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晶
小學語文教材選入的課文,語言洗練,文辭優(yōu)美,內(nèi)涵豐富。它們以生動的筆觸、形象的描寫和真摯的感情,展現(xiàn)了一個個鮮活的畫面。教師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泉城》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中的一篇寫景的文章。全文以優(yōu)美的詞語、貼切的比喻、豐富的聯(lián)想和富有氣勢的排比,生動、逼真地描寫了濟南名泉的奇麗景色。文章“好詞”紛呈,“佳句”迭現(xiàn),“精段”連篇。教師應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這些特點,深入理解文本,獲得自主發(fā)展。
一、學習“好詞”,打下基礎
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閱讀文章的教學,它培養(yǎng)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和理解文章的能力。詞語是文章的組成部分。詞語教學是相伴于閱讀教學而出現(xiàn)的。所以,學習、理解課文,要從最基本的詞句入手。語文教學的實踐告訴我們,關鍵詞語理解得越充分,課文理解也越深刻,語文課的性質(zhì)體現(xiàn)也越充分;反之,就會出現(xiàn)“架空分析”,課文理解就浮淺、模糊,其教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泉城》中使用了大量的“好詞”,準確地理解它們,是學生正確理解課文的重要基礎。如學習“清澈見底”時,我們可引導學生先分別理解:“清澈”是水非常清的意思;“見底”是說可以看到水底?!扒宄阂姷住钡囊馑季褪牵核浅G?,可以看到水底。在課文中是指珍珠泉的水非常清,可以看到泉池的水底。理解了這個詞,學生就很容易把握珍珠泉泉水清澈的特點了。
二、理解“佳句”,把握特點
句子是組成文章的材料,從閱讀的角度講,只有理解了句子的意思,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只有理解句子的意思,才能認識句子的表達功能,也才能真正理解課文。而對“佳句”的理解則是重中之重,因為它直接關乎到學生對課文學習重點和難點的掌握?!凹丫洹奔词侵冈娢闹芯实恼Z句或美妙的詩文。
“佳句”疊現(xiàn)是《泉城》一課一個很重要的特點。為了形象地描寫濟南四大名泉的特點,作者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通過一個個精彩的“佳句”,展示了這些名泉各具特色的景象,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細細品讀,回味無窮。如:“在陽光的映照下,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斷忽續(xù),忽急忽緩,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們拎到水面上來”具體地寫出了珍珠泉的“清澈見底”;“泉水便從‘老虎的口里不斷地噴吐出來”則生動地寫出了黑虎泉的“水聲喧騰”、“晝夜不息”;而“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還粗的清泉,‘咕嘟咕嘟的從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則更是形象地描繪了趵突泉泉水噴涌、氣象萬千的特點。
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布置學生以比喻和排比的手法描寫自己參加課間活動或陽光體育活動的情景。通過讀與寫的有機結(jié)合,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品讀“精段”,體驗情感
閱讀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活動。閱讀的過程是閱讀主體通過特定的心智活動,在自己的腦海中建立文本的言語與生活之間對應關系的過程。建立這樣的對應關系,必須以學生對文本的準確理解為基礎——這里的理解,既包括他們對文本基本意思的掌握,也包括他們對其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的真切體驗與感受。而他們對重點段落、精彩段落的理解和掌握又顯得尤其重要——這對他們理解全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泉城》一課有多個精彩段落,尤其是第一自然段的描寫,真可謂是先聲奪人,引人入勝。這一段中的一組排比句,形象生動地描寫了泉城濟南的泉的不同意境:“有的白浪翻滾,好像銀花盛開”寫出了泉水波浪的翻騰;“有的晶瑩剔透,好像明珠散落”表現(xiàn)了泉水的晶瑩閃亮;“有的聲音洪亮,聽起來如虎嘯獅吼”突出了泉水的如虹氣勢;“有的聲音低細,聽起來如秋雨瀟瀟”則展現(xiàn)了泉水的細水綿綿。教學時,我們一定要通過指導學生以高低錯落、聲情并茂的朗讀,使其不僅感受到泉城濟南的迷人風光,還能體會到文章字里行間所蘊含的豐富情感,感受作者筆觸之間所飽含的贊美泉城濟南、贊美自然風光、贊美祖國美景的無限深情,從而激發(fā)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地位和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從某種意義上講,語文教學的成敗取決于閱讀教學是否有效。在語文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在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深入鉆研課文特點的基礎上,從學習“好詞”、理解“佳句”、品讀“精段”入手,引導學生加深理解,強化體驗,熏陶情感,啟迪思維,以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作者單位:江蘇海安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