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 行 軍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外國語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外國教育
美國中小學水教育對我國水文化教育的啟發(fā)
——以“全球水供給課程”教育項目為例
楚 行 軍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外國語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全球水供給課程”是一項具有鮮明美國文化特色的水教育項目,主要面向中小學生。該教育項目提供的教學材料包括小學層次、初中層次、高中層次和附加教學資源四個部分,內容涵蓋水循環(huán)、全球水危機、水資源保護和水利科技等,對青少年水文化教育的開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指導作用。其成功做法對我國正在大力開展的水文化教育具有重要啟示作用,值得我們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借鑒。
水文化教育;水教育;“全球水供給課程”;美國;國民教育;課程標準
國外已經(jīng)開展多年的水教育在我國當前的教育實踐中更多地被納入水文化教育的范疇。[1-2]隨著2009年首屆水文化論壇[3]等學術活動的舉辦和2011年《水文化建設規(guī)劃綱要(2011—2020年)》[4]等綱領性指導文件的出臺,我國水文化教育與研究近年來進入一個快速發(fā)展階段。一方面水文化教育的興起促進了水文化研究的深化,另一方面水文化研究的深化豐富了水文化教育的內容。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有學者指出“水文化研究與水文化教育須雙輪驅動”,相互促進,協(xié)調發(fā)展。[5]然而放眼國內當前的水文化教育現(xiàn)狀,中小學的水文化教育還比較薄弱,中小學教學對“水”的關注度不足。[6]
1.實施背景
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美國水文化相關的研究機構和宣傳組織都很多,水組織即是一個這種性質的機構。[7]它一方面致力于募集資金,幫助非洲、東南亞和中美洲很多缺乏安全飲用水和基本衛(wèi)生條件的居民;另一方面積極在美國乃至在全世界開展水文化,特別是與全球水危機主題相關的教育、研究和宣傳工作?!叭蛩┙o課程”[8]即是其為中小學生開發(fā)的一個水文化教育項目。
“全球水供給課程”以水意識、水危機和水資源的可持續(xù)性管理等為主題,致力于在美國中小學生中開展水文化專題教育。它包括各個層次的課程計劃,與美國國民教育課程標準完全一致。水組織的學者在制定水供給課程項目時,先分析英語/語言藝術、地理學、技術、公民學、經(jīng)濟學和數(shù)學等中小學生課程的國家級教學大綱,然后以此為指導結合各個層次學生學習特點和水文化教育要求,制定出以全球水供給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為核心主題的水文化專業(yè)教育課程體系。這樣開發(fā)出來的水文化課程項目可視為原有中小學總體教學計劃的一部分。由于符合美國中小學原有課程教學大綱,這個課程可以按照主題分化開來,直接融入各門原來已經(jīng)開設課程的講授中去。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只不過是修改、拓展和突出一些與水文化相關的主題教育而已。
2.主要內容
水組織為“全球水供給課程”教育項目提供的教學材料內容豐富多樣,包括圖表、閱讀材料、字謎、游戲及實驗指導、音頻視頻和網(wǎng)絡信息等。其按照主題可以分為四個方面的內容:即小學層次、初中層次、高中層次和附加教學資源。
(1) 小學層次的教學材料[9]包括六部分,可概括如表1所示。
表1 “全球水供給課程”小學層次教學內容
(2) 初中層次的教學內容包括四個部分[9],可歸納如表2所示。
表2 “全球水供給課程”初中層次教學內容
(3) 高中層次的教學內容[9]包括五部分,可概括如表3所示。
表3 “全球水供給課程”高中層次教學內容
(4) 除了上述內容之外,水組織還提供一些與之相匹配的額外材料,供教師課堂講授和學生課外自學使用。這些材料包括水危機討論指南、水事實清單、水危機新領域和一些國家水危機現(xiàn)狀等。
3.主要特點
由上述課程介紹可以看出,此種視角的美國中小學生水文化教育具有以下特點。
(1) 符合美國國民教育課程大綱要求。每個國家基礎教育階段的課程大綱都是相關教育專家和管理者長期思考的結晶。它體現(xiàn)了這個國家的教育理念,同時也是學術研究結合當?shù)貙嵺`的產(chǎn)物,體現(xiàn)了這個國家的具體教育方針和政策。水文化教育作為一種素質性、專業(yè)性的主題教育,發(fā)展的時間還較短。因此在國民教育課程大綱的基礎上來開發(fā)這類課程為相關教學活動的靈活開展提供了很大便利。教師一方面可以將水文化教育分化開來,融入英語和數(shù)學等中小學生原有的課程中去;另一方面也可以開發(fā)出專門的主題教程,開設專業(yè)的素質性教育課程。
(2) 深入學生日常生活。無論是家庭問卷調查還是“水是生命”網(wǎng)站搜索活動,學生要想順利完成好相應的課程,都離不開家庭的支持和幫助。你家都用水做什么用途?這些水來自哪里?它最終又會流向哪里?這類問題對大部分生活在發(fā)達國家的城市小孩來說,確實既有意義還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通過對日常生活中用水現(xiàn)象的觀察和總結,學生既學到了知識,還無形中培養(yǎng)了節(jié)約用水等水文化觀念。類似運水體驗和模擬清污實驗等實踐性較強的一些教學內容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又較好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3) 多元化的內容形式。從詩歌研討會到構詞游戲,從用水的一些科普知識到數(shù)學中對用水、取水的計算,這個教育項目在授課形式上多種多樣。這種做法既豐富了授課內容,又容易引起學生興趣,能夠較好適應中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在具體主題的選擇上,這個教育項目既包括對世界水危機等與水資源相關的全球性問題的關注,也涵蓋有《尼羅河流域日趨惡化的緊張關系》和我國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等。這充分體驗了其主題選擇的“全球化”,可較好培養(yǎng)學生作為“世界公民”積極應對全球水資源挑戰(zhàn)的責任感。
從美國中小學層次以全球水供給為核心主題的水文化課程計劃來看,我們在今后的中小學水文化教育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在教育政策層面要給以足夠的重視
與美國體制不同,我國的水利部和教育部都是水文化教育與傳播的主管部門。雖然水利部現(xiàn)在已經(jīng)開始著手規(guī)劃中小學水文化教育教材的編寫問題[10],但在具體工作中依然面臨多方面的困難。因此水利部和教育部應該通力合作,在結合水利部水文化發(fā)展總體規(guī)劃和教育部基礎教育階段課程設置與教學要求的基礎上,制定出國家層面水文化教育方面的專業(yè)化教學要求,并組織專家和學者編寫對應的教材和素質教育讀本,為在全國中小學生中間分階段、分步驟地全面展開水文化教育提供課程上的支撐。
2.在教育內容方面要結合生活實際
正如美國小學水文化課程計劃中給出的全球水意識事實清單所列舉的那樣,水是所有生命最親密的伙伴,任何人每天都離不開水。正因為如此,小學生水文化的教育更要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通過對日常生活中各種水使用現(xiàn)象的觀察和與父母的討論,在潛移默化中學到水文化知識,養(yǎng)成節(jié)約用水的習慣,樹立為改善全球水危機而努力的觀念。
3.在教育形式方面要向多元化方面發(fā)展
與美國相比,我國傳統(tǒng)教育模式更側重于教師講、學生聽的授課方式。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這種情況已經(jīng)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有些地方、特別是農(nóng)村偏遠地區(qū)的教學模式還沒有得到應有的改善。水是包括小學生在內的所有人都很熟悉的“伙伴”之一,教師完全可以通過詩歌比賽、猜謎語、做游戲和野外考察等適應中小學生認知特點的授課方式,活躍課堂氛圍,豐富授課內容。
[1] 謝群.倡導“中國特色”水教育,推進節(jié)水型社會建設[N].中國水利報,2007-12-06(01).
[2] 蔚天驕.水文化教育的三個層面[N].中國水利報,2012-06-28(01).
[3] 首屆中國水文化論壇組委會.首屆中國水文化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9.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2011—2020水文化規(guī)劃綱要[R].2011.http://www.mwr.gov.cn/slzx/sjzsdwdt /201112/t20111220_311789.html.
[5] 鄭大俊.水文化研究與水文化教育須雙輪驅動[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4):1-3.
[6] 靳懷堾.構建水文化教育體系[N].中國水利報,2012-09-27(06).
[7] 楚行軍.懷揣偉大理想的美國水組織[J].世界環(huán)境,2014(4):70-71.
[8] Water Org.Lesson Plans.2014[EB/OL].http://water.org/news/lesson-plans/.
[9] Water Org.GlobalWater Supply Elementary School Curriculum,2014[EB/OL].http://static.water.org/docs/curriculums/WaterOrg%20ElemCurricFULL.pdf.
[10] 南京市水利局.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來寧調研中小學水文化教育工作[EB/OL].2013.http://www.njsl.gov.cn/sylm/gzdt/201311/t20131127_2204206.html.
[責任編輯:江桂珍]
10.16165/j.cnki.22-1096/g4.2015.09.029
2014-12-14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4AZD073);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高層次人才科研啟動項目(20130901);“科研團隊培育計劃”(20140915);“卓越教學團隊”項目(20140914)。
楚行軍(1979-),男,河南鎮(zhèn)平人,博士,講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問學者。
G511
A
1002-1477(2015)09-01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