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飛
(亳州市人民醫(yī)院,安徽 亳州 236800)
雙源CT及三維重建技術在小兒氣道異物中的應用價值
李 飛
(亳州市人民醫(yī)院,安徽 亳州 236800)
目的 探討雙源CT Flash Spiral掃描模式及三維重建技術在小兒氣道異物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26例可疑氣管支氣管異物患兒,行雙源CT Flash Spiral模式掃描,并進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 IP)、容積重組(VR)透明法、仿真內鏡(CTVE)三維后處理,分析雙源CT Flash Spiral掃描模式及三維后處理技術在小兒氣道異物中的臨床應用價值。結果 26例患兒診斷明確,均經臨床纖維支氣管鏡確診,并成功取出異物。結論 雙源CT Flash Spiral掃描模式掃描速度快、輻射劑量低,患兒無需特殊準備,清醒狀態(tài)下亦能獲得滿意的圖像,不僅減少了嬰幼兒在掃描過程中的電離輻射危害,也為臨床在搶救及治療患兒中爭取了寶貴時間。
雙源CT Flash Spiral;三維重建技術;小兒;氣道異物
小兒氣道異物為小兒科常見的危急疾病之一,多發(fā)生于5歲以下的小兒。因為嬰幼兒的咀嚼功能及喉反射功能發(fā)育還不健全,因而當小兒進食較硬的食物時常常未經嚼啐就已咽下,容易造成誤吸,另外嬰幼兒喜歡將食物或小物體含在嘴里,當突然受到驚嚇、哭鬧時,容易誤將其吸入。異物按來源不同可分為內源性異物和外源性異物,內源性異物包括呼吸道炎癥發(fā)生的偽膜、嘔吐物、血塊、膿液等,外源性異物系經口吸入的各種物體。外源性異物根據種類不同可分為有機物(花生、瓜子、核桃、杏仁等)和無機物(塑料、玻璃、金屬制品等)。氣道異物的危急性主要取決于異物的性質和造成氣管支氣管阻塞的程度,輕者可不引起肺部明顯器質性病變,嚴重者可至患兒窒息死亡,需要及早進行診斷及臨床治療,以緩解患兒臨床癥狀、保障患兒生命安全[1]。小兒氣管支氣管異物的初步診斷主要是依靠相關病史、臨床表現以及影像學檢查,而最終確診是靠纖維支氣管鏡檢查以及異物取出術。現就我科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26例臨床可疑小兒氣管支氣管異物者,行雙源CT Flash Spiral模式掃描及三維重建后處理技術,分析如下。
1.1臨床資料:本組資料患兒26例,男16例,女9例,年齡1~4歲。26例患兒均有不同程度的嗆咳、喘息、面色潮紅、甚至呼吸困難等癥狀,其中20例患兒家長可提供明確異物吸入史,5例可疑異物吸入,1例無明確異物吸入史,主因咳嗽、喘息入院治療。
1.2掃描方法:采用西門子公司雙源CT Flash Spiral模式掃描,對于大部分患兒只需要少許安撫后令其平躺于檢查床上即可,而對于少部分情緒激動、嚴重躁動的患兒在征得家屬同意后需對其進行繃帶固定或要求家屬將患兒暫時束縛在檢查床上。掃描范圍自下頜至膈面,掃描參數:管電壓100 kV,管電流采用自動毫安技術,采集方式128 mm× 0.6 mm,球管旋轉時間0.28 s,螺距3.0,掃描時間為0.5 s左右,DLP平均39.34 mGy/cm。
1.3三維重建:首先將圖像進行重建(層厚0.75 mm,窗寬1550,窗位-550),然后將重建后的圖像傳至雙源CT副臺工作站進行圖像三維后處理,主要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 IP)、容積重組(VR)透明法、仿真內鏡(CTVE)等,進而觀察肺部及氣道影像、判斷有無異物以及異物部位。
26例CT提示陽性異物者,均經臨床證實,并成功取出異物。其中氣管異物7例,左主支氣管異物11例,右主支氣管異物8例。異物種類:植物性異物為主(瓜子12例,花生9例,杏仁、桃仁、甘蔗各1例),魚丸1例,塑料1例。臨床表現為陣發(fā)性咳嗽和(或)喘息21例,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5例。并發(fā)肺氣腫23例,肺不張1例,3例在肺氣腫基礎上合并感染,4例無明顯肺部并發(fā)癥。
小兒氣道異物有較高發(fā)病率及病死率,氣管、支氣管異物是危及生命的急癥,必須及時確診并取出異物。2006年,美國有4100例患者死于異物吸入(1.4/100000)[2],氣道異物在全球的發(fā)病率及其危害性不容忽視。本組患兒26例,行雙源CT Flash Spiral模式掃描,臨床診斷符合率達100%。男女之比1.5∶1,這可能是由于男孩天性好動的原因所致,而嬰幼兒呼吸系統(tǒng)發(fā)育還不健全,小兒左右主支氣管夾角的解剖特點與成人不同(成人右側主支氣管分與氣管中軸夾角明顯小于左側主支氣管夾角),而小兒左右主支氣管與氣管中軸夾角的差別不大,這就導致了小兒左右主支氣管異物的發(fā)生率并無明顯的差異性。小兒氣道異物的初步診斷主要是靠相關的臨床病史以及影像學檢查,而傳統(tǒng)的影像學檢查主要是胸部X線透視或者平片,近年來由于CT技術尤其是多層螺旋CT及三維重建技術的發(fā)展,使小兒氣管支氣管異物的檢出率大大增加。李文峰、葉四興[3]都曾報道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在小兒氣道異物中的檢出率高到100%,但其在報道中亦指出患兒在CT掃描過程中需要嚴格的配合來避免運動偽影,而對于大部分患兒來說這點是很難做到的,因此在掃描過程中就需使用鎮(zhèn)靜劑(水合氯醛灌腸),使患兒在檢查過程中處于睡眠狀態(tài),以減少其在檢查過程中產生的運動偽影。但即使是這樣也很難避免在掃描過程中由于心臟大血管搏動而產生的少許偽影,而且這樣也會浪費一定的時間,影響患兒及時就診,并且這種方法患兒檢查后蘇醒較慢,致使有些家長過于緊張,如果藥量控制不當,還會抑制患兒中樞神經系統(tǒng)、血管運動中樞及心臟等臟器功能,甚至損害肝臟和腎臟。電離輻射是嬰幼兒在CT檢查過程中要面臨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其導致的致癌風險及其放射學防護與安全問題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尤其是在對電離輻射更加敏感的嬰幼兒中CT檢查時更應該遵循低劑量的原則[4]。雙源CT Flash Spiral模式掃描,掃描時間為0.5 s左右,DLP平均39.34 mGy/cm,較多排螺旋CT掃描(2~3 s,DLP74 mGy/cm)[5]相比,不僅大大提高了掃描速度,從而使嬰幼兒在清醒狀態(tài)下檢查獲得滿意圖像得以實現,而且降低了嬰幼兒在檢查過程中接受的電離輻射。這與王萍[6]等報道的雙源CT Flash Spiral掃描模式掃描速度快、輻射劑量低,嬰幼兒于清醒狀態(tài)行胸部CT檢查亦能獲得滿意圖像相符。
綜上所述,雙源CT Flash Spiral掃描模式這種全新的技術,擴展了一種全新的視野和研究方向,通過探討和研究后,我們不難發(fā)現其在小兒氣道異物的檢查中具有掃描速度快、輻射劑量低等優(yōu)點,使小兒在清醒狀態(tài)下行CT檢查亦能獲得較為滿意的圖像,同時為小兒在掃描中的電離防護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總之雙源CT Flash Spiral掃描模式作為一種全新的技術,在小兒氣道異物的檢查中具有一定的優(yōu)越性,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1]李為,單麗霞.氣道異物合并嚴重并發(fā)癥的原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27):3906-3907.
[2]李文峰.螺旋CT與胸部X線檢查診斷小兒氣管異物的臨床價值對比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24):418-419.
[3]葉四興.螺旋CT和X線在氣道異物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2,2(22):107-108.
[4]Paul JF,Rohnean A,Sigal-Cinqualbre A.Multidetector CT for congenital heart patients: what a paediatric radiologist should know [J].Pediatr Radiol,2010,40(6):869-875.
[5]童三龍,鄧宏亮,張凱,等.64排128層CT三維重建技術在可疑小兒氣道異物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7):429-430.
[6]王萍,張成周,殷志杰,等.雙源CT Flash Spiral掃描模式在嬰幼兒胸部成像中的應用[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3,32(5):726-729.
R816.92
B
1671-8194(2015)25-01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