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濱濱
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及預防控制措施
張濱濱
目的 探討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及預防控制措施。方法 選取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在吉林省人民醫(yī)院住院的352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所有患者的病例進行分析總結,加強其預防控制措施。結果 住院3526例患者中,呼吸道感染的發(fā)生率為4.7%(165/3526),其中>60歲患者居多;165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內科感染98例,占59.4%;外科感染29例,占17.6%;婦產科感染15例,占9.1%;兒科感染23例,占13.9%。結論 對住院患者呼吸道感染原因進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預防控制,可減少醫(yī)院呼吸道感染的發(fā)生。
呼吸道感染;控制;預防
呼吸系統(tǒng)解剖將氣道分為兩部分,分別稱為上、下呼吸道,上呼吸道由鼻、鼻竇、咽喉構成,下呼吸道包括從氣管直至終末細支氣管的整個支氣管樹[1]。正常情況下,鼻、咽黏膜有豐富的血流,并有黏液腺分泌黏液,吸入氣體在到達氣管時已被加溫濕潤,不損傷氣道,還可阻擋和清除隨空氣進入呼吸道的顆粒、異物,使進入肺泡的氣體清潔無菌。在上呼吸道感染中 70%~80%由病毒引起,20%~25%由細菌引起[2],成人每年發(fā)生2~4次,兒童每年發(fā)生6~8次,該疾病全年皆可發(fā)病,冬春季較多[3],以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為臨床表現(xiàn)。中醫(yī)認為上呼吸道感染在治療方面應因人、因時、因地不同,標本兼治。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細菌感染引起,對兒童及老年人的健康威脅極大。近年來,隨著抗生素的應用,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死率明顯下降。本研究分析我院住院患者的呼吸道感染情況,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 352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876例,女1650例;年齡3~83歲,平均(41.2± 2.5)歲。
1.2 診斷標準 呼吸道感染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流鼻涕、鼻塞、咽喉痛、乏力、低熱或高熱、全身肌肉酸痛等癥狀,均符合呼吸道感染的診斷標準[4]。
1.3 方法 對所有患者的體溫單、護理記錄單、醫(yī)囑單、病歷首頁、化驗單等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并記錄各年齡段、各科室的呼吸道感染情況及因素。
2.1 各年齡段呼吸道感染情況 3526例患者中,<19歲12例,20~29歲10例,30~39歲16例,40~49歲20例,50~59歲36例,>60歲71例,呼吸道感染的發(fā)生率為4.7%(165/3526),其中>60歲患者居多。
2.2 各科室呼吸道感染情況 165例患者由于受到醫(yī)院環(huán)境因素的感染,營養(yǎng)不均衡,醫(yī)療器械的創(chuàng)傷和醫(yī)務人員操作不規(guī)范而出現(xiàn)了呼吸道感染,其中內科感染98例,占59.4%;外科感染29例,占17.6%;婦產科感染15例,占9.1%;兒科感染23例,占13.9%。
3.1 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分析
3.1.1 環(huán)境因素 醫(yī)院患者密集,人流量大造成了環(huán)境的不清潔,使空氣中大量的帶菌微粒進入了呼吸道。
3.1.2 飲食因素 患者本身體質較弱,又缺乏營養(yǎng)知識,導致呼吸道感染的發(fā)病率增加。有文獻[4]報道,兒童呼吸道感染的發(fā)作與血清中鋅、硒等多種微量元素的缺乏有關。當機體中某微量元素濃度降低時,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的增殖分化發(fā)生障礙,尤其是輔助性T淋巴細胞功能受損,易引起呼吸道感染。維生素缺乏特別是維生素A的缺乏與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發(fā)生密切相關[5],維生素A對呼吸道上皮細胞的分化及完善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缺乏則使呼吸道上皮細胞的完整性受損,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易導致病原體感染。
3.1.3 各危險因素 鼻導管持續(xù)吸氧,霧化器的使用,破壞了正常呼吸道的自然屏障,削弱了氣道纖毛黏液系統(tǒng)的清除功能,使細菌易于在受損部位繁殖感染;醫(yī)務人員未遵守操作規(guī)范,接觸患者后未及時進行消毒。
3.2 呼吸道感染的預防控制
我院收治的患者由于受到醫(yī)院環(huán)境因素的感染,營養(yǎng)不均衡,醫(yī)療器械創(chuàng)傷和醫(yī)務人員操作的不規(guī)范而出現(xiàn)呼吸道感染,可見醫(yī)院呼吸道感染涉及各個科室,從患者入院至出院這段時間內,診療環(huán)境的潔凈度、醫(yī)務人員的無菌操作、消毒、一次性使用醫(yī)療用品的管理等,任一環(huán)節(jié)發(fā)生漏洞,都可能導致患者發(fā)生呼吸道感染[6]。
3.2.1 加強教育 首先注重室內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其次,讓患者掌握有關預防醫(yī)院呼吸道感染的基本常識,養(yǎng)成不隨地吐痰的衛(wèi)生習慣;最后,重視消毒措施的落實,針對預防醫(yī)院呼吸道感染制訂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增加監(jiān)督檢查力度,不斷強化防控意識,使醫(yī)務人員充分認識嚴格執(zhí)行控制呼吸道感染標準的重要性,減少呼吸道感染的發(fā)生[7]。
3.2.2 注重營養(yǎng) 對患者講述營養(yǎng)的重要性,多食清淡、有營養(yǎng)、易消化的食物以及富含維生素B、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增加身體免疫力?;颊哂捎诎l(fā)熱、出汗,機體丟失大量水分和礦物質,應多飲水,每日至少 2000 ml,且飲水量應根據患者出汗量、尿量進行調整,保持機體水電解質平衡。禁油膩、冷飲、辛辣刺激性食物。
3.2.3 嚴格消毒 每日應對使用中的氧氣濕化瓶進行消毒和更換內部的無菌液體[8]。霧化器及其管道、面罩等應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重復使用的霧化器需滅菌。每日更換診查床,有污染時隨時更換。加強治療室、換藥室、病房的消毒隔離,做好終末消毒,定期進行消毒效果監(jiān)測。與患者直接接觸的相關醫(yī)療器械及物品如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計等應專人專用,并及時進行消毒。
綜上所述,對其原因進行分析并采取有效預防控制措施,可減少醫(yī)院呼吸道感染的發(fā)生。
[1] Aydemir H,Akduman D,Piskin N.Colistin vs.the combination of colistin and rifampicin for the treatment of 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J].Epidemiol Infect,2013,141(6):1214-1222.
[2] 朱麗娟,巴華君,張飛云.神經外科病房建立人工氣道患者呼吸道感染管理與控制措施[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8):243-244.
[3] Bou R,Gomar S,Hervás F.Eradication of a nosocomial outbreak of 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fections after adjusting nursing workloads and reinforcing specific precautions[J]. Enferm Infecc Microbiol Clinica,2013,31(9):584-589.
[4] 楊丹丹,徐永芬,何立.PDCA循環(huán)在預防重癥顱腦外傷氣管切開術后下呼吸道感染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14,4(12):275-276.
[5] 費曉英,程素芳,范愛敏.與麻醉有關的術后下呼吸道感染相關因素分析及預防[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18):104-105.
[6] Nicolay CR,Purkayastha S,Greenhalgh A,et al.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y improvement methodologies from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surgical healthcare[J].Br J Surg,2012, 99(3):324-335.
[7] 盧鳳燚,李新愛,周美青.呼吸護理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預防院內呼吸道感染的護理效果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2,6(11):1613-1614.
[8] 魏宗賽,丁珠云,葉小蘭.如何提高科室感染監(jiān)控員在醫(yī)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醫(yī)院管理論壇,2011,6(17):241-242.
R56
A
1673-5846(2015)09-0102-02
吉林省人民醫(yī)院,吉林長春 1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