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艷
摘要:現(xiàn)在農(nóng)村中學音樂教學的現(xiàn)狀是:中學生喜歡流行音樂甚于音樂課。這從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我們現(xiàn)行的音樂教材有不足之處:內(nèi)容陳舊、資料不完備、經(jīng)典音樂普遍技巧深奧、跟不上時代和學生發(fā)展的要求。根據(jù)《中學音樂新課程標準》的指導方向:開拓學生音樂視野,體驗音樂的多元化。我們音樂教師如果能抓住學生熱衷傳唱流行歌曲這一契機,在中學音樂教學中有效融入流行音樂元素,讓一些好的流行歌曲為我所用,那么音樂課就一定能“火”起來。
關鍵詞:流行音樂 選材 音樂課
一、選材——比較、篩選
選擇符合中學生身心特點的流行音樂激活學生、引導學生與流行音樂交流、對話。流行音樂同文學作品一樣,是生活的真實反映,通過歌手演唱來宣泄自己的情感,表達了演唱者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追求。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對歌曲進行比較、篩選,可以適當圍繞積極向上的作品,表現(xiàn)親情、友情、愛國的來選曲。并且教師自己要會唱,既能促進教師的再學習,又能縮小師生間的距離,更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感恩的心》、《懂你》讓學生懂得愛、珍惜愛;《中國人》、《龍的傳人》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陽光總在風雨后》、《真心英雄》可以引導學生正確面對成長的挫折,奮起直追,變的堅強勇敢。同時,我們音樂教師還要不斷創(chuàng)新,把不同風格的流行音樂引入我們的音樂課堂,這樣更加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為學生熱愛音樂這門藝術以及熱愛我們的美好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討論與評價——引導學生欣賞作品,提高審美意識
中學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他們追求美,渴望美,在身心發(fā)展方面,存在許多要求,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有責任通過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正確引地導他們發(fā)現(xiàn)美、體驗美。這既滿足了青少年成長中的內(nèi)心需求,又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了解、分析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歌詞、音樂風格。很多優(yōu)秀的流行歌曲的歌詞,語言猶如散文詩歌一樣精美簡練,比如學唱《我們曾在一起》、《明天你好》時不妨讓學生分析討論個透徹,學會自己鑒別欣賞音樂。再如在給學生播放邁克爾·杰克遜的《地球之歌》的MV時,極其深刻的內(nèi)容,非常有感染力的歌唱,以及發(fā)人深省的畫面等等,對學生的心靈真是一個不小的震撼,更加深化了學生保護生命、珍愛生命的意識。還有在欣賞韓紅的《天亮了》時,先給他們講解這首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那段悲慘的故事,然后再聽賞——小組討論——對音樂作品進行評價——說出喜歡的理由,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讓學生對流行歌曲的一時沖動的感性認識很快進入到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就像《天亮了》學生自己評價完后已經(jīng)熱淚盈眶,再唱起來更能體味其中的滋味,起到感受美、凈化心靈的目的,比起空洞的說教效果要好得多。
評價是教師與學生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也是提升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重要步驟。教師首先讓學生把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感受用恰當?shù)囊魳沸g語表達出來,教師在肯定學生回答的同時,再加以積極的引導,因為他們在青少年成長期有很強的自尊心,對他人的評價非常敏感,他們在受到肯定和贊賞時,內(nèi)心深處會產(chǎn)生強烈的滿足感。這樣學生鑒賞歌曲的信心和能力就會和教師產(chǎn)生共鳴,學生的審美意識就會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得到不斷提高。
三、充分合理利用流行歌曲與音樂課堂教學目標結合
優(yōu)化整合音樂課堂教學形式,充分合理利用流行歌曲與課堂音樂教學目標緊密結合,相互滲透,為我所用。流行音樂進課堂,應利用中學生熟悉流行音樂旋律的特點圓滿完成教學目標。比如教材要求學生通過欣賞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劇《天鵝湖》的選段,達到熟悉其主旋律的目的,走近古典音樂,開拓學生音樂視野的目的。學生不愿意聽,筆者就播放了臺灣流行歌曲組合SHE的一首《REMEMBER》其主旋律就是《天鵝湖序曲》的主題音樂,學生紛紛跟唱起來,趁熱打鐵,利用多媒體教學把歌曲的主旋律部分投到屏幕上,與《天鵝湖序曲》的主題音樂相比較就會發(fā)現(xiàn)兩者是一樣的,學生在熱唱流行歌曲的同時,《天鵝湖序曲》的主旋律就牢牢印在了腦海中,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也就順利完成了。再比如S H E的《我不想長大》這首歌曲中的一部分旋律是莫扎特的《g小調(diào)第四十交響曲》第一樂章的主題。兩者對比可見,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不是對立的,許多流行歌曲中經(jīng)典旋律都借鑒古典音樂。我們在傳唱流行歌曲的同時,更要關注古典音樂。一定要有目的地選擇與課堂教學最緊密的優(yōu)秀作品,這樣才能達到豐富教學內(nèi)容的目的。我們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也發(fā)揮了藝術教育的影響,領略了不同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帶給我們的不同的藝術享受。
四、流行歌曲給音樂教學“輸血”的同時,呼吁“造血功能”
在強調(diào)健康向上的流行歌曲進課堂的同時更要呼喚校園歌曲,形成以校園歌曲為主、流行歌曲為輔的音樂教育環(huán)境。校園歌曲就是根據(jù)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和心理發(fā)育特點而創(chuàng)作的貼近學生校園生活和學生心境的歌曲,能讓學生唱出青春、唱出夢想,在緊張的學習之余,緩解壓力、發(fā)展自我。為了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建議中學音樂教材選編一些積極、陽光的流行歌曲,如《我們曾在一起》、《明天你好》、《隱形的翅膀》、《真心英雄》等,更盼望廣大作曲家創(chuàng)作出符合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優(yōu)秀校園歌曲,讓學生在屬于自己的歌曲中快樂歌唱、健康成長。到那時,我們的音樂課就會成為學生的“搶手貨”。
總之,作為一名初中音樂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恰當融入流行音樂元素,讓學生在這樣的課堂學習中,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讓學生在有限的45分鐘內(nèi),享受各種音樂藝術類型給他們帶來的快樂。讓美妙動聽的音樂伴隨孩子們成長,音樂課就一定能“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