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巍 王學金
口腔種植修復失敗的影響因素分析
彭 巍 王學金
目的 探討分析口腔種植修復失敗的影響因素, 并分析其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例(20枚)口腔種植修復失敗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對所有患者口腔種植修復的失敗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和討論。結果 6例(6枚)患者修復前脫落, 其術后脫落時間為(5.0±1.2)個月。11例(11枚)患者修復后脫落,其術后脫落時間為(8.1±1.4)個月。3例(3枚)患者基臺折斷, 且術后折斷時間為(18.3±2.0)個月。術前評估不足、修復后處理不當, 修復設計、修復技術, 宿主因素, 術者原因為口腔種植修復失敗的主要影響因素。結論 口腔種植修復失敗的影響因素極為復雜, 臨床應加以重視。
口腔種植修復;失??;影響因素
口腔種植修復是一種新型的口腔修復方式, 具有外表美觀、種植穩(wěn)定、感覺舒適、不累及鄰牙為基牙等特點, 但在臨床應用過程中, 因修復過程較為復雜、耗時較長, 加之外因影響, 可能會出現(xiàn)口腔種植修復失敗的情況, 給患者帶來肉體、精神、經(jīng)濟上的痛苦[1]。本文旨在探討分析口腔種植修復失敗的影響因素,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0例(20枚)口腔種植修復失敗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對所有患者口腔種植修復的失敗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齡最小22歲, 最大60歲, 平均年齡(38.2±7.2)歲。接受Ankylos、3I、ITI種植系統(tǒng)修復[2]。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整理、分析, 詳細分析口腔種植修復失敗的影響因素。
6例(6枚)患者修復前脫落, 其術后脫落時間為3~7個月, 平均脫落時間(5.0±1.2)個月。11例(11枚)患者修復后脫落, 其術后脫落時間為6~10個月, 平均時間(8.1±1.4)個月。3例(3枚)患者基臺折斷, 其術后折斷時間為15~20個月,平均折斷時間(18.3±2.0)個月??谇环N植修復失敗的影響因素:術前評估不足、修復后處理不當, 修復設計、修復技術,宿主因素, 術者原因為口腔種植修復失敗的主要影響因素。
3.1 術前評估不足、修復后不當處理, 風險評估不全面對能否成功種植起到關鍵影響的因素是術前是否充分分析患者的具體情況(植入部位頜骨情況), 本組5例患者即為術前未對患者的具體情況(植入部位頜骨情況)進行全面分析,修復后并發(fā)癥預防、控制不當, 未嚴格的按照手術適應證選擇患者, 最終導致種植失敗。臨床種植手術的具體風險控制,應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 盡管臨床不斷改進手術方式, 不斷應用引導骨再生(GBR)技術, 不斷放寬手術適應證, 但在術前臨床仍應詳細篩查病例。術前應科學設計、制作外科模型,同時模擬實施手術操作, 能夠使手術存在的盲目性得到避免,明確植入位置與方向。
3.2 修復設計、修復技術問題 口腔種植修復后, 如干預、接觸過早, 就容易形成創(chuàng)傷, 將骨結合界面(種植體的)破壞,致使種植失敗。進行咬合調整, 對種植修復成功有利, 根據(jù)種植的具體部位、具體數(shù)目、具體間距、具體頜牙情況、具體骨組織情況科學設計種植義齒, 同時根據(jù)種植體結合骨組織的具體情況, 來選擇相應的種植修復材料, 如患者是暫時性的修復, 則可選擇樹脂牙冠、塑膠牙冠進行修復, 有利于保護種植體。如患者為永久性修復, 則可選擇金屬、陶瓷修復體, 對恢復咀嚼功能有利[3]。本組4例患者即因修復設計、修復技術問題導致失敗。
3.3 種植材料原因 耐磨性、抗折斷力、抗旋轉、抗應力能力為種植材料為基礎, 良好的表面處理、材料成分為種植體的根本, 科學設計義齒的結構為種植體的關鍵, 正規(guī)的制作、消毒、包裝、封存種植材料為種植體的保證, 匹配、正確使用種植器械設備為種植體的要點。如種植體抗旋轉設計存在問題, 則種植牙經(jīng)過長期的咀嚼運動, 可出現(xiàn)冠體旋轉、冠體松動等情況。如旋進不及時, 則種植體周圍可出現(xiàn)骨吸收情況。如種植體在某些設計方面存在薄弱環(huán)節(jié), 通過長期的應力集中, 則極易發(fā)生種植體折裂、種植體的中心螺絲折裂的情況[4]。本組3例患者即因種植材料原因導致失敗。
3.4 宿主因素 有明確證據(jù)證明分導致口腔種植修復失敗的宿主因素主要包括種植區(qū)域的軟硬組織缺損、患者年齡≥60 歲、克羅恩病、1型糖尿病、吸煙等。如未對典型病例患者的全身情況進行準確評估, 對存在的風險未有有效的掌控能夠, 極易發(fā)生因宿主因素而導致失敗。正確、嚴禁評估患者全身、局部情況, 有效掌控、防范風險, 可避免發(fā)生失敗。本組4例患者即因宿主因素導致種植失敗。
3.5 術者原因 醫(yī)生術前未充分了解患者的植入部位情況,術前設計不合理, 術前未在外科模型上實施模擬手術等。在手術操作過程中, 如操作醫(yī)生技術不夠熟練、操作不夠規(guī)范,極易導致口腔種植修復失敗。手術鉆孔時未控制轉速和未充分的局部冷卻, 鉆孔未按鉆頭的直徑遞進, 鉆孔方向不正確等均為術者因素。未根據(jù)患者具體修復部位的骨質密度, 來把握鉆孔直徑(最后), 種植體旋轉到位后用力過度等。未正確規(guī)范的實施種植手術操作, 對植入種植體后的組織愈合,形成骨結合界面起到?jīng)Q定作用。術前詳細了解患者情況(植牙區(qū)頜骨)對種植手術操作有利。在術前科學設計外科模型,實施模擬外科手術操作, 能夠避免手術操作存在的盲目性。以明確植入的方向、位置[5]。本組4例患者即因宿主因素導致失敗。
綜上所述, 口腔種植修復失敗的影響因素極為復雜, 臨床應加以重視。
[1] 崔軍, 徐欣, 蘭晶, 等.口腔種植修復失敗原因分析.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0, 45(12):717-721.
[2] 劉曉慧.口腔種植修復失敗原因分析35例.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 2012, 14(34):398.
[3] 吳小勇.口腔種植修復失敗原因分析.醫(yī)藥前沿, 2012, 2(16): 352-353.
[4] 鄧飛龍, 張華, 張泉, 等.牙周炎患者即刻種植修復的臨床觀察.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1, 46(11):646-649.
[5] 邱偉芳, 鄧文正, 曾冠強, 等.口腔種植牙修復牙列缺損60例療效分析.中國美容醫(yī)學, 2012, 21(z1):2-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8.068
2015-03-04]
116001 遼寧省大連市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