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忠琴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內容往往沒有被學生消化、吸收,學生智力與能力難以形成。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教學內容,沒有經過學生認真思考、理解造成的。我們語文教師必須想辦法改變這種現(xiàn)狀,所學內容不能囫圇吞棗,必須讓學生認真思考、理解所學內容,在理解中慢慢消化、吸收。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思維能力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4)02-0115-01
閱讀教學要重視智力發(fā)展,因為智力的基礎是知識,然而它的核心卻是思維。不經過思維的知識,是不可能被消化以至吸收的,更不可能轉化為智力與能力。如何把閱讀教學與學生智力發(fā)展和思維能力培養(yǎng)相結合,使自己在教學中能自覺地有計劃地對學生加強思維能力的訓練,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體會談幾點淺見:
一、加強語言訓練,啟發(fā)學生思維
思維和語言是統(tǒng)一體的兩個方面。離開了思維,則不能發(fā)展語言;離開了語言,思維則沒有什么意義。新頒發(fā)教學大綱中要求“注意積累語言材料”,因此,閱讀教學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注意憑借課文的語言文字的教學與訓練來實現(xiàn)。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記金華雙龍洞》一課中有這樣一段話:“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蔽沂谡n時先讓學生理解“溪聲變調子”是什么意思后,便提出一個問題:“溪聲為什么時時變換調子?看誰能從語句之間意思的聯(lián)系方面進行回答?!蔽乙龑W生通過多讀善思,使他們弄清楚了這段話中的層層關系——溪聲變調子是因為溪水有緩有急;溪水有緩有急是因為溪流有寬有窄;溪流有寬有窄是因為山勢的坡度有髙有低。學生在搞淸楚了“溪聲”、“緩急”、“寬窄”、“山勢”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后,理解了課文,認識了課文所描述的事物。為了加深鞏固學生對這種因果關系和事物聯(lián)系的理解與認識,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又設計了“因果倒置”換個說法的訓練。即“一路迎著溪流,溪聲時時變換調子,因為隨著山勢……”爾后,又啟發(fā)學生思考,誰還能換個說法?有的學生則說“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聲時時變換調子,因為溪流時而……”。這種借題(句)發(fā)揮的訓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所以,在訓練過程中,把字、詞、句之間的聯(lián)系同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結合起來,把理解意思和搞淸聯(lián)系結合起來;把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結合起來,通過“三結合”,既使學生讀熟了課文,發(fā)展了思維,又能使學生懂得快,記得牢,遣詞造句時變得靈活。
二、狠抓忽略問題,培養(yǎng)思維能力
學生在學習中,對明顯的、表面的問題容易發(fā)現(xiàn),對課文重點部分也知道要細讀,但往往會忽略對文章的開頭、結尾的一些結構知識和寫作上的一些表現(xiàn)方法。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看圖學文《伏爾加河上的纖夫》一課的開頭,先對這幅圖的背景作了描寫。圖上背景的意義,文中描寫背景的目的,學生是不會注意到的。但是要讓學生理解畫家列賓創(chuàng)作這幅畫的意圖,理解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對開頭的背景描寫的理解是不應忽略的。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弄淸課文開頭描寫了伏爾加河上的哪些景物,是怎樣描寫的以后,我設計這樣的問題:既然課文是寫纖夫的沉重勞動,苦難的生活,為什么文章開頭還要用兩行半文字來描寫伏爾加河的美麗風景?略去不寫行不行?這些描寫與反映纖夫的苦難生活有什么聯(lián)系?并讓學生想一想,當畫家看到伏爾河上的美麗風光,又看到這些穿著破爛,以拉纖為生的纖夫時,心里會想些什么?這樣就把學生思維引導到了一個意境,學生就會去體會列賓創(chuàng)作的思想感情,使畫面的背景與文中的背景在頭腦中留下鮮明的印象,從而理解這種背景的描寫對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作用。
所以,我感到抓住易被學生忽略的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是開拓思路,培養(yǎng)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情感的重要一環(huán)。
三、抓住課文難點,培養(yǎng)思維能力
學生對課文中含義深刻或含而不露的語句的理解是個難點。在教學中如何用啟發(fā)性的問題幫助學生來理解這樣的句子,訓練學生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呢?我認為這是教師在課前需要著重考慮的一點,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中有“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有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睂W生對“爸爸會打她的”這一句不能正確理解,有的學生不相信!爸爸會這么狠嗎?學生會產生這種想法是因為他們不理解資本主義社會勞動人民的苦難。為了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課文,我在教學中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小女孩的爸爸真的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嗎?如果小女孩把火柴賣掉,爸爸會打她嗎?接著讓學生聯(lián)系在舊中國勞動人民賣兒賣女的悲慘遭遇,引導學生從舊中國勞動人民的苦難中去推想資本主義社會勞動人民的苦難。這樣由近及遠地聯(lián)系,推想,使學生在感情上產生了對小女孩及她父親的同情、憐憫和理解,使學生懂得了小女孩家里窮得揭不開鍋,還得要小女孩掙錢過日子,明白了在那種社會制度下窮苦的勞動人民的孩子為何得不到大人的疼愛。
總之,抓住課文的難點,提出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閱讀、思考、聯(lián)系、推想、判斷,就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難點,讀懂課文內容,這樣長期訓練下去,不但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而且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能得到提髙。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抓住認識事物與理解語言文字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靈活變動教學方法,高度重視學生的思維訓練,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全國知名教師培訓課件-文與道、人文與工具[OL].互聯(lián)網(wǎng)-小學課件-道客巴巴。
[2]2013年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教案全集[OL].互聯(lián)網(wǎng)-講義教程-道客巴巴。
[3]初中數(shù)學課堂導入語言之我見[OL].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道客巴巴。
[4]心理學自考試題[OL].互聯(lián)網(wǎng)-豆丁網(wǎng)。
[5]淺淡閱讀教學中的思維訓練[OL].互聯(lián)網(wǎng)-豆丁網(wǎng)。
[6]淺談語文課堂上的師生互動[OL].互聯(lián)網(wǎng)-語言教育。
[7]轉按照腦科學原理去設計幼兒教育[OL].互聯(lián)網(wǎng)-道客巴巴。
[8]姚珍花.閱讀教學中句子訓練的方法淺談[J].教育評論,2002(2)。
[9]高中語文必修2教學反思記錄[OL].互聯(lián)網(wǎng)-百度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