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張小玲
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探索
河北張小玲
小學教育是九年義務教育中的基礎教育,語文課程是小學教學的重點,在小學的教學課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學生的認字、讀寫能力直接關系著未來教育的發(fā)展。然而,小學生的寫作水平并不理想,很多學校開始嘗試“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本文探索了先導式教學模式的定義、特點、應用,得出作文先導式教學能夠促進小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的結論。
小學語文 寫作 教學模式
我國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漢語教育作為傳達中華文化的重要語言,自古至今都受到了世界各國的關注。作文是語文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漢語綜合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隨著國人對教育的重視和教學體系的逐步改革,對小學語文的教學出現(xiàn)了“作文先導式”的方式,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為重點。
(一)“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定義
“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是當前小學語文教育中的一種以強調培養(yǎng)作文能力為重點的方式,目的是發(fā)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語文的綜合知識能力。并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情景教學,加強師生的溝通交流,以拉近師生的距離。
“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打破了過去傳統(tǒng)的教學程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交流活動,帶動學生主動說文、作文,提高學生的學習主體性。
(二)“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特點
1.教學的自主性
先導式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學生自主能力培養(yǎng)為重點,改變過去教師說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小學時期是教育的啟蒙階段,此時的小學生對許多事情都十分好奇,思維能力、認識剛剛開始起步,需要教師多多鼓勵學生思考和探索,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
在此階段的學習,主要是以學生自主思考為主,鍛煉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德能力。
2.教學的整體性
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個整體性的過程,需要循序漸進的方式。對學生認知能力的訓練,需要多種元素,只有將合理的教學情景、科學的教學模式等元素相結合,才能真正的發(fā)掘學生的認知能力。
語文能力是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全面培養(yǎng),只有將這些聽音、識字、閱讀、寫作的訓練結合在一起,才能促進整體能力的提高。
3.教學的活動性
大多小學生都有愛動的本性,出入學校會對事物充滿好奇心,長期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容易禁錮學生的思維。因此,在先導式的教學模式下,應利用學生的特點,舉辦各種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長知識,感受語文學習的魅力,提高對語文的認知程度。
4.教學的互動性
“作文先導式“的教學模式,不同于過去教師“填鴨式“的教學,主要提倡師生多多交流、溝通。教師提供教育資源,引導學生學習方向,培養(yǎng)學生的的主動學習性。在不限定具體教學目標的狀態(tài)下,發(fā)動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不斷互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師生交流型情景教學模式
這種情景模式教學是今年提倡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教師上課,設定各種情境,根據(jù)情境的安排,啟發(fā)學生表達對特定情境的看法,在情境中師生互相交流。例如,讓學生扮演各種角色,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的感知情境中的人物關系與情感設定。學生只有感知到了人物情感,才能更好的進行表達,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學生在寫作中的跑題現(xiàn)象和在閱讀文章中無法理解作者表達意圖的情況。
先導式教學模式的應用,主要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師引領學生同生活的實際相結合,找到適合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進行針對性的教學,不斷鍛煉學生表達水平,提高語文的綜合能力。
(二)針對性的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多是以機械化的背誦記憶為主,在先導式教學模式開啟后,主要是聯(lián)系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式,鞏固學生的知識,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描述景色的文章時,可先與學生進行溝通,描述自己看到的景色特點,互相交流,再與課本的描述做對比,讓學生主動思考,看到自己的表達與作者表達之間的差距,并通過隨堂練筆的方式提升語言能力。
這種針對性的教學模式,可以改變過去被動的字句記憶法,讓學生可以在自主表達和討論中主動記憶詞匯和句子,不斷提高學習效率。
(三)謄寫、模仿的教學模式
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可以采用謄寫、模仿的方式。就像很多人寫字會利用字帖進行臨摹一樣,不斷模仿優(yōu)秀的事物,對其研究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先導式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要安排一定的謄寫工作,學生在積累一定知識后,試著模仿其寫作,再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進度,不斷培養(yǎng)語文能力。
(四)引導閱讀的模式
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大量的知識積累,而知識積累的過程,就需要一定的閱讀量。閱讀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詞匯量,在“作文先導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多引導學生進行文章的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鍛煉學生的閱讀習慣。 對于不同年級、不同程度的學生,實施不同的閱讀方案,積累一定的閱讀量,有助于小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五)訓練寫作能力的模式
“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就是為了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教學中應以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為出發(fā)點。這種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不同于傳統(tǒng)的書本寫作,增添了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看圖寫作等的模式,增加了寫作的素材,拓寬了學生的寫作范圍,對學生的知識積累,興趣的培養(yǎng)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對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jù)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情境教學,加強日常閱讀、寫作訓練,增強師生的溝通互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1]顧可雅.作文先導式語文教學研究.寧波:寧波出版社[M].2013(6)
[2]胡旭青. 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模式探索.教學研究[J].2014(6)
[3]孫慕華. 解析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教學教育[J].2015(36)
[4]王玉花.如何指導學生自主評改作文.閱讀寫作[J].2015(11)
(作者單位: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qū)歡喜莊鄉(xiāng)八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