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富蘭克林·布萊克 彭嵩嵩 編譯
在1960年代,對于一個10歲大的男孩,我父親的實驗室勝過任何游戲機房。紅外線燈像龍的眼睛一樣發(fā)著光。離心分離機呼呼地旋轉著。一臺電冰箱大小的機器閃爍著紅紅綠綠的光芒,還能吐出一條紙舌頭,上面有外星人的密碼。
父親是一位生物化學家,他在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管理一個實驗室,那里是政府在華盛頓特區(qū)之外的醫(yī)學研究中心。每逢星期六,我就跟著父親去上班,看他收集打印輸出的紙帶,調整牛角框眼鏡,然后從筆袋里抽出彩色鉛筆。
他經常和我母親談論關于他的同事們的消息:“阿克塞爾羅德的兒子參加了學校的戲劇表演?!薄翱贫鞑褓I了新車?!蔽乙詾樗麄冎皇撬氖烊?。其實他們不是一般人,他們的研究創(chuàng)造了現代世界。朱利葉斯·阿克塞爾羅德的發(fā)現促成了抗抑郁藥“百憂解”的發(fā)明。阿瑟·科恩伯格描述了DNA(脫氧核糖核酸)的結構。兩人都獲得了諾貝爾獎。父親渴望和他們一樣獲得不朽的榮耀。
我的父親是五個孩子中的長子,1917年出生在威斯康星州一個猶太移民家庭。父親于1942年獲得生物化學博士學位,然后他搬到芝加哥從事軍事醫(yī)學研究。他請求房東太太讓人每天早上叫醒他。一天早上他聽見敲門聲,打開門,看見一位棕色眼睛的黑頭發(fā)女士,她在原子彈項目工作。他們于1944年結婚。
1961年,全世界的生物化學家們云集莫斯科。在那次會議之前,父親學習了一年的俄語。他帶回家大約100張黑膠唱片,每天晚上他都播放。那些難以理解的外國腔調的詞語經常讓我在沙發(fā)上睡著。
1953年,在沃森和克里克發(fā)現了DNA(脫氧核糖核酸)的雙螺旋結構之后,全世界最杰出的科學家們競相研究遺傳密碼。馬歇爾·尼倫伯格也是如此,他也在父親那棟大樓里管理一間實驗室。尼倫伯格在那次莫斯科會議的四年前獲得了博士學位。
尼倫伯格和我的父親,看起來像是兄弟,一同前往莫斯科。在會議期間,父親用俄語和英語做了發(fā)言。
隨后,當尼倫伯格宣布他已經贏得了破譯遺傳密碼的競賽的時候,與會人都被震驚了。尼倫伯格成為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生化遺傳學分部的主管,然后他獲得了諾貝爾獎。
我的父親癡迷于同行的名望,他創(chuàng)立了一個理論,在我家里被稱為“問題”,是關于RNA(核糖核酸),也就是DNA的幫手?!皢栴}”耗費了他30年的時光。每次全家郊游最后都是回到實驗室去查看“問題”。在父親宣布說因為“問題”所以他沒有時間去度假之后,母親帶著我哥哥和我開始橫跨全國的巴士之旅。
他從未解出那個“問題”,諾貝爾獎委員會從未打來電話。2008年,父親在91歲去世時,自認為大獎已將他拒之門外,但我不那么看,父親一生如此執(zhí)著于科研,其實他已經獲得大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