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永強 山西省交城縣洪相鄉(xiāng)衛(wèi)生院 030500
中醫(yī)藥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的臨床觀察
賈永強 山西省交城縣洪相鄉(xiāng)衛(wèi)生院 030500
目的:觀察在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的治療中中醫(yī)藥的實際療效。方法:將我院收治的100例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采用中醫(yī)藥進行治療,對照組采用西藥三聯治療法,所用藥物為阿莫西林、甲硝唑及奧美拉唑,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觀察組治愈率為54%,總有效率為82%,對照組治愈率為52%,總有效率為82%,兩組治愈率、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過程未見不良反應,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8%,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醫(yī)藥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療效確切,無明顯的不良反應發(fā)生,值得臨床上進一步推廣使用。
中醫(yī)藥 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 治療效果
幽門螺桿菌(Hp)是一種感染性極強的細菌,可以通過“口-口”或“糞-口”傳播,危害遍及全球,是胃炎以及消化性潰瘍的重要原因。據統(tǒng)計,我國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高于50%,如所感染的菌體帶有病毒,就會發(fā)病,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嚴重者會因腸胃疾病死亡[1]。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在臨床上可選用西醫(yī)或中醫(yī)進行治療,為了觀察中醫(yī)藥治療該病的實際效果,為臨床用藥提供參考,現對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患者進行分組治療,對比觀察其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觀察對象均為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患者,共1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所有患者在尿素[14C]呼氣監(jiān)測中均顯示為Hp陽性感染。觀察組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19~67歲,平均年齡(48.3±13.7)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6.5年。經相關檢查確診:慢性胃炎23例,胃食管反流病9例,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17例,胃癌1例。觀察組患者根據我國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療標準》的相關規(guī)定,劃分為肝氣犯胃型(14例),脾胃虛寒型(10例),肝胃郁熱型(11例),陰虛胃燥型(15例)。對照組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20~66歲,平均年齡(49.1±12.9)歲,病程最短4個月,最長6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參照《中西醫(yī)臨床消化病學》的診斷標準,入選本次觀察的患者須符合以下條件:(1)經胃鏡檢查確診為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胃炎、十二指腸炎,檢查的時間需在半個月以內。(2)經胃竇或胃體取活體樣本行尿素酶試驗及Wathin-Starry銀染色,兩項為陽性。(3)參與治療前的半個月內未曾使用抗?jié)兯幤芳翱股?。?)患者中無胃手術史,無幽門梗阻史,無穿孔史。(5)入選患者均無心、肺、肝、腎方面功能不全的疾病[2]。
1.3 治療方法 本文中,觀察組采用中醫(yī)藥進行治療,肝氣犯胃型患者施柴胡舒肝散治療,藥方為:醋炒陳皮10g、柴胡10g、川芎10g、麩炒積殼10g、芍藥10g、炙甘草3g、香附10g;脾胃虛寒型施扶陽益胃湯治療,藥方為:干姜(炮)9g,人參、草豆蔻、炙甘草、官桂、白芍藥各6g,陳皮、白術、吳茱萸各10g,黑附子(炮、去皮)11g,益智仁3g,蒲公英3g;陰虛胃燥型采用加味麥門冬湯進行治療,藥方為:麥冬15g,人參、生山藥各12g,清半夏、白芍、丹參各9g,甘草、生桃仁各5g,大棗3枚。肝胃郁熱型采用化肝煎合左金丸治療,藥方為:浙貝、海螵蛸、蒲公英各13g,白芍、丹皮、郁金各10g,青皮、澤瀉各9g,陳皮、生山梔、黃連、川楝子各6g、吳茱萸、沉香各2g。所有中藥基本方隨癥加減,用水220ml,煎至180ml,每方藥連續(xù)水煎2次,將2次所得湯藥混合后平分成2份,于每日早上及下午服用。對照組行西藥三聯治療法,所用藥物為阿莫西林、甲硝唑及奧美拉唑,用量依次為0.9g/次、0.5g/次、20mg/次,每天服用2次。兩組患者均以15d為1個療程,2個療程后觀察比較兩組療效。
1.4 療效判定標準 以胃反酸、胃痛等癥狀消失,尿素[14C]呼氣監(jiān)測Hp值顯示陰性為痊愈;以胃反酸、胃痛等癥狀好轉,尿素[14C]呼氣監(jiān)測值下降為有效,以臨床癥狀及尿素[14C]呼氣監(jiān)測均無變化或惡化為失效。以痊愈及有效比率為總有效率。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2%,痊愈率為54%,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0%,痊愈率為52%,兩組比較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治療過程中,觀察組無不良反應出現,對照組共出現不良反應9例,其中,胃腸道反應加劇3例,失眠4例,皮疹2例,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8%,發(fā)生率明顯高于觀察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中西醫(yī)藥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療效比較〔n(%)〕
經過反復臨床試驗,現已經證實幽門螺桿菌是腸胃疾病的主要病因,臨床上的主要診斷辦法為尿素[14C]呼氣測試和胃鏡檢查[3]。西醫(yī)上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以三聯療法(阿莫西林+甲硝唑+奧美拉唑)使用頻率最高,效果最好,但西藥治療價格相對昂貴,許多患者不舍得長期服藥,容易出現無法根治幽門螺桿菌的問題,加上西藥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極高,本次觀察中,西藥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8%,主要表現為失眠、腸道反應加劇和皮疹,給患者的治療帶來了一定的痛苦,這也是患者中途放棄治療,導致疾病得不到徹底根治的重要原因[4]。
為尋找更適合的治療辦法,我院在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的治療上,采用中醫(yī)藥進行治療,在臨床試驗中,筆者發(fā)現中藥組方治療比單味藥物治療療效更好,于是,在對胃病辨證分型的基礎上使用中藥組方對證治療,所得療效確切,無不良反應出現。治療中,針對肝氣犯胃型患者使用柴胡舒肝散進行治療,該藥劑以柴胡、陳皮、川芎為主,以達到和胃止痛、抗炎抗菌、舒肝和氣的功效;脾胃虛寒型使用扶陽益胃湯進行治療,藥劑中干姜、官桂驅寒扶陽,人參、甘草健脾益胃,陳皮理氣,芍藥止痛,蒲公英解毒,諸藥合用以達益胃和氣,驅寒扶陽之功效;陰虛胃燥型采用加味麥門冬湯進行治療,以達養(yǎng)陰益肝,潤燥益胃的功效;肝胃郁熱型采用化肝煎合左金丸治療,以達清熱解郁,柔肝止痛的功效。
由此可見,使用中藥組合方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治療效果確切,加上中藥價格便宜,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推廣使用。
[1]劉建明.中藥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的療效觀察〔J〕.光明中醫(yī),2012,5(75):121-122.
[2]朱軍軍,李祥興.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調查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1,14(18):75-76.
[3]牟太琴,溫悅,昊寒寅,等.中西醫(yī)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研究近況〔J〕.中國藥房,2010,21(23):2192-2194.
[4]徐招生.中醫(yī)藥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的療效〔J〕.健康之路,2013,12(10):537-538.
(編輯羽飛)
R573.1
B
1001-7585(2015)22-3077-02
201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