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華
[摘 要]巧妙創(chuàng)設樂學情境,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學會競爭與合作,能形成親師信道的教學氛圍。教師應創(chuàng)設情境,把握學情,引領學生產(chǎn)生愉快的學習心理,滋生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教師要盡可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在相互合作交流中激活思維,拓寬知識面,提高學習效率。親師信道的學習氛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感知能力,促進教學相長。
[關鍵詞]感知能力 親師信道 教學相長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03-029
創(chuàng)設親師信道的情境,讓學生在寬松愉快、和諧溫馨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習、探究、互動是啟迪學生思維、開發(fā)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前提和關鍵。那么,語文教學中如何創(chuàng)設親師信道的情境,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呢?
一、創(chuàng)設情境,催生情感,營造學生樂學氛圍
情境是學習的關鍵,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教師要從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創(chuàng)優(yōu)教學過程等方面入手,調(diào)動和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他們由“學會”向“會學”發(fā)展。因此,教師一方面要從報紙雜志和現(xiàn)代媒介上學習新理論、新經(jīng)驗、新方法,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質(zhì),增強自身的履職能力,使學生愛上語文學習,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成長的樂園;另一方面,教師要走進學生中間,與學生進行情感溝通、交流,了解學生對提高教學效率的意見和建議,梳理、整合后在教學中加以利用,還要增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縮短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于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敢于暴露自己的思維過程。如《煙臺的?!芬徽n,作者以優(yōu)美、靈動的筆觸,形象地再現(xiàn)了煙臺一年四季獨特的海上景觀。我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特點,依據(jù)課改新理念,精心設計了教學方案,讓學生回憶自己看過的和想象中的大海,讓學生與文本對話、與作者交談,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靈活地駕馭課堂節(jié)奏,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發(fā)揮。
二、把握學情,引導鼓勵,提高學生感知能力
教師在發(fā)展學生智力的同時,更要注重對學生心理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引導和幫助學生塑造“樂學、向上、求異、創(chuàng)新”的學習心理。教師要把握學生的語文基礎、接受能力、理解程度,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按需而導,因材施教,拓展學生的思維層次,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氣氛中輕松地掌握所學知識。為此,我在教學中注意按照教材的特點,在挖掘教材本身的“快樂因素”上下工夫、求實效。如我在教學《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一課時,引導學生想象美穗子見到聶將軍時的臉上神情、語言動作,以及聶將軍見到美穗子后會有哪些變化。學生通過想象,大膽地表述了自己的見解,有兩個學生還即興表演了一番。教學中,我把學習的重點放在對聶將軍這一人物形象的品味和感悟上。為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我讓學生自己說出對聶將軍的印象。學生們在我的鼓勵下,有的說:“聶將軍是個和善可親的人?!庇械恼f:“聶將軍是個好人,他不濫殺無辜。”有的說:“聶將軍不計前嫌,好心地收留了日本小姑娘。”有的說:“聶將軍愛國愛民,有著國際主義精神。”……我聆聽著學生的發(fā)言,頻頻點頭表示贊同。學生的發(fā)言也說明了他們自己對課文的獨到理解。我把感悟的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主動地學習、主動地感知、主動地體驗、主動地領悟。這樣,學生就會樂此不疲地探索,快樂的因素也會在體驗中被喚醒,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三、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教師要從提高教學效率,引領學生成長入手,讓學生在競爭中產(chǎn)生興趣,在合作中感受快樂。教師要引導學生合作交流,探究學習,讓學生一起角逐,彼此競爭,互相勉勵,共同進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斗志,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從而推動整個班集體向前發(fā)展。我在教學中,就十分注重引導學生開展師生、生生多邊互動,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形成相同問題的不同答案,使學生在參與學習的活動中得到愉悅的情感體驗,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同學之間的友誼。如在教學《盧溝橋烽火》一課時,由于文章講述的事件離學生的生活較遠,學生這方面的歷史知識也相對匱乏,在處理文章時我首先補充了盧溝橋烽火的背景資料。為了有效地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我以問題的情境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學生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九一八”事變后,日軍為什么會選擇侵占盧溝橋呢?盧溝橋烽火具體過程的描寫中,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描寫的呢?為什么說“日軍要求搜查我軍營是蓄謀已久的挑釁行為”? 日軍偷襲盧溝橋有哪些喪心病狂的行為呢?遞進式的問題模式,引發(fā)了學生思維的碰撞,學生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后,逐步明白了盧溝橋戰(zhàn)略地位的重要性,理清了文章的脈絡,了解了盧溝橋烽火的過程,認清了日寇的侵略行為。這種教學方法,給予了學生想象的空間,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學成效顯而易見。
綜上所述,教師要巧妙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調(diào)動和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學會競爭與合作。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效,全力促進教學相長。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