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德威
心理護理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情緒的影響觀察
薛德威
目的 研究分析采用心理護理對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情緒的影響情況。方法 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方法,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以及復發(fā)率情況比較。結果 觀察組患者在護理后, HAMD評分和HAMA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在護理干預后隨訪1年的復發(fā)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取有效心理護理措施能夠改善患者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 并且能夠顯著降低復發(fā)率,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心理護理;功能性消化不良;負性情緒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 因為患者病程比較長, 且經(jīng)過治療后容易復發(fā), 因此患者通常會伴有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情緒[1]。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致病原因有很多, 其中最為關鍵的是患者的心理因素。近年來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心理情況與治療的效果有著直接的關系, 因此對患者進行有效心理護理能夠顯著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療效果[2,3]。為了進一步探究采用心理護理對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情緒的影響情況。在本次研究中選擇本院收治的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 對比觀察采用心理護理和常規(guī)護理對于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和情緒的影響?,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 將所有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0例。觀察組男22例, 女18例, 患者年齡25~52歲, 平均年齡(40.3±3.6)歲, 病程0.5~3.5年, 平均病程(2.7±0.5)年。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 患者年齡22~50歲, 平均年齡(41.6±3.8)歲, 病程0.2~3.8年, 平均病程(2.6±0.3)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內(nèi)科藥物治療,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方法,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以心理護理干預, 具體方法如下:①健康指導:醫(yī)護人員需向患者及家屬講解關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關知識, 并給予合理的飲食指導, 注重膳食搭配, 講解規(guī)范飲食的重要性。要求患者提高自我監(jiān)督意識, 養(yǎng)成自律, 并向患者宣傳關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預防知識。②飲食指導:醫(yī)護人員需要指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 戒煙忌酒, 遵循定時定量進食, 且需要做到少量多餐。③心理護理:對患者進行耐心的解釋, 并告知患者眾多治療成功的案例;鼓勵患者積極表達自己心中的疑慮、恐懼, 醫(yī)護人員可對其進行深入的心理疏導, 排解患者的負面情緒, 增強護患交流和信任。
1.3 觀察指標 分別對兩組患者采用HAMD和HAMA評分焦慮和抑郁等負性情緒?;颊叱霈F(xiàn)噯氣、腹脹、早飽、腹痛、餐后飽脹、惡心、嘔吐 7 項癥狀, 作為復發(fā)標準, 每項0~3分,評分越高癥狀越高, 計算總分和為臨床癥狀總積分[4]。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P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χ-±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HAMD評分和HAMA評分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在護理后, 觀察組的HAMD評分和HAMA評分分別為(8.08±1.71)分和(9.15±2.77)分, 而對照組為(12.73±2.86)分和(14.23±3.66)分, 均顯著優(yōu)于護理前, 護理前后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在護理干預后的HAMD評分和HAMA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在護理干預后隨訪1年內(nèi)復發(fā)率情況比較觀察組在護理干預后隨訪1年的復發(fā)率為22.5%(9/40),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50.0%(20/40),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消化系統(tǒng)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臨床疾病, 患者主要的臨床癥狀為上腹疼痛或非痛性不適感。患者的病因與發(fā)病機制非常復雜, 主要的致病因素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胃腸帶激素以及心理因素等, 其中心理因素具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5]。因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發(fā)病機制和致病原因各有不同, 因此在臨床上的治療方法和藥物并不統(tǒng)一, 且此病由于反復發(fā)作, 難以根治的特點, 因此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并且到至患者出現(xiàn)抑郁、焦慮等負性心理情緒。因此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加以有效的心理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降低復發(fā)率。
近年來隨著醫(yī)學上對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 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與治療效果具有顯著的關聯(lián)性[6]。因此心理護理干預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臨床治療中應用具有必要性, 為觀察心理護理干預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影響, 對本院收治的40例患者進行應用觀察, 總結心理護理干預的臨床應用效果,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采取心理護理干預對比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對照組患者, 觀察組的HAMD評分和HAMA評分分別為(8.08±1.71)分和(9.15±2.77)分, 對照組為(12.73±2.86)分和(14.23±3.66)分, 護理前后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在護理干預后的HAMD評分和HAMA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娦睦碜o理干預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負性心理情緒。觀察組在護理干預后隨訪1年的復發(fā)率為22.5%(9/40),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50.0%(20/4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娦睦碜o理干預對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遠期療效顯著。
綜上所述, 對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取有效心理護理措施能夠改善患者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 并且能夠顯著降低復發(fā)率,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潘少蘭, 王俊.心理護理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及效果觀察.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4, 52(6):117-119.
[2] 韓麗娟.烏靈膠囊聯(lián)合心理護理干預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46例.中國藥業(yè), 2013, 22(22):76-77.
[3] 賈碧慧, 呂榮香, 郭鳳英.心理護理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療效及不良情緒的影響.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3, 21(9):1360-1362.
[4] 陳芙蓉.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心理評估及護理對策.吉林醫(yī)學, 2013, 34(33):7091.
[5] 楊云英, 全小明, 朱愛利, 等.整體護理干預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分析.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3, 30(1): 23-25.
[6] 陳濤, 張雅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評估及護理干預分析.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3, 32(11):2545-254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1.141
2014-10-16]
473000 南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第一附屬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