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花 龐爾江
(1.蘇州工藝美術職業(yè)技術學院 江蘇蘇州 215104;2.蘇州大學 江蘇蘇州 215006)
學齡肥胖兒童雙足靜態(tài)平衡能力的研究①
馬金花1龐爾江2
(1.蘇州工藝美術職業(yè)技術學院 江蘇蘇州 215104;2.蘇州大學 江蘇蘇州 215006)
近年來,隨著工業(yè)化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有關兒童肥胖問題已經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學者重視?,F(xiàn)有的研究認為,肥胖這種疾病會導致兒童身體、心理、社會和經濟等方面的不良后果,并且大多數(shù)肥胖往往會伴隨其直至成年。根據(jù)實驗組受試者年齡、形態(tài)學指標篩選出30名受試者,其中15名為學齡肥胖兒童,采用win-pod平衡功能檢測系統(tǒng)對受試者進行單足和雙足平衡能力測試。通過測試學齡肥胖兒童與正常兒童的平衡能力,來對肥胖兒童靜態(tài)平衡能力進行評估,歸納出學齡肥胖兒童靜態(tài)平衡能力的特征。
肥胖兒童 靜態(tài)平衡能力 研究 win-pod 平衡功能檢測系統(tǒng)
平衡能力涉及到各類群體中,近年來國內學者主要以老年人的平衡能力研究為主。這一研究熱點主要是基于對老年人跌倒風險的評估。而也有很多研究是關于青少年的,其中以運動干預對青少年身體姿勢的健康促進為主。對于平衡能力,從身體外部來說,體現(xiàn)了肌肉力量和協(xié)調能力,從身體內部來說,它還反映了中樞神經系統(tǒng)處理信息的速度及不同感覺器官的靈敏度。對于兒童而言平衡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否則兒童的認知能力和其他相關能力都會受到負面影響[1]。那么如果通過飲食控制、鍛煉或者適合的運動干預,將會很大程度上提高兒童的平衡能力,對兒童大腦發(fā)育和智力成長也起到積極作用。
近年來,隨著工業(yè)化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有關兒童肥胖問題已經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學者重視?,F(xiàn)有的研究認為,肥胖這種疾病會導致兒童身體、心理、社會和經濟等方面的不良后果,并且大多數(shù)肥胖往往會伴隨其直至成年。造成兒童肥胖的主要因素包括高熱量飲食和身體活動缺乏。該課題為今后更深層次的平衡的診斷研究提供相關依據(jù),促進“學齡兒童平衡能力”基礎理論研究。
通過查閱大量相關文獻,根據(jù)關鍵詞“靜態(tài)平衡能力”、“學齡肥胖兒童”篩選出相關文獻15篇,確定該課題的研究方法與內容。
根據(jù)實驗組受試者年齡、形態(tài)學指標等從多名受試者中選取30名,其中15名為學齡肥胖兒童,基本情況見表1。
實驗所采用的儀器為法國生產的win-pod平衡功能檢測系統(tǒng)(圖1)。該系統(tǒng)可以測試出反映受試者靜態(tài)平衡能力的各項指標。
測試是在睜眼和閉眼兩個不同條件下完成的動作,這些動作依次是:睜眼雙足站立60s;閉眼雙足站立60s;睜眼左足站立15s;閉眼左足站立15s;睜眼右足站立10s;閉眼右足站立10s。所有動作測試時,中間每兩個動作的時間間隔為1min,是為了防止其他因素對受試者靜態(tài)平衡能力造成干擾。測試時,雙足要求兩臂自然下垂,睜眼時兩眼要平視前方,兩足開立約60°。單足時,測試足站立正中線,抬起另一只足,離測試板約15~20 cm高度,雙手插腰。所有的動作在測試時均不能出現(xiàn)足部在原來位置發(fā)生偏離,如果有偏離現(xiàn)象發(fā)生,將視為實驗失敗。在單足測試過程中,除了不能出現(xiàn)足部在原來位置發(fā)生偏離外,另一只足也不允許發(fā)生觸碰測試板。
表1 受試者基本情況(±s)
表1 受試者基本情況(±s)
組別 人數(shù)(人) 年齡(歲) 身高(cm) 體重(kg)實驗組 15 8.45±1.27 153.47±5.23 49.52±3.28對照組 15 8.36±1.21 154.36±5.37 38.74±3.36
表2 實驗組和對照組睜眼雙足站立時的靜態(tài)平衡能力
表3 實驗組和對照組閉眼雙足站立時的靜態(tài)平衡能力
圖1 win-pod平衡功能檢測平臺
對照組和實驗組在重心動搖軌跡長(Length)、外周面積(Area)、重心平均動搖速度(Avg.v)、X軸動搖速度(X speed)、Y軸動搖速度(Y speed)這些指標在兩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雙足閉眼站立中,重心動搖軌跡長(Length)、重心平均動搖速度(Avg.v)、X軸動搖速度(X speed)、Y軸動搖速度(Y speed)在兩組之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X軸平均擺幅(X dev.)和Y軸平均擺幅(Y dev.)在兩組之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和表3)。
此次實驗測試的各項指標中,重心動搖軌跡長(Length)、外周面積(Area)重心平均動搖速度(Avg.v)、X軸動搖速度(X speed)、Y軸動搖速度(Y speed)X軸平均擺幅(X dev.)、Y軸平均擺幅(Y dev.)這些指標測得的值越低,表明人體平衡能力越強。在睜眼閉眼雙足站立測試的靜態(tài)平衡能力時,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和表3),人體靜態(tài)平衡能力,它的強弱必須依賴于機體各功能器官的共同整合,也就是說,前庭、本體感覺、視覺和小腦共同發(fā)揮作用的結果。其中,能夠感知頭部角速度和線加速度,而且能夠把人體周圍相關感覺作為信號傳向神經中樞的是前庭器官,然后通過中樞神經再去控制和調節(jié)相關動作骨骼肌張力大小的變化,從而保證動作發(fā)生的準確性。而本體感覺,主要接受來自本體感覺器官感知人體各環(huán)節(jié)的空間位置、運動方向以及肌肉收縮情況等信息。它主要傳遞方式是通過感覺傳導通路向上傳遞,從而為腦部神經元對動作的分析奠定了基礎。視覺的作用,主要是對周圍環(huán)境信息的攝入,以及感知正確的運動方向。小腦也是維系平衡的重要器官,它通過與大腦、腦干和脊髓之間豐富的傳入和傳出聯(lián)系,參與軀體平衡和肌緊張調節(jié),以及隨意運動的協(xié)調。
在平時運動過程中,人體視覺系統(tǒng)將周圍信息捕捉并收集起來,通過視覺通路傳遞到視覺中樞,從而為人體提供了周圍環(huán)境及身體運動方向的信息。長期的訓練環(huán)境下,使視覺系統(tǒng)捕捉功能越來越強,信息的獲得更加準確。我們知道前庭覺是維持平衡、感知機體與周圍環(huán)境相關的主要結構,包括3個半規(guī)管感知人體角加速度運動和橢圓囊、球囊(耳石器)感知瞬時直線加速運動。它向中樞傳遞加速度信息,感覺頭部在空間的位置,再由前庭運動系統(tǒng)調節(jié)眼位保持清晰的視覺,調節(jié)有關骨骼肌張力,保持頭位及正確姿勢。3種感覺信息在包括脊髓、前庭核、內側縱束、腦干網狀結構、小腦及大腦皮層等多級平衡覺神經中樞中進行整合加工,經C運動纖維傳出的沖動調整梭內肌纖維的緊張性。頻繁的活動課運動中單腳擊打強調的是整個機體在平衡的基礎上迅速出擊,此時經A運動纖維發(fā)放的沖動調整腿部骨骼肌的收縮或放松,這種調整的準確性是隨著訓練的熟練程度而逐漸加強的。同時,相關文獻中指出下肢肌力的大小也是影響學齡兒童平衡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戴昕在相關研究中指出,下肢肌肉力量的大小對青少年的動態(tài)平衡能力有影響,二者存在著高度相關性,但是對其靜態(tài)平衡能力沒有顯著的影響。該文主要研究頻繁的活動課對學齡兒童靜態(tài)平衡能力的影響,所以沒有將下肢肌力作為其中的一個影響因素考慮。
[1]Hrysomallis C.Balance ability and athletic performance[J].Sports Medicine,2011,41(3):221-232.
[2]Perrin P, Deviterne D, Hugel F, et al.Judo, better than dance, develops sensorimotor adaptabilities involved in balance control[J].Gait & Posture,2002,15(2):187-94.
[3]張陽,張秋霞.功能性踝關節(jié)不穩(wěn)者的靜態(tài)平衡能力[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3,17(35):6287-6292.
G804.49
A
2095-2813(2015)09(c)-001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7.012
蘇州市體育局體育科研局管課題,課題編號:TY2015-307。
馬金花(1984,1—),女,漢,江蘇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龐爾江(1988,5—),男,漢,山西懷仁人,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生物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