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艷,曾菊斌
(湘南學院 護理學院,湖南 郴州423000)
進入21 世紀后,網絡教學得到了快速發(fā)展?!督逃畔⒒臧l(fā)展規(guī)劃(2011 至2020年)》[1]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xiàn)代化,破解制約我國教育發(fā)展的難題,促進教育的創(chuàng)新與變革,是加快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的重大戰(zhàn)略抉擇。網絡教學模式是以網絡為基礎的新型教學模式。近年來,教育部將“三通兩平臺”列為教育信息化的重點工作,其中“三通”是指“寬帶網絡校校通、優(yōu)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兩平臺”是指“教育資源云平臺”和“教育管理服務平臺”。世界大學城是以網絡交互遠程教育為核心,以用戶空間為基礎的資源共建共享型網絡服務平臺[2]。本研究旨在基于世界大學城網絡平臺,建設“護理學基礎”網絡空間課程資源,并探討網絡教學的應用效果。
2015年2月至2015年6月,筆者從湘南學院2013 級護理學專業(yè)隨機抽取2 個教學班,其中護理學1 ~2 班90 人作為實驗組,護理學3 ~4 班92 人作為對照組,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干預前各項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實驗組與對照組開設相同的課程,由相同的老師承擔課程教學任務,實驗組學生借助世界大學城網絡教學平臺進行輔助教學。
1.2.1 在世界大學城中構建“護理學基礎”網絡空間課堂
在世界大學城中構建“護理學基礎”網絡空間課堂模塊,下設課程目錄包括“教學基本文件”“授課教案”“電子課件”“練習題”“教師授課視頻”“操作視頻”“教學參考資料”等欄目,制作、加工、鏈接、上傳課程相關教學資源等。
1.2.2 教學應用
教學應用分三個環(huán)節(jié)。第一是教學準備環(huán)節(jié),一方面,準備教學資料,即以超鏈技術將一堂課的教學內容做成表格化教案,或將資料上傳至課堂魔方中;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前通過空間鏈接進入學生空間,提前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學習需求,為課堂教學打下良好基礎。第二是教學實施環(huán)節(jié),即教師在課堂上以電子表格化教案或課堂魔方為指南,對學生實施教學,完成每堂課教學任務。第三是課后交流環(huán)節(jié),教師在課后通過空間布置、批改作業(yè),點評和展示優(yōu)秀作業(yè),學生可以隨時觀看教師的授課視頻,回顧課堂教學內容,也可以觀看操作視頻,指導自己的護基實驗操作,師生之間可以進行一對一的溝通和交流,以幫助和引導學生進行課程拓展式學習。
1.2.3 效果的評價
采用授課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教師評價通過對授課教師進行問卷調查獲得教師對運用世界大學城網絡教學平臺的態(tài)度及建議。學生評價采用客觀評價與主觀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客觀評價為對比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護理學基礎課程的考核成績,并統(tǒng)計分析,主管評價為對實驗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其對世界大學城網絡輔助教學平臺的態(tài)度和看法。
1.2.4 統(tǒng)計學處理
運用SPSS 16.0 軟件進行分析,數據以χ±s 表示,采用t 檢驗,以P <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湘南學院護理學院中隨機抽取了20 名任課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共有18 名教師運用過世界大學城網絡空間輔助教學,參與率90%,18 名授課教師對世界大學城網絡空間課堂輔助教學的態(tài)度見表1。
表1 授課教師對世界大學城網絡空間課堂輔助教學的態(tài)度(n/%)
實驗組學生認為運用世界大學城網絡空間課堂輔助教學更能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學習效果、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且課程考核成績優(yōu)于對照組,詳見表2。
表2 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學習效果比較
在世界大學城進行“護理學基礎”網絡空間課堂資源的建設過程中,教師要做的工作包括空間課堂設計、目錄的分類,空間教學資源的制作、整理及上傳,空間教學的實施等環(huán)節(jié),需要教師學會發(fā)博客文章,上傳課件、授課視頻等資料,訂閱和分享電子資源,制作表格化教案,創(chuàng)建教研室老師群組和學生班級群組,在線布置、批改作業(yè),制作課堂魔方、直播互動課堂等[3]。本研究中,參與了空間教學且接受了問卷調查的授課教師中,有94.45%的認為借助世界大學城網絡空間課堂輔助教學可以提高教師現(xiàn)代教學技術水平,為更好地開展空間教學,100%的教師希望學校更多地開展空間教學技能的相關培訓。
世界大學城空間不僅是一個便捷的網絡資源共享平臺,還是一個良好的溝通交流平臺,因此受到學生歡迎。教師可以通過空間動態(tài)及時發(fā)布最新通知消息,也可以通過留言、私信等方式與學生互動交流,及時反饋教學信息,拉近師生距離,同時還可以通過創(chuàng)建空間交流群組,組織學生開展案例討論和基于問題的學習,從而達到相互交流、共同進步的目的,因而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4]。本研究發(fā)現(xiàn),實驗組中92.22%的學生認為運用世界大學城網絡空間課堂輔助教學能更有效地激發(fā)其學習興趣。
與此同時,網絡空間教學無時空限制,學生可以在課堂外隨時進入教師空間,通過課堂目錄查找、學習自己所需知識點的教學課件、視頻,開展自主學習,這樣在課堂上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進行提問和參與討論,真正達到了翻轉課堂的效果。本研究中91.11%的同學認為空間教學使課堂學習的效率提高了,95.56%的學生認為其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了。同時課程考核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的平均成績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學生。
綜上所述,網絡空間教學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實現(xiàn)了開放式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實現(xiàn)了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其優(yōu)勢是傳統(tǒng)教學無法比擬的,既是一場教學革命,更是一種教育趨勢,將給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帶來更大的活力。
[1]余勝泉.推進技術與教育的雙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 -2020年)》解讀[J]. 中國電化教育,2012(5):5 -14.
[2]羅治安,王丹,李福勝,等.世界大學城網絡平臺的空間資源課程建設與應用——以《社區(qū)康復》課程為例[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3,19(2):196 -198.
[3]張再富.世界大學城“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問題解答與延伸解讀(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20):66 -69.
[4]霍芳.淺談世界大學城教學空間的建設[J].科技信息,2011(26):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