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慶瑞
慢性腎衰患者血液透析并發(fā)心律失常的臨床治療分析
趙慶瑞
目的 研究慢性腎功能衰竭(腎衰)患者血液透析并發(fā)心律失常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60例通過血液透析方法治療的慢性腎衰患者, 根據(jù)其臨床特點制定相應治療措施。結(jié)果 60例患者共實施血液透析624次, 心律失常126次, 其中, 29次為心房顫動, 2次為竇性心動過緩, 37次為室上性早搏, 1次為室上性心動過速, 29次為室性早搏, 28次為室性早搏二聯(lián)律。年齡>50歲患者心率失常率顯著高于年齡<50歲患者的心率失常率,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胺碘酮藥物起效時間為(14.02±8.02)min, 治療總有效率為91.67%, 竇性心律轉(zhuǎn)復率為81.67%, 2例出現(xiàn)淺靜脈炎, 通過硫酸鎂處理后癥狀得到緩解。結(jié)論 慢性腎衰患者通過血液透析方法治療時并發(fā)的心律失常同多種因素之間具有一定關(guān)系。應根據(jù)患者年齡和機體特點實施預防, 通過胺碘酮治療, 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促使竇性心律轉(zhuǎn)復, 改善患者預后。
慢性腎功能衰竭;血液透析;心律失常;臨床治療效果
基于多種因素影響, 慢性腎衰竭發(fā)病率逐漸上升, 給患者健康和生命帶來嚴重威脅。慢性腎衰終末期需通過維持性血液透析方法治療, 在一定程度上延長患者生命, 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但在采用血液透析方法對患者進行治療時, 基于患者活動減少、血脂異常、透析不充分和毒性代謝產(chǎn)物在體內(nèi)儲留等因素, 導致患者并發(fā)心律失常發(fā)生率提高, 威脅患者生命[1]。為進一步了解慢性腎衰患者血液透析并發(fā)心律失常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研究分析,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60例通過血液透析方法治療的慢性腎衰患者, 其中, 男38例, 女22例;年齡30~77歲, 平均年齡(53.62±7.02)歲;1例多囊腎, 5例藥物性腎損害, 18例慢性腎小球腎炎, 18例糖尿病腎病, 18例高血壓腎病。
1.2 方法 本次研究選取患者均通過碳酸氫鹽透析液和聚颯膜透析器維持血液透析, 透析4~4.5 h/次, 透析3~5次/周,根據(jù)患者透析過程中的尿量決定透析時間和次數(shù)。對于24 h尿量<800 ml的患者透析3次/周, 每次透析>15 h;對于24 h尿量>800 ml的患者透析2次/周, 每次透析>9 h。根據(jù)患者具體狀況在血液透析中維持心電, 定期聽診心臟, 觀察患者臨床癥狀, 擇時測量血壓。記錄心律失常患者胸悶、大汗、惡心、心悸、頭暈和頭痛等癥狀, 并查找原因, 制定相應治療措施。治療措施包含降低血流量、吸氧和靜脈注射150 mg胺碘酮[華裕(無錫)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9983077]+500 ml葡萄糖注射液等。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出現(xiàn)心律失常狀況和臨床治療效果。
1.4 療效判定標準[2]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在用藥15 min內(nèi)消失, 向竇性心律轉(zhuǎn)復, 可心室率下降, <100次/min;有效:患者臨床癥狀在用藥15~30 min消失, 向竇性心律轉(zhuǎn)復,可心室率下降>20%;無效:患者臨床癥狀在用藥30 min內(nèi)沒有好轉(zhuǎn), 沒有向竇性心律轉(zhuǎn)復, 心室率下降<20%??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心律失常狀況 60例患者共實施血液透析624次, 心律失常126次, 其中, 29次心房顫動, 2次竇性心動過緩, 37次室上性早搏, 1次室上性心動過速, 29次室性早搏, 28次室性早搏二聯(lián)律。年齡<40歲患者血液透析338次, 44次出現(xiàn)心律失常, 占13.02%(44/338);年齡為40~50歲患者血液透析212次, 47次出現(xiàn)心律失常, 占22.17%(47/212);年齡>50歲患者血液透析74次, 35次出現(xiàn)心律失常, 占47.30%(35/74)。年齡>50歲患者心率失常率顯著高于年齡<50歲患者,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臨床治療效果 本次研究選取患者胺碘酮藥物起效時間為(14.02±8.02)min, 治療總有效率為91.67%(55/60), 其中, 45例為顯效, 10例為有效, 5例為無效;竇性心律轉(zhuǎn)復率為81.67%(49/60), 2例出現(xiàn)淺靜脈炎, 通過硫酸鎂處理后癥狀得到緩解。
在采用血液透析方法對慢性腎衰竭患者治療時極易并發(fā)心房纖顫、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動過速等并發(fā)癥, 其同毒性代謝產(chǎn)物在體內(nèi)儲留、血壓異常、活動量減少和患者血脂等多因素相關(guān), 年齡為導致患者出現(xiàn)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之一,年齡同心律失常之間為正相關(guān)。伴隨患者年齡的增長, 患者心臟供血系統(tǒng)、心肌收縮能力和傳導功能均退行性改變, 并且代償能力下降, 因此, 在透析過程中, 其耐受能力和調(diào)節(jié)能力變差, 增加了心律失常發(fā)生率。胺碘酮為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 腎功能減退患者也可使用該藥劑治療, 不需調(diào)整藥劑量。其對多種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和室上性心動過速有終止作用, 可有效抵抗心室和心房纖顫, 有效治療房室和房性折返性心動過速, 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3]。本組年齡>50歲患者心率失常率顯著高于年齡<50歲患者的心率失常率,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颊咄ㄟ^胺碘酮治療后, 其起效時間為(14.02±8.02)min, 治療總有效率為91.67%, 竇性心律轉(zhuǎn)復率為81.67%, 2例出現(xiàn)淺靜脈炎, 通過硫酸鎂處理后癥狀得到緩解。
綜上所述, 在采用血液透析方法對慢性腎衰竭患者進行治療時極易并發(fā)心律失常并發(fā)癥, 影響臨床治療效果。醫(yī)護人員應根據(jù)患者年齡和機體具體狀況制定針對性的防控措施, 胺碘酮在一定程度上可顯著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改善患者預后。
[1] 高軍,郝麗,馬勝銀.枸櫞酸鹽透析液對慢性腎衰患者外周血Th17的影響.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4, 49(10):1436-1440.
[2] 劉小鋒,何菂,蔡嫣, 等.高血磷誘導慢性腎衰患者血管鈣化作用機制.生理科學進展, 2014, 45(1):21-26.
[3] 宋潔,李輝,張曉東.不同血液凈化方式對慢性腎衰患者血清瘦素、神經(jīng)肽Y水平的影響.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 2010, 26(11):1116-111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0.078
2015-06-16]
455000 安鋼職工總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