為臨床治療難點之一。在治療過程中, 臨床護理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2]。
近年來, 隨著醫(yī)學科技的不斷發(fā)展, 臨床護理措施也得到了顯著改善。臨床護理路徑是集中循證醫(yī)學、質量保證及整體護理于一體的一種新型診療方法, 是護理實踐中的全新護理模式, 同比傳統(tǒng)護理方法, 其可在一定程度上規(guī)范臨床護理服務, 提高綜合護理質量, 在減少患者住院費用的同時也能保證醫(yī)院的根本利益[3,4]。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針對性較強的個性化整體護理方案, 其不僅可以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還能促使患者及其家屬主動參與到疾病治療和護理中去, 提高其治療依從性和配合度, 增進護患關系, 促進患者快速恢復健康[5]。
本組實驗結果顯示, 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健康教育達標率以及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兩組間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臨床護理路徑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良好, 可顯著縮短患者住院時間, 提高健康教育達標率和護理滿意度, 具有積極的臨床使用和推廣價值。
[1] 李美琦, 曾暉, 鄒龍珍, 等.臨床護理路徑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現代臨床護理, 2011, 10(6):34-36.
[2] 房麗紅.160例臨床護理路徑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 2013, 23(11):6757.
[3] 潘云磊.臨床護理路徑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健康之路, 2013, 12(8):401.
[4] 謝敏華.臨床護理路徑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4, 7(15):129-130.
[5] 黃雪琴.臨床護理路徑在病毒性肝炎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評價.社區(qū)醫(yī)學雜志, 2011, 9(22):40-4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8.180
2015-02-02]
453000 河南省新鄉(xiāng)市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三附屬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