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清秀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語文知識是進行普通教育的基礎。語言是同思維緊密聯(lián)系的。給學生拓展思路的空間,達到學習能力進一步提高,使語文學習取得更好的效果。
關鍵詞:拓展;語文;學習效果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202-01
小學語文教學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語文知識是進行普通教育的基礎。語言是同思維緊密聯(lián)系的。如果不能首先并很好地掌握好語言文字,從事任何活動都將受到阻礙,所以在教學中,依托知識啟發(fā)學生思維,拓展學生學習的能力,是教師進一步對新課程的理解和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是新教育理念的核心,是新時期教育的最終目標。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國粹。在實際教學中,讓學生學好語文,先從漢字入手,一邊教字的音、形、義,一邊展示教者高超的正楷字功底。為了能讓學生寫好字,自己確實下了一番苦工,訂閱了《硬筆書法字帖》《毛筆字書法字帖》。專心苦練,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課堂上找到了用武之地。首先從“下筆如有神”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把字教活,把意教透,學生掌握了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字偏旁部首,注意間架結構,感受漢字形體美,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行款整齊,引導學生掌握漢字的基本運筆方法。達到學生接受知識最大化,讓學生在課文中先發(fā)現(xiàn)生字,俗話說“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再讓生字回到課文中去。從字到詞連句成段,段、篇、章融為一體。在小學階段打牢語文基礎知識學習,每一個字都給學生擴詞擴句空間,及時發(fā)現(xiàn)表揚發(fā)揮優(yōu)秀的學生,把他的遣詞造句能力思維路徑全班共享。
講解課文,細致入微。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是關鍵,所以教師在備課中,要精心設計啟發(fā)談話和用心的導入語言,把學生帶入探求知識追求知識浩瀚的海洋之中。成功導入課文后,要盡顯語言魅力,我認為閱讀是關鍵,閱讀是學習語文的半壁江山,培養(yǎng)閱讀能力是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教師示范朗讀激情激趣,范讀之前要求學生注意聽字音,語氣和句子的停頓時間長短,邏輯重音在哪里,讀后讓學生說說這篇課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討論學習文中有哪些佳詞佳句,用筆畫一畫。然后讓學生自由讀、默讀、齊讀,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思。為了提高教師駕馭課堂能力,認真?zhèn)湔n,把握知識點。準確回答學生的思維疑點。智慧捕捉學生發(fā)言的閃光點,欣賞學生,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對學生的回答,做到真誠欣賞,熱情鼓勵。抓住知識點即時提高學生能力,教師要把握好教材,對佳詞佳句對文章的點綴展開講,擴大知識面。還要準確的把握好學生的心里追求,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決不能含糊其辭,教師要擲地有聲,回答有理有據(jù)有趣。例如四年級上學期《永遠的一課》是一篇記敘文,這篇課文是讓學生懂得“困難不過如此”,我們從小要在實踐中磨煉自己的意志品格。歐陽老師的神態(tài)和說話時的語氣是有變化的。剛開始的表情即嚴肅又莊重,當回到教室里就變得語重心長。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受教育者心里素質(zhì)健康發(fā)展,知識面不斷提高,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能力的目的。讓學生享受語文的美感.動感.情感,語文不僅僅是一個基礎學科,它充滿了魅力。
講讀課文,創(chuàng)設學習方法。小學生愛說愛動好模仿,表現(xiàn)欲望強烈,教材中的對話文可安排學生扮演角色。這樣學生就有了展示的平臺,這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為他們學習語言結構,理解語言功能和參加語言實踐提供了良好機會。讓學生自主學習,自己發(fā)展,打開學生的思維之門,讓他們的能力有效發(fā)揮。通過讓學生走上講臺,由被動變?yōu)橹鲃?,根?jù)教師講解課文的板書精煉語言,學生復述講解課文,復述中提高,復述中升華,增強了學生邏輯思維和高度概括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對句段語言銜接能力,從而實現(xiàn)了學生自主發(fā)展。這樣的師生互動無疑就制造出寬松的學習空間,泰戈爾曾說過:“不是棒槌的敲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才營造了亮麗的鵝卵石?!睙o數(shù)成功的經(jīng)驗和失敗的教訓無不告誡人們,寬松的教育才是一種人本主義教育,是一種民主平等的教育,是發(fā)散思維的良好體現(xiàn)。贊可夫曾說:“我們要努力使學生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使學生和老師在課堂上都能夠自主地呼吸,如果我們不能造就這樣的教學氛圍,那么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發(fā)揮作用。”只有這樣學生的表達能力才能夠提高,思維能力才能進一步擴展。
課堂教學,釋疑解疑。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鼓勵學生提問題.想問題.鉆研問題。這樣才能把思路進一步擴寬,勤思才能多問。教學方式方法上盡量多一些,活一些,講述.讀書.討論交替進行。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取長補短,相互提高。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問是思維的火種,思維以疑問為起點,有疑問才有思維,經(jīng)過思維,才能解疑。在教學中通過設疑.釋疑.解惑,可極大地引發(fā)學習興趣,誘發(fā)學生思維。
展開想象,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情景的烘托。把學生帶入意境美.語言美.圖像美.思想境界美,從而達到以靜帶動。如:((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是以細致的描述和場景的生動渲染呈現(xiàn)出一番別具風味的異國風情,教師利用圖片、幻燈、影像展示把學生引入情景,讓學生展開想象,仿佛身臨其境,在欣賞中提高才能夠領悟文學藝術的深度,是文字的升華。讓學生在理解欣賞中更多一份可取的價值認識和人生思考。提高學生能力需要教師深入的剖析,通過激昂的文字節(jié)奏和富有感染力的描述和學生產(chǎn)生共鳴。使學生在學習中充滿自信的勇氣,這樣會使學生產(chǎn)生探索知識的動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坏┮粋€人對某種學問,事物有了興趣,他便擁有不竭的動力,千方百計地投入進去,以至于達到忘我的境地。凡是能夠激起學生情感的事物往往能夠在學生大腦中形成興奮中心,產(chǎn)生活躍的神經(jīng)聯(lián)系,使學生思維敏捷,浮想聯(lián)翩,提高合理想象和記憶效果。給學生拓展思路的空間,達到學習能力進一步提高,使語文學習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