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顏銘
高考是國家選拔優(yōu)秀人才的重要方式,是社會公平公正的底線,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高考制度不但能夠保證社會公共教育的質(zhì)量,還能夠促進教育競爭的公平,通過考試制度為受教育者提供一個相對平等的受教育機會,同時也充分保障了受教育者的合法權益,因此,公平公正是貫穿高考的靈魂和主線。殘疾人,作為一個相對“特殊”的公民群體,依法享有同其他公民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等方面平等的權利,在高考中也不例外。但由于以往我國社會發(fā)展水平相對滯后和思想認識上的陳舊,殘疾人在參加高考的公平性方面不盡如人意。隨著近年來報名參加高考人數(shù)的不斷攀升和公民法制意識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殘疾人要求平等參加高考的呼聲日益高漲,并得到國內(nèi)外各方面的廣泛關注。因此,在社會文明發(fā)展水平不斷進步的今天以及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理念的大背景下,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考生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精神,探討保障殘疾人平等參加高考這一課題,并就如何保障殘疾人平等參加高考進行分析研究,對促進考試公平公正和考試事業(yè)健康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和迫切的現(xiàn)實意義。
目前,國家尚沒有相關政策保障殘疾人與其他考生一樣平等參加高考。殘疾人參加高考的主要途徑,是通過單獨命題、單獨組織考試、單獨錄取這種“單考單招”的形式,達到標準的考生只能進入某幾所特定的高等特殊教育學校學習。無法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殘疾人公平公正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
保障殘疾人在各領域充分享有平等權利是我國的基本國策。2008年7月1日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從法律層面確定了殘疾人能夠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物質(zhì)文化成果。1994年8月23日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教育條例》,從法律上進一步保障了殘疾人平等受教育的權利。2012年8月1日開始施行的《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條例》從政府層面進一步明確了全社會上下加強殘疾人權益保障工作的深度和廣度。2014年3月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成立30周年賀信、出席第五次全國自強模范暨助殘先進集體和個人表彰大會講話中深刻闡述了發(fā)展殘疾人事業(yè)的重要意義,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加快推動殘疾人事業(yè)發(fā)展指明了方向。習近平指出:“殘疾人事業(y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保障殘疾人權利、全面增進殘疾人福祉、提高殘疾人發(fā)展能力、促進殘疾人平等參與,是社會公平正義和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殘疾人是一個特殊困難的群體,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讓廣大殘疾人安居樂業(yè)、衣食無憂,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們?nèi)h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體現(xiàn),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必要要求。”[1]
2014年9月4 日,國務院在《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提出“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參加考試提供服務”[2],第一次對考試招生領域做好殘疾人保障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這一要求對于加快制定殘疾人參加考試的有關政策,解決長久以來殘疾人無法公平參加考試的問題無疑是一個助推器。因此,以高考為突破口,拓寬殘疾人考試渠道,帶動全社會對保障殘疾人考生平等參加各類國家教育考試問題的關注,從而促進考試公平公正和社會生產(chǎn)生活各領域殘疾人保障事業(yè)的發(fā)展進步。
我國高等特殊教育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1985年成立的山東濱州醫(yī)學院醫(yī)療二系開創(chuàng)了我國最早招收殘疾大學生的先河,1978年成立的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則是我國第一所高等特殊教育學院,1987年北京大學首次招收了21名殘疾生。[3]截至2012年,我國共有各類殘疾人特殊高等院校(系)18所。[4]大部分普通高校雖也有殘疾學生在讀,但是這部分在普通高校就讀的殘疾人,只存在輕度的肢體障礙,絕大多數(shù)存在視力、聽力、言語障礙的殘疾人仍只限于參加“單考單招”進入少數(shù)幾所高等特殊教育學院。這種現(xiàn)狀遠遠不能適應殘疾人多元化的發(fā)展需要,更限制了殘疾人的選擇權和受教育權。
2005年,北京市盲人學校兩名低視力(視力殘疾但能閱讀印刷文字)學生參加了當年的高考,成績達到了??凭€。但與他們兩位在同一個班學習、成績更為優(yōu)秀的全盲考生卻由于當時條件所限,無法得到盲文試卷而沒有獲得參加高考的機會。2010年,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為一名患有先天性眼底黃斑色素不均的考生制作了大字號試卷,并允許考生使用自備臺燈和助視設備參加考試。2012年,遼寧省為一名患有先天性白內(nèi)障、殘疾等級為四級的考生專門提供了大字號試卷進行考試。2014年,四川省為一名上肢缺失考生提供了符合其生理特點的特殊桌椅進行考試。同樣在2014年,河南省盲人考生李金生報名參加考試,為此,國家有關部門專門為其命制了盲文試卷,并安排專門工作人員在考試期間予以必要的支持和幫助。以上幾個事例說明,從2005年至2014年,各級教育考試機構正在逐步探索和積累保障殘疾人平等參加高考的做法和經(jīng)驗,為今后制訂出臺相關政策和服務保障措施邁出了實質(zhì)性的步伐。
國外發(fā)達國家如美國、日本在保障殘疾人平等參加考試方面,有比較先進的做法。美國大學招生沒有全國統(tǒng)一的入學考試,也沒有專門的特殊教育高等學校招收殘疾人,更不設殘疾人特殊專業(yè)。從社區(qū)學院到正規(guī)大學,大多數(shù)學校和專業(yè)都面向殘疾人敞開競爭的大門。同時,計算機讀屏軟件、字體放大軟件、盲文刻印機等一系列高科技設備的廣泛使用,有效地保證了殘疾人可以與其他考生一起參加考試和學習。日本有統(tǒng)一的國家高等教育入學考試,在保障殘疾人平等參加考試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鑒。
日本的國家高等教育統(tǒng)一入學考試稱之為“中心考試”,由文部科學省所屬的獨立行政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統(tǒng)一實施。根據(jù)有關規(guī)定,該考試中心要求全國各考點對參加年度考試的殘障人員提供特殊考試保障措施,最大限度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為殘疾人參加考試和進入高等學校學習提供方便。其具體做法是:考生在申請參加中心考試時,將考試指南、志愿表、殘疾人考試特別措施申請表、醫(yī)生的診斷書(殘疾種類、等級)等一同提交給所報考的學校,應屆高中生直接遞交給所就讀的特殊教育學校或者隨班就讀的普通學校。當相關材料提交給報考學校以后,指定部門審核認定,報考者本人會在收到準考證的同時收到特別考試保障措施許可證等有關批準文件。在考試實施的一個半月以前,殘疾考生(或代理人)可持特別保障許可證到考場所在學校聯(lián)系具體事宜,考場單位將負責準備相應措施保障殘疾人順利參加考試。
其特別措施根據(jù)殘疾種類和程度不同可分為:視覺障礙、聽力障礙、肢體障礙、病弱、其他、不適和佩戴耳機等多種。其中,針對聽力障礙考生的特別措施有:(1)連續(xù)播放,但每道題的答題時間長于普通考生;(2)每題停頓,規(guī)定總的答題時間,可按自己設定的間歇長度播放考題??荚嚂r間延長的措施有:根據(jù)醫(yī)生開具的殘障診斷等級認定,筆試學科的考試時間可比普通考生延長1.3倍至1.5倍。
針對視障考生的特別措施有:(1)向使用盲文接受教育者提供盲文考卷;(2)提供單獨教室,延長答題時間1.5倍;(3)考場提供盲文答題紙和盲文針筆;(4)允許乘車進入考場大門,允許有人攙扶到考場門口;(5)允許帶盲文字典,可交給監(jiān)考老師保管。
針對弱視考生的特別措施有:(1)提供單獨教室,延長答題時間1.3倍;(2)提供大字題卷,允許使用放大鏡;(3)安排在窗邊明亮座位,考場配備照明燈具。
針對聽覺障礙考生(雙耳聽力在60分貝以上者)的特別措施有:(1)提供單獨考場;(2)座位要安排在最前排;(3)延長考試時間1.5倍;(4)可攜帶和使用助聽器;(5)重度聽力障礙者經(jīng)診斷、審核以及考試中心批準,可免除英語聽力考試;(6)用文字形式傳達各項注意事項;(7)所有科目考試期間配備手語翻譯。其他聽覺障礙者:(1)提供單獨考場;(2)座位要安排在最前排;(3)延長考試時間1.3倍;(4)可攜帶和使用助聽器;(5)可申請使用數(shù)碼錄音筆播放英語聽力考題,或自選語音播放器材和形式;(6)用文字形式傳達各項注意事項。
針對肢體障礙考生(體干機能障礙不能保持坐姿者)的特別措施有:(1)延長考試時間1.3倍;(2)在建筑物一層、靠近衛(wèi)生間的位置設立單獨考場;(3)可乘車進入考場,可使用輪椅或拐杖;(4)可自帶特殊桌椅(或由考場提供),可由他人攙扶或護送至教室門口;(5)數(shù)學、理科試卷可全部采用選擇型試題。體干以及雙側上肢技能障礙的考生還可以由他人代筆答題。
針對病弱考生(患有心臟病、腎病、哮喘病等需要治療和限制活動者)的特別措施有:(1)在靠近離衛(wèi)生間的位置設立單獨考場,座位設在通道或門口附近;(2)可乘車進入考場,可使用輪椅或拐杖;(3)可由他人攙扶或護送至教室門口;(4)頻尿者可安排單人考場,但不延長答題時間,上廁所時間記入答題時間內(nèi);(5)中途退場(上廁所)時,可由考官暫停播放聽力試題,但不延長時間。
從以上內(nèi)容不難看出,日本的國家高等教育入學考試中,針對殘疾人的服務保障措施非常細致,既保障了公平又兼顧了人性化,從制度設計上就已經(jīng)充分考慮到不同類型、不同等級殘疾人的個體需求差異,并有針對性地為其提供考試保障服務,確保每一名殘疾人都能順利完成考試。
客觀地講,考試管理部門多年來一直在積極研究、探索如何能夠更好地保障殘疾人平等參加高考,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殘疾人無法真正公平參加高考這一現(xiàn)狀,必然有其存在的原因和生長的土壤。筆者認為阻礙殘疾人平等參加高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懶政。作為高考組考工作的實際執(zhí)行者,各級教育考試機構在人員編制少、工作任務重、責任壓力大、經(jīng)濟發(fā)展不均衡等現(xiàn)實困難下,為組織高考付出了大量心血,這一點毋庸置疑。但不可否認的是,也有相當一部分教育考試機構工作人員長久以來形成了固定的工作思路和模式,工作任務也是按部就班去完成。其主要目標就是要確保絕大多數(shù)正常考生能夠平穩(wěn)、順利、安全地完成考試。即使有極個別殘疾人通過報名資格審查能夠與其他考生一起參加高考,也是在事先勸導其參加“單考單招”無果下的特事特辦。一旦盲、聾、啞、殘、癱等各種類型的殘疾人大規(guī)模的集體報考,就需要在現(xiàn)有的工作基礎之上超額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組織考試。僅以盲人為例,為確保盲人考生能夠順利完成考試,可能需要教育考試機構事先協(xié)調(diào)盲文出版印刷等相關機構單獨印制盲文試卷,考試過程中可能需要額外安排專門的工作人員予以行動幫助,評卷環(huán)節(jié)可能需要翻譯盲文答卷進行評閱等,這一系列的環(huán)節(jié)都需要相關教育考試機構做大量工作,所以,就有人嫌麻煩,能推就推,能躲就躲,不愿意給自己添加額外的負擔?!皯小?,成為阻礙殘疾人平等參加高考的第一只攔路虎。
第二,缺乏尊重和信任。目前,社會上有一種錯誤的認識,或者說是一種思潮,認為殘疾人理所應當?shù)貞搮⒓印皢慰紗握小?,到對口的特殊教育學校進行學習,沒有必要與其他考生一起參加高考。即使參加了高考,按照目前殘疾人的總體受教育水平,也很難取得理想的成績,無法與正??忌偁?。因為目前國內(nèi)普通高級中學的教學內(nèi)容和師資力量都遠遠超過了殘疾人特殊教育機構,殘疾人在高考的起跑線上就已經(jīng)輸給了其他考生,殘疾人要求平等參加高考只是想過一把高考的“癮”,從心理上獲得滿足的“表演秀”。應當說,這是對殘疾人群體最起碼的不尊重和不信任。
第三,出路局限。受高校招生錄取政策的局限,目前國內(nèi)絕大多數(shù)高校的專業(yè)設置,都對殘疾人群體有所限制,使得殘疾人在參加高考的道路上還未啟動便已被宣告“失敗”,看不到參加高考的出路在何方。即使存在輕度肢體障礙的殘疾人順利進入普通高校學習,畢業(yè)后其就業(yè)率也遠低于健全學生。在日益激烈的就業(yè)競爭下,殘疾大學生面臨的就業(yè)壓力非常嚴峻。這種狀況產(chǎn)生的原因,一是國家和地方制定殘疾人大學生就業(yè)的各種行政和稅收政策優(yōu)惠力度不夠、實際操作性弱;二是企事業(yè)單位存在就業(yè)歧視;三是不同類型殘疾人就業(yè)需求迥異,因材就業(yè)社會支持力度不夠;四是殘疾學生心理素質(zhì)弱,對自身沒有準確的評價,期望值過高;五是殘疾人高等教育的學歷層次最多只達到本科,在視力殘疾、聽力殘疾方面沒有更高的學歷教育。
近年高考中對殘疾考生的不公平、不公正事件使高考的公平公正原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質(zhì)疑和挑戰(zhàn),考試的公平建設亟需改進和加強。實現(xiàn)考試公平公正的目標,就是要建立健全一系列法律、法規(guī)和制度,并采用符合考試行業(yè)特殊發(fā)展規(guī)律的多種措施進行綜合治理。就現(xiàn)階段而言,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三方面實現(xiàn)殘疾人平等參加高考。
第一,完善考試管理制度,拓寬工作渠道。好的工作做法需要有好的政策引領并保駕護航。殘疾人權益保障、考試公平公正不是空話套話,如何落地才是關鍵。首先,從政策層面來看,目前在高考考務管理工作制度上,如何在全國范圍內(nèi)為殘疾人組織考試及提供服務保障尚屬空白,國內(nèi)其他行業(yè)也沒有明確的標準和依據(jù)。雖然自2014年起,國家有關部門陸續(xù)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旨在保障殘疾人平等參加高考、促進考試公平的文件,但畢竟只是“一事一辦”的應對之舉,缺乏足夠廣泛的涵蓋性和適用性。因此,從國家層面制定出臺統(tǒng)一的保障殘疾人平等參加高考的規(guī)范性文件勢在必行。只有有法可依,有規(guī)可行,從源頭上做到宏觀指導和微觀規(guī)范,建立一套標準化、流程化、人性化的業(yè)務管理模式,將保障殘疾人平等參加高考工作落實到文件、落實到單位、落實到崗、落實到人、落實到考試工作的每一個細節(jié),杜絕不作為、亂作為,才能從根本上實現(xiàn)高考的公平公正。
第二,細致考慮,周到服務。作為存在特殊困難的公民群體,一方面殘疾人在生理特質(zhì)上與常人有所不同,另一方面,殘疾人之間的生理特質(zhì)也不盡相同。這就需要教育考試機構在為殘疾人組考工作中細致考慮、周到服務,充分發(fā)揮換位思考的理念,提供人性化的考試服務保障措施。如盲人考生參加考試,可依據(jù)其視覺殘疾等級的不同為其提供盲文試卷或大字號試卷,以便盲人考生在相對熟悉和合理的條件下參加考試。又如肢體殘疾的考生可能會存在行動上的不便,可酌情將其安排在便于行動和出入的考場內(nèi)進行考試,如條件允許,可以安排在單獨的考場中,以避免由于殘疾考生和其他考生在同一考場內(nèi)導致行動受限等問題。再如考試時間設置,高考正??荚嚂r間為120分鐘或150分鐘,在此時間內(nèi),使用盲文試卷或大字號試卷的殘疾考生,由于在讀題和答題速度上會比正??忌鴮е鲁霈F(xiàn)無法正常完成考試的現(xiàn)象,此類問題可參照日本的做法,酌情為考生延長30%或50%的考試時間,以保證其有充分的時間完成考試。
第三,多部門共同協(xié)作,努力為殘疾人開辟上升通道。保障殘疾人公平參加高考僅僅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各部門還要為殘疾人后續(xù)完成學業(yè)、找到工作提供通道和保障??梢杂靡痪湓捫蜗蟮馗爬椤霸试S考、放心考、考得上、學得成、用得著”??此坪唵蔚囊痪湓挘瑢崉t內(nèi)涵豐富,既包含了計劃分配、考試管理、招生錄取,也囊括了高校專業(yè)課程設置、師資力量配備、基礎設施建設、學習就業(yè)保障等一系列復雜的工作內(nèi)容,這些都需要教育部門甚至政府部門優(yōu)化頂層設計,形成工作機制,從政策上支持和鼓勵殘疾人參加高考,切實履行好殘疾人權益保障工作。
高考只是一種手段,充分享受國家法定權利、通過高考獲得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擁有與普通人同等的社會地位、改善生活條件才是殘疾人近年來踴躍報名參加高考的最終目的。結合目前形勢,殘疾考生與普通考生一起平等參加高考是社會發(fā)展的大勢所趨,也是接下來一段時間內(nèi)教育考試管理部門(機構)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任務的重中之重,是確保社會和諧穩(wěn)定,踐行社會公平正義的必然選擇。(本文關于日本國家高等教育統(tǒng)一入學考試中殘疾人保障措施方面的資料,由中國教育科學院田輝副教授在駐日本使領館工作期間,依據(jù)日本考試機構相關資料整合翻譯而成。在此,對田輝副教授的辛勤工作和熱情幫助表示衷心感謝!)
[1] 新華網(wǎng).習近平致信祝賀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成立30周年[EB/OL].[2015-03-19].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3/21/c_119889772.htm.
[2] 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EB/OL].[2015-03-19].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8/201409/174543.html.
[3] 余慧云,韋小滿.我國高等特殊教育研究綜述[J].中國特殊教育,2006(4).
[4] 張東.大愛無疆潤心田——我國特殊教育考試取得長足進步[N].中國教育報,2013-0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