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志紅 朱利月 葉莉 金海燕 郎燕芳
●護理園地
家庭肺康復護理對穩(wěn)定期COPD患者心肺功能的影響
俞志紅 朱利月 葉莉 金海燕 郎燕芳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是一種老年呼吸系統(tǒng)常見疾病,具有高致死率和高致殘率。隨著疾病進展,多數(shù)患者可出現(xiàn)全身多系統(tǒng)受累,包括運動受限、呼吸肌和四肢肌肉功能障礙、肺動脈高壓和營養(yǎng)不良等[1]。對于COPD穩(wěn)定期的患者,長期住院沒有必要,更會增加醫(yī)療負擔,故做好該人群的家庭康復治療和護理顯得十分重要。有研究表明,COPD康復離不開社區(qū)和家庭的積極參與,不僅能減少患者發(fā)病次數(shù),減輕疾病痛苦,同時能減少醫(yī)療支出,從生理及心理上提高患者生活質量[2-3]。本研究基于家庭肺康復(Home-based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HBPR)護理,應用6min步行試驗(6MWT)和心肺運動試驗(CPET),觀察穩(wěn)定期COPD患者心肺功能和運動耐力改善情況,現(xiàn)報道如下。
1.1 對象 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診斷明確的穩(wěn)定期COPD患者120例,其中男85例,女35例,年齡55~82(73.69±8.10)歲。納入標準:(1)符合2007年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的COPD診治指南[1,4]的診斷標準;(2)穩(wěn)定期的COPD患者,臨床穩(wěn)定期限定為4周內沒有急性發(fā)作或沒有改變治療方案。排除標準:(1)明顯的支氣管擴張、活動性肺結核、肺癌及其他限制性肺通氣功能障礙的患者;(2)合并其他嚴重的各系統(tǒng)疾病,如心、肝、腎等嚴重慢性疾病及惡性腫瘤的患者;(3)急性發(fā)作期患者及入選時因急性加重需住院治療的患者;(4)不愿配合和完全不能交流的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結合自愿原則,分為采用HBPR護理進行肺康復訓練的研究組(61例)和無專業(yè)指導的對照組(59例)。研究組男43例,女18例,年齡55~81(74.06±8.35)歲;BMI18.0~27.0(23.82±4.43),COPD病情輕度26例、中度23例、重度12例。對照組男42例,女17例,年齡55~82(73.33±8.10)歲;BMI18.0~28.0(23.39±3.65),COPD病情輕度25例、中度22例、重度12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BMI及病情程度方面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HBPR護理
1.2.1 呼吸康復訓練 (1)縮唇腹式呼吸訓練:用鼻吸氣、縮唇呼氣,即在呼氣時,收腹、胸部前傾,口唇縮成吹口哨狀,施加一些抵抗,使氣體通過縮窄的口型緩緩呼出。吸呼時間比為1∶2~3,每次訓練15min,呼吸7~8次/ min;(2)加壓深呼吸訓練:取平臥位,保持身體正直、肌肉放松,將1 kg沙袋平放于上腹部靠近胸腔處,囑患者者勻速、緩慢深呼吸,吸氣時盡量將胸腹部沙袋頂至最高,呼氣時盡量使沙袋降至最低,每訓練2~3min休息2min,訓練時間10~15min/d;(3)阻力深呼吸訓練:取站位,保持身體正直、肌肉放松,先以最大肺容量深吸一口氣,然后將特制肺功能儀吹嘴緊扣嘴部,以最快速度用力呼氣,后自然吸氣,每次訓練l0~20次,以訓練后頭不暈為宜;(4)轉體拍胸訓練:取站位,兩臂自然下垂,肌肉放松,自然呼吸,兩手隨身體旋轉拍打胸、背部,每次持續(xù)2~5min,訓練的時間5~10min/d;(5)放松練習:雙上肢前屈后伸,交替練習;雙上肢自然垂于體側,身體向兩側轉動伴上肢緩慢轉動甩臂,每次5min,訓練時間45~60min/d。
1.2.2 健康教育 講解COPD相關知識,使患者正確認識自身疾病,主動配合康復訓練。告知HBPR注意事項,尤其是老年人,記憶力減退,依從性差,每周1次有重點的講解,做到健康教育個體化,保證療效。
1.2.3 社會心理支持和營養(yǎng)干預 由于COPD患者疾病多遷延不愈,并逐年加重,往往有嚴重并發(fā)癥,影響工作及生活,精神上非常痛苦,易產(chǎn)生焦慮情緒,失去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為此特別需要家庭成員的關懷和給予飲食、起居等各方面的照顧?;颊咭烁邿崃?、高蛋白、高維生素、清淡易消化飲食,多食水果及蔬菜,少食多餐,在沒有心功能衰竭的情況下盡量多飲水,利于稀釋痰液;盡量減少食用含糖高的食品;同時根據(jù)檢測指標,補充鉀、鈉、氯、鈣、磷、鎂等的攝入,保證營養(yǎng)攝入;同時給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勵患者堅持呼吸訓練和有氧運動。
1.2.4 管理方法 患者在家中行HBPR 8周,要求患者做好康復訓練記錄,包括訓練內容和不適癥狀等。醫(yī)生或護士每周上門隨訪1次,檢查訓練方法是否正確、是否滿足訓練時間等并及時調整訓練方法。
1.3 評估方法 兩組患者在入組時及8周后均行6MWT、CPET、常規(guī)肺功能檢查。具體方法:6MWT時,患者戴上遙測型CPET儀器(意大利COSMED遙測型K4B2心肺運動檢測儀)。場所選擇病房走廊固定平地,總長30m,每5m標注一個刻度,盡自己能力盡快來回步行6min,記錄6min總的步行距離。肺功能檢查儀為Jaeger MS-PFT型(德國YAEGEA公司)。
1.4 觀察指標 (1)肺功能指標: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氣率(FEV1/FVC)、第一秒用力呼氣量占預計量的百分比(FEV1/pre%);(2)CPET指標:最大耗氧量(VO2max)、公斤體重攝氧量、代謝當量、無氧閾值(AT)、通氣量(VE)等;(3)6MWT結果:6min步行距離(6MWD);(4)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5)急性加重患者人次數(shù)、入院人次數(shù)及平均住院天數(shù)。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肺功能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肺功能比較
由表1可見,干預前研究組患者與對照組心肺功能指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均P>0.05),研究組患者HBPR干預8周后,心肺功能指標較干預前均有顯著改善(均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亦有統(tǒng)計學差異(均P<0.05);對照組患者心肺功能指標8周前后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均P>0.05)。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6MWT結果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6MWT結果比較
由表2可見,研究組患者HBPR 8周后,6MWD較干預前明顯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差異亦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6MWD 8周前后比較略有改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ADL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ADL評分比較
由表3可見,研究組患者HBPR 8周后,日常生活能力明顯改善,與干預前比較,ADL評分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差異亦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8周后ADL評分無明顯改善,與干預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患者終點觀察指標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終點觀察指標比較
由表4可見,研究組患者HBPR 8周后,同期急性加重人次數(shù)減少,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入院人次數(shù)較對照組明顯減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平均住院天數(shù)較對照組明顯減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COPD是一種以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為特征的肺部疾病。全世界約有2.7億COPD患者,發(fā)達國家患病率為5%~15%,我國COPD患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趨勢,是我國城市居民死亡的第4大原因[5]。COPD常伴有全身多系統(tǒng)慢性病變,可累及骨骼肌等肺外組織,導致呼吸肌等全身肌肉功能障礙[6],肌力和耐力下降,患者出現(xiàn)呼吸困難、運動耐力下降及不能有效排痰等表現(xiàn)。COPD多見于老年人,給患者和家庭帶來沉重負擔,嚴重影響患者的舒適度和生活質量。肺康復護理需多學科團隊協(xié)作以改善COPD患者心肺功能和生活質量,維持病情穩(wěn)定[7]。HBPR護理同樣需要團隊合作,包括醫(yī)生、護士、康復治療師、患者和家屬積極參與。
本研究針對穩(wěn)定期的COPD患者,進行HBPR護理8周,每周1次由醫(yī)護人員上門指導和管理,通過指導并強化呼吸康復訓練,如縮唇腹式呼吸訓練、加壓深呼吸訓練、阻力深呼吸訓練、轉體拍胸訓練、放松練習等,以改善心肺功能和運動耐力。HBPR護理是綜合性呼吸康復方案,從評估到康復,包括患者的心肺功能評估、呼吸康復訓練、健康教育、社會心理支持和營養(yǎng)干預及管理等,注重團隊協(xié)作并體現(xiàn)個體化的原則。在評估方面,本研究采用6MWT、CPET檢測及常規(guī)肺功能檢查,通過FEV1、FEV1/FVC、FEV1/pre(%)、VO2max、公斤體重耗氧量、METs、AT值、VE及6MWD等指標的測定,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干預后心肺功能、6MWD及日常生活能力較干預前明顯改善,且優(yōu)于對照組。由此可見,HBPR對穩(wěn)定期COPD患者肺康復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目前我國COPD穩(wěn)定期患者康復治療未引起患者和家屬的重視,該人群因COPD急性加重而住院,大大加重醫(yī)療負擔。本研究結果顯示經(jīng)過HBPR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住院次數(shù)和平均住院天數(shù)明顯減少,一方面減少了醫(yī)療支出及家庭負擔,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Fernanda等[7]研究也發(fā)現(xiàn),HBPR兩周1次的監(jiān)督管理,對COPD患者控制臨床癥狀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干預組改善了呼吸耐力,在干預期間根據(jù)每天的康復計劃完成訓練,患者沒有癥狀的加重。本研究通過對研究組實施HBPR護理,使患者能在家里完成肺康復訓練,學習肺康復自我訓練方法,并取得家屬配合,做好自我管理,每周1次上門面對面的指導,訓練前評估,呼吸訓練后復查,明顯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和滿意度,最終使患者心肺功能明顯改善,使患者獲益。這表明HBPR護理對COPD穩(wěn)定期患者改善心肺功能是有效的。由于本研究組患者多數(shù)為保健對象,有相對豐富的醫(yī)療資源,但HBPR護理對醫(yī)護人員的配備要求較高,要在社區(qū)完全推廣,還需要完善更多的社會資源,逐漸培養(yǎng)醫(yī)護人員團隊專業(yè)素質和患者及家屬的意識,使更多的患者獲益。
[1]顧為麗,陳榮昌.呼吸訓練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復治療中的應用[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2,35(12):946-948.
[2]Nici L,ZuWallack R.An official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workshop report:the integrated care of the COPD patient[J].Proceedings of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2012,9(1):9-18.
[3]Casas A,Troosters T,Garcia-Aymerich J,et al.Integrated care prevents hospitalisations for exacerbations in COPD patients[J]. Eur Respir J,2006,28(1):123-130.
[4]武偉華,陳冉,孟玲,等.6分鐘步行試驗、BMI及MMRC對評價COPD病情嚴重程度的意義[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13,34(10):740-743.
[5]胡大一,王寧夫.心肺功能診斷治療學[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1:133-152.
[6]Gosselink R,Troosters T,Decramer M.Distribution of muscle weakness,patients with stable e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J Cardiopulm Rehabil,2000,20(6):353-360.
[7]Fernanda D D,Luciana M M,Graziela A S,et al.Home-based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PD,2013,8:537-544.
2014-09-25)
(本文編輯:李媚)
浙江省醫(yī)藥衛(wèi)生一般研究計劃(2014KYA005)
310013 杭州,浙江醫(yī)院干部保健科(俞志紅、葉莉、金海燕、郎燕芳),康復治療中心(朱利月)
朱利月,E-mail:liyue_zh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