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品
2015年9月28日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yī)研究所報道,豬基因工程與種質創(chuàng)新團隊歷時5年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成功制備并培育出具有“雙肌”表型的肌抑素純合子突變梅山豬新種群。該研究首先利用鋅指核酸酶技術對梅山豬胎兒成纖維細胞自身肌抑素基因進行定點編輯,然后通過體細胞核移植技術獲得了2種肌抑素突變梅山豬。該豬健康狀況良好,目前已繁育到第3代,經屠宰試驗測定,與野生梅山豬相比,純合子突變梅山豬瘦肉率提高11.62%,雜合子突變梅山豬瘦肉提高3.54%。
(摘編自:中國農科院)
9月17日訊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yī)研究所從豬基因工程與種質創(chuàng)新團隊在國際上首次開展長達23個月高脂高糖飲食飼喂小型豬研究,獲得代謝綜合征模型,揭示能量供應方式從葡萄糖轉變到酮體是觸發(fā)早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發(fā)生的關鍵事件。該研究成果于9月11日在線發(fā)表在國際刊物《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雜志上。
據(jù)文章第一作者楊述林副研究員介紹,小型豬在飲食結構、營養(yǎng)代謝和解剖組織學等方面與人高度相似,使其成為開發(fā)人類代謝性疾病模型的適宜動物。
(摘編自: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新浪科技10月7日消息,深圳華大公司基因組研究所用小品種的巴馬豬培育出微型豬。這些微型豬重15 kg,一開始它們是作為人體疾病的動物模型而培育的,現(xiàn)在或將作為寵物出售。預計這些微型豬的售價為1萬元起??茖W家通過干擾基因生長因子的表達克隆出雄豬,再將之與雌豬進行交配。相比之下,原來的巴馬豬重量在35~50 kg,而家養(yǎng)的豬體重一般都超過110 kg。在不久的將來,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向BGI購買微型豬的消費者或許還能選擇不同的膚色和樣式。
(摘編自:環(huán)球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