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富生
摘 要 本文取材于技工教育學生的學習現狀和筆者多年的教學體會,要想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必須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創(chuàng)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
關鍵詞 技工教育 電工學 興趣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電子技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基礎類學科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是進一步學習專業(yè)課的奠基石。然而,技工學生普遍存在基礎差、學習主動性差的缺陷,一開始往往會感到學習理論知識枯燥乏味,難以理解,實踐操作無從下手,產生厭學情緒。面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需要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點。教育實踐證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便是打破當前困境的重要途徑。本文以《電工學》教學為例,探討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1重視緒論課的教學效果
緒論課是課程的第一節(jié)課,是對整個課程的概括和總結,也是學生了解電工學課程的關鍵所在。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能在緒論的學習中對電工學科產生興趣,對于以后深入學習、鉆研這門課程至關重要。在實際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可以說大多教師都忽略了這一步。通過學習電工課課程的緒論,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以為應該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1)讓學生了解所學專業(yè)及就業(yè)走向,清楚社會發(fā)展對自己提出的知識要求,進而重視對自己今后的生存和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的各方面技能。以此激發(fā)學生學好電工課程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求知,極大地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可以通過一些相關有趣的電工實驗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形成先入為主的求知欲望,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到學好電工類課程不難,從而消除學生的厭學情緒。
2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
2.1啟發(fā)式教學模式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傳授知識、學生接受知識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但我們卻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導者、參與者,應主動加入到學生的討論、交流之中,教學應該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師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習知識。死記硬背也許當時學生能夠記住,但是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時間長了必然會忘記。只有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真正讓他們把知識記住并消化掉。
2.2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多媒體技術已經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教學中來。傳統(tǒng)的“黑板+粉筆”模式,缺乏形象性和生動性,多媒體教學恰好彌補了這個缺點。由于多媒體的交互作用,形成的聲、光、色、動等對學生的器官共同作用,從而獲得較好的效果。在電工學教學過程中,經常要用到電路圖、圖表、曲線,若在黑板上重復這些圖表、曲線繪畫需要占用教師大量的授課時間,而且不直觀、不準確,而多媒體技術模擬的電路圖就不存在這些缺點。圖文并茂、形象生動,既節(jié)省了時間,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達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2.3重視實驗、演示教學,讓技能訓練落實到實踐中去
演示實驗的使用往往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實驗資源,發(fā)揮演示實驗的作用。例如,在講授電磁感應定律時,利用線圈、電流表和磁鐵組成實驗,讓學生了解什么是電磁感應,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另外我們可以適當地開發(fā)一些探索性實驗,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鼓勵學生開動腦筋,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不失時機地對學生中勇于創(chuàng)新的方法給予肯定、支持和幫助,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和積極性,在實驗中鍛煉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4理論結合實際,在實踐過程中提高技能
技校生具有對實踐的興趣遠高于課堂理論教學的興趣的特點,一般學生比較喜歡上實踐課。根據教學的“可接受性原則”,將基礎知識教學滲透到實踐技能教學中去,做到理實一體化,使學生在愉快的動手實踐中理解與接受基礎理論,同時訓練技能技巧,手腦并用,有利于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先動手實踐,獲得一定的感性認識,再輔之以理論與原理,比較切合技校學生實際,能調動多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形成濃厚的興趣,讓學生真正愿意學習。
3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因材施教,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教學的目的是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知識,但是一般的傳統(tǒng)教學不易實現雙向信息交流,盡管學生學習能力和成績存在差距,但在課堂上教師只能按一個進度上課,不能照顧到每個學生。我們可以利用個別輔導、分層教學等方式來調整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內容或練習次數,使學生的學習難度和進度始終是恰當的,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最終達到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
4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動力和保證,技校的學生個性很強,首先應尊重他們、愛護他們,在生活上和學習上真誠地關心和幫助他們,消除他們的對立情緒和對學習的困惑。只有師生心靈互動,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上,才能使學生有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建立尊師愛生、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
參考文獻
[1] 張瑞華.煤礦電工學[M].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2] 張虹.技工院校語文教學實效性探析[A].全國煤炭職工教育培訓論文集[C].endprint
科教導刊·電子版2014年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