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波
[摘 要]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最普遍的教學工具,而識圖能力培養(yǎng)是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識圖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能否學好地理的關鍵。與老教材相比,新教材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圖文并茂,有許多課文是以圖為主體,各種地理圖表中儲藏著大量的信息。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通過觀察和閱讀地理圖表獲取信息的能力是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離開了地理圖表的地理學習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地理學習。本文結(jié)合自身近年的教學實踐和經(jīng)驗,針對如何培養(yǎng)高學生的識圖能力,以便提高他們的地理素養(yǎng)和解答題能力進行了剖析。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識圖能力;教學三步驟;描圖法;繪圖法;切圖法
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是地理信息的有效載體,其所表達的內(nèi)容是相當豐富和廣泛的,凡是地理中具有空間區(qū)域分布的任何現(xiàn)象,都可以通過地圖加以表現(xiàn),這就決定了地理教學中地圖應用的廣泛性和不可替代性??v觀這幾年的高考試題,圖像考查是地理高考題的主要特征,基本上每個題都需要圖表輔助(即使是沒有圖表的題也需要借助自己記憶中的“圖”作答),所以才有“無圖不成題”的說法。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識圖能力是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任務。
一、利用各種圖像信息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興趣
學生有沒有學習熱情和興趣,對每個科目來講都至關重要。有些學生不愿意學習地理,是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地理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每年我國都會發(fā)生一些重大的自然災害,比如洪澇、干旱、臺風、寒潮、泥石流、滑坡、地震等,都是地理所學習的重要內(nèi)容,它時刻影響我們的生活,在必要的時候,擁有豐富的地理知識,不但可以保護我們自己,而且可以保護我們身邊的人,所以我們要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地圖是地理學習重要的工具,是地理知識信息的又一載體。地理教學中,教師能否準確而及時地利用地圖這一教學工具,如何在短時間內(nèi)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教師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也是學生能否輕松地學到知識的關鍵。
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先從視覺入手,精美的圖片在色彩上極大地吸引了學生,讓學生從枯燥的文字中跳出來,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讀圖興趣,加深對所學知識點的理解,有了學習地理的熱情之后,課堂教學可以說已經(jīng)成功了一半。比如在教學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時,利用美麗的地貌景觀圖片,可以有效地豐富課堂教學,我們可以用桂林山水這一景觀做一典型的講解,桂林山水就是石灰?guī)r地貌在老年期的典型代表,在南方亞熱帶地區(qū),氣候濕潤,降水較多,碳酸鈣與水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不斷侵蝕,最終形成喀斯特地貌在老年期的面貌,一個個的孤峰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桂林山水,學生欣賞美麗的自然景觀的同時也學到地理知識。另外,一些枯燥的理論知識如果有相應的圖片展示,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對于生活中常見的臺風是如何形成的?學生比較好奇,其實就是對高中地理中氣旋學習,從單純的畫圖講解(如圖1),氣旋中心氣壓為低氣壓,四周氣流流向中心,加上地轉(zhuǎn)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轉(zhuǎn),最終形成逆時針方向的旋轉(zhuǎn)氣流。我們生活中的臺風就是氣旋的最具代表性的實例,通過播放臺風的遙感影像讓學生清晰地了解臺風的形成原理,以及它的危害和預防措施,單純講解可能枯燥,在講解知識點的同時配以相應的圖片不僅可以讓學生學到理論知識,一目了然,而且可以加深學生對氣旋這一知識點的理解,甚至對氣旋圖的繪圖也會簡單一些。
所以,在地理教學中,視覺刺激產(chǎn)生的興趣比起聽覺刺激產(chǎn)生的興趣更快,印象更深刻,必要時會發(fā)揮很大的作用。教師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利用有代表性的圖片,引起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探究活動,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對未知世界的探究興趣,學習地理也變得輕松,學生也變得愿意學習這門學科。
二、在教學中貫穿識圖能力培養(yǎng)的三步驟
我在教學中采取“三步走”的方法訓練學生的識圖能力。具體步驟是:第一步,“文圖對照法”,就是引導學生在精讀課本時不要只注重文字,而是要對照課本地圖、表格或地圖冊圖表理解課本內(nèi)容;第二步,“圖文對照法”,也就是在讀完課本后讓學生看著有關圖、表說出課本中的相關內(nèi)容,如果說不出來就再回過頭去看課本文字描述,其目的是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的識圖能力,逐漸使學生的學習重點和注意力從課本文字向相關圖、表轉(zhuǎn)移,逐漸增強學生的識圖能力;第三步,“棄文讀圖”,這個步驟是讓學生把課本知識全部轉(zhuǎn)移到相關圖、表中,看著圖、表說出有關內(nèi)容,最終把知識全部落實到圖、表中。通過這幾年在教學中的實踐,其效果比較可觀。
三、識圖能力培養(yǎng)的一些嘗試
(一)描圖法。這種方法主要用在學生學習地理的初期,由于學生缺乏繪圖能力,我們只能在高一地理教學中讓學生準備繪圖紙,然后把繪圖紙蒙在課本或者地圖冊的相關圖上,描一些重要的圖(如太陽光照圖、洋流分布圖、全球氣壓帶風帶分布圖等),通過描圖來培養(yǎng)學生的繪圖、識圖、用圖能力,同時也強化了相關的知識。如果學生的圖描得相當不錯,我們還可以把它貼在教室里或者在課堂上當堂展示,這樣做既鼓勵了學生,還可以在教室中創(chuàng)造地理學習的氛圍,可以說是一舉多得。這幾年我用得較多的地圖冊是譚木主編的《新課標中學地理圖文詳解》和王樹聲主編的《學習與考試圖冊》,這兩本圖冊學生反映都不錯。
(二)繪圖法。地理學習中繪制一幅圖,其價值抵得上讀十幅圖。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學的高二和高三階段,學生已經(jīng)通過高一階段描圖訓練具備了一定的繪圖知識,教師可指導學生根據(jù)各種信息來繪制不同類型的圖表(如坐標圖、等值線圖、餅狀圖等)。學生學會了制作圖表,也就基本上會識圖、用圖了。在此基礎上,教師要經(jīng)常引導學生自覺從地理素材中提取信息進行制圖,并加以分析,使學生的識圖能力進一步提高,尤其是結(jié)合練習中的一些習題教會學生繪制地圖。
(三)“切圖法”。讀圖能力的高低,是地理考試成敗的關鍵。區(qū)域圖往往是答題的門檻,對于順利答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學習區(qū)域地理時,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涉及的地區(qū)和知識點很多,很多區(qū)域圖學生不會識別。針對這種狀況,我在教學中讓學生采取“切圖法”閱讀區(qū)域地圖,識記有關內(nèi)容。其做法是:讓學生把一幅較大的區(qū)域圖根據(jù)圖上現(xiàn)有的經(jīng)緯線劃分成由相鄰兩條經(jīng)線和緯線組成的若干小塊,然后每天讀一小塊,詳細了解每一小塊區(qū)域中的自然、人文地理狀況,最后積少成多,讀完全圖。這樣識圖的好處就是學生可以比較詳細地識記較小范圍內(nèi)的地理知識,增強識圖的針對性和區(qū)域感,更有利于鍛煉學生識圖時的細心、耐心和準確性,從而使學生在以后的考試中能準確地判斷局部地圖,正確作答,不斷提高學習成績。
總之,識圖是學好地理的必要手段,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地圖教學,培養(yǎng)學生識圖的習慣與能力,幫助每位學生不僅學會識圖、讀圖、析圖,而且要用好地理圖表、用活地理圖表,這既是學好地理的關鍵,又是提高學生能力和學習成績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