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書
菱形皮瓣修復面部缺損的臨床分析
張成書
目的 分析菱形皮瓣修復面部缺損的臨床療效。方法 42例面部缺損患者, 采取菱形皮瓣修復治療, 分析患者治療效果。結果 42例面部缺損患者經(jīng)菱形皮瓣修復治療, 優(yōu)40例, 占95.2%;良2例為患者皮瓣尖端表皮壞死, 局部用藥后創(chuàng)面愈合良好?;颊呙娌啃迯徒M織與周圍組織色澤、質地相近, 未形成明顯瘢痕, 外形滿意。結論 對面部缺損患者采取菱形皮瓣修復治療, 操作簡單方便, 面部皮膚軟組織缺損修復良好, 安全有效。
菱形皮瓣;修復;面部缺損
面部缺損在醫(yī)院美容整形外科較為常見, 如腫瘤、外傷、瘢痕等, 面部損傷患者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自卑、焦慮、抑郁等情緒, 顏面部是患者外貌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所有患者對面部缺損的修復有著極高要求。菱形皮瓣修復是面部缺損中常用手段, 根據(jù)患者病變大小選擇皮瓣類型取得一定效果?,F(xiàn)作者以42例面部缺損患者為例, 采取菱形皮瓣修復治療,其效果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就診面部缺損患者42例, 男24例, 女18例;年齡18~50歲, 平均年齡(32.1±5.9)歲;色素痣20例, 脂溢性角化病11例, 炎性肉芽腫5例, 創(chuàng)傷性缺損6例;創(chuàng)面范圍0.4 cm×0.5 cm~2.9 cm×3.1 cm;創(chuàng)面形狀為圓形或橢圓形;缺損部位:面頰部30例, 鼻部5例, 額部7例?;颊呔榇舜窝芯? 并簽署了研究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患者行全身麻醉或局部浸潤麻醉, 根據(jù)缺損形狀行圓形切除或橢圓形切除, 切除深度需透過腫瘤侵犯層次至正常組織層, 術中冰凍病理檢查, 明確切緣、基底是否殘留腫瘤, 若切緣陽性, 適當擴大切除范圍至切緣陽性。根據(jù)設計改良菱形皮瓣, 在缺損部位較為隱蔽一側, 設計與皮損直徑等長的菱形皮瓣, 用手捏起兩邊, 在較小張力下拉攏縫合。根據(jù)皮紋方向選擇創(chuàng)面直徑, 按照周圍有無重要血管、神經(jīng)等因素選擇蒂在創(chuàng)面的上方或下方, 相對隱蔽的部位作為皮瓣切口。游離皮瓣與缺損周圍組織, 旋轉皮瓣至創(chuàng)面內(nèi), 取4-0無損傷線分層精細縫合皮下和皮膚, 嚴密對位。先行封閉繼發(fā)缺損, 不可用血管鉗夾持組織, 局部稍加壓包扎, 可促進靜脈回流, 預防皮瓣腫脹。術后若遺留“貓耳”,無需處理, 創(chuàng)口愈合后可自行消失。若“貓耳”過大, 適當修剪, 不可減少皮瓣基底寬度。若術后皮瓣出現(xiàn)蒼白、青紫色,可采取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藥物治療。
1.3 療效判定標準[1]優(yōu):皮瓣完全成活, 創(chuàng)口愈合完全,皮膚平整, 未遺留“貓耳”;良:皮瓣成活或皮瓣尖端部分壞死,經(jīng)處理后完全治愈或皮膚存在“貓耳”;差:皮瓣大部分壞死,需二次手術。
42例面部缺損患者經(jīng)菱形皮瓣修復治療, 優(yōu)40例, 占95.2%;良2例, 占4.8%。2例患者皮瓣尖端表皮壞死, 局部用藥后創(chuàng)面愈合良好, 未發(fā)生并發(fā)癥?;颊呙娌啃迯徒M織與周圍組織色澤、質地相近, 未形成明顯瘢痕, 外形滿意。
面部是人們基本外貌, 是代表著患者美觀的基本外形,而面部缺損后, 患者因外貌缺損極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自卑等情緒, 通常皮膚基底細胞癌、色素痣等疾病易發(fā)生在面部等部位, 影響了患者美觀。在修復面部缺損時不僅需要關閉創(chuàng)面, 也要考慮到美觀, 避免修復后形成瘢痕。在切除小創(chuàng)面后直接縫合, 包括皮片移植、島狀或菱形皮瓣等方法。皮片移植會發(fā)生色素沉著、皮片痙攣等情況;島狀、游離皮瓣移植難度大, 無法鑒定操作, 易出現(xiàn)繼發(fā)性創(chuàng)傷[2]。菱形皮瓣在面部缺損中的修復, 供瓣區(qū)可直接拉攏縫合, 操作簡單方便, 血運可靠, 菱形皮瓣和創(chuàng)面區(qū)皮膚的色澤、質地、厚度等相似, 可提高患者修復效果, 相應改善患者美觀, 提高患者對外形的滿意度。在此次研究中, 42例面部缺損患者經(jīng)菱形皮瓣修復治療, 40例患者皮瓣完全成活, 創(chuàng)口愈合完全,皮膚平整, 未遺留“貓耳”;2例患者皮瓣尖端表皮壞死, 局部用藥后創(chuàng)面愈合良好。所有患者的面部修復組織與周圍組織色澤、質地相近, 未形成明顯瘢痕, 外形滿意。由結果可以看出, 菱形皮瓣修復治療面部缺損取得顯著效果, 可根據(jù)患者組織皮膚松動確定皮膚張力方向, 以松弛組織皮膚修復缺損的皮膚區(qū)域。
菱形皮瓣修復時, 所設計的皮瓣面積是圓形缺損面積,若圓形缺損面積較大, 可實施多個菱形皮瓣修復。菱形皮瓣邊長設計時, 由于皮膚和皮下組織的彈性, 邊長為缺損直徑的2/3, 即可修復創(chuàng)面[3]。皮瓣設計時, 應沿著自然輪廓線和皺折線行切口縫合, 使切口縫合線得以隱藏。菱形皮瓣修復手術操作簡單, 供瓣區(qū)創(chuàng)面較小, 術后可取得滿意治療效果;旋轉皮瓣角度小, 可縮短皮瓣推進距離, 避免貓耳的形成;修復皮瓣的色澤、質地、厚度等情況與周圍組織皮膚幾乎相同, 使患者對外形恢復較為滿意;菱形皮瓣修復避免正常器官組織被牽拉。在修復期間, 在滿足直接縫合基礎上, 設計的皮瓣面積要大, 避免皮瓣轉移轉移所造成的創(chuàng)面縫合張力。切取皮瓣有足夠深度, 到達層次超過腫瘤層次, 逐層對應縫合;需對皮瓣和創(chuàng)面周圍皮膚組織充分游離, 減少縫合張力;在滿足皮瓣設計基礎情況下, 設計皮瓣時需根據(jù)患者創(chuàng)面對菱形皮瓣的角度和邊長進行適當調(diào)整;皮瓣轉移時, 先行固定張力線上張力2個最大的點, 以此轉移最小化的張力對缺損創(chuàng)面進行修補, 減少皮瓣的牽拉次數(shù), 提高了手術效果;皮瓣修剪時, 蒂部需具有足夠寬度, 盡量減少皮瓣蒂部縫合張力, 皮瓣血運良好[4]。手術操作期間, 注意止血, 避免形成血腫, 使皮瓣成活質量受到影響;不可強行牽拉和鉗夾皮瓣, 盡量降低張力, 對缺損創(chuàng)面進行修復。
綜上所述, 對面部缺損患者采取菱形皮瓣修復治療, 操作簡單方便, 面部皮膚軟組織缺損修復良好, 安全有效, 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1] 姚明山.改良菱形皮瓣在面部皮膚缺損的應用.中國美容醫(yī)學, 2011, 20(2):82-83.
[2] 魏述強.改良菱形皮瓣和旋轉皮瓣修復面部缺損的效果比較.齊魯醫(yī)學雜志, 2012, 27(6):509-602.
[3] 周平輝.菱形皮瓣在面部缺損修復中的應用.蚌阜醫(yī)學院學報, 2010, 35(1):20-22.
[4] 金培生.菱形皮瓣在擴張軟組織修復缺損中的應用.徐州醫(yī)學院學報, 2007, 27(3):17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0.062
2015-05-25]
467000 平煤神馬醫(yī)療集團總醫(yī)院整形燒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