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的外匯儲備遠超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其規(guī)模的急劇擴大對我國經濟發(fā)展產生了一系列負面影響:削弱了宏觀調控的效果、引致通貨膨脹、增加了我國的長期負債等影響。應從轉變貿易增長方式、調整外匯儲備的結構、匯率制度改革、打擊境外游資投機活動等方面改善外匯現(xiàn)狀。
關鍵詞:超額外匯儲備;經濟影響;對策
一、中國外匯儲備的成因分析
從2001年開始,我國的外匯儲備快速增長,首次突破了2000億美元,到2006年我國的外匯儲備達到了10664億美元,超過日本位居全球第一。到2013年,外匯儲備增加到3.8萬億美元,增長率高達15.35%。然而,中國2013年的外匯儲備是2001年外匯儲備的18倍,即使考慮中國經濟發(fā)展規(guī)模較大,匯率改革會面臨更多沖擊,對外借款能力不及發(fā)達國家等因素,中國的外匯儲備也是過量的。中國超額外匯儲備的形成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1、貿易結構不合理;貿易結構不合理所引起的貿易順差是龐大的外匯儲備的主要來源。從2001年到2013年,我國的對外貿易中的貿易順差逐年遞增。10多年的貿易順差使得我國的外匯儲備規(guī)模不斷擴大,同時也間接的增加了我國對外貿易的貿易摩擦。2、貿易政策;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鼓勵企業(yè)出口,堅持人民幣不貶值,以此來增強企業(yè)在國際市場的市場占有率和競爭能力,更是大幅度刺激企業(yè)的出口,增加了我國外匯儲備。3、外商直接投資;中國1992年FDI的使用率增長高達152.11%,2002年FDI突破500億美元,之后除了在2009年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的國際資本流動出現(xiàn)明顯下降之外,其他年份一直保持著逐年增長的態(tài)勢。4、匯率制度和外匯管理體制的影響;大量的外匯都流向了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對每家外匯銀行都核定了外匯周轉頭寸的上下限。為維持匯率穩(wěn)定,卻導致外匯儲備的“被動”增加,又要吸收由于強制結售匯和限額管理制度,而使得本應由企業(yè)或銀行持有的那部分外匯資產成為了央行的外匯儲備。
二、中國超額外匯儲備對宏觀經濟產生的不利影響
(1)削弱了宏觀調控的效果;由于我國存在了超額的外匯儲備,國際收支存在較大的順差,使得外匯占款成為中央銀行貨幣投放的主要方式,這樣一來,出口多、引資多的地區(qū)、行業(yè)或者企業(yè)的人民幣資金就相對的充裕,但是,相反的的地區(qū)和行業(yè)就會出現(xiàn)人民幣短缺的情況。使得資金和資源進一步向東部沿海發(fā)達地區(qū)流動,造成產業(yè)和地區(qū)的發(fā)展極度不平衡,間接造成了國家的兩極分化,同時削弱了國家宏觀調控的效果。(2)削弱貨幣政策;匯率的制定取決于外匯對本國貨幣的需求。外匯儲備的上升同時要求人民幣需求的增加,在國家不能快速增加人民幣發(fā)行量的情況下,人民幣的匯率就必然會上升,間接的增加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同時,外匯儲備的大量增加會占用基礎貨幣,基于乘數(shù)效應,貨幣的供應量也會隨著龐大外匯儲備的增加而增加。(3)引致通貨膨脹;外匯儲備的增加導致外匯占款的增加,既增加了基礎貨幣的投放,從而使得我國的貨幣供給量增加,而隨著貨幣供給量的增加,會加大通貨膨脹的壓力。而從2013年以后,CPI創(chuàng)出三年來的新高,因此恰當?shù)奶幚硗鈪R儲備也可以間接地減小通貨膨脹對人民生活的影響。(4)增加了長期負債;我國雖然擁有龐大的外匯儲備,并不意味著我國能夠隨時的支配這筆高額的外匯儲備,相反,這部分外匯儲備在很大程度上看做是一種負債。這種長期負債會隨著一國對外資的政策變動而變動,政策有利時會吸引更多外資,政策無利時,外資會隨時撤走,這是對我國宏觀經濟的一個潛在的威脅。
三、針對中國超額外匯儲備對宏觀經濟不利影響的對策建議
(1)轉變貿易增長方式;為了避免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而給我國經濟帶來嚴重的影響,應當尋求國內經濟的穩(wěn)定增長。從我國貿易進出口與供需的關系來看,當前的貿易順差是導致超額外匯儲備的一個重要原因,相反,我國的內需增長較為緩慢。因此,轉變貿易增長方式,促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xù)性增長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不斷的擴大和挖掘國內消費市場,應該是當前時期我國的主要政策方向。(2)調整外匯儲備結構;我國超額的外匯儲備以美元為主,而近幾年隨著美元不斷貶值,我國面對經濟危機所能抵御的強度也不斷削減。因此,我國應當盡快改善我國外匯儲備的規(guī)模和幣種的結構。應當適當?shù)脑黾悠渌麕欧N例如歐元、英鎊、日元等幣種。多樣化的外匯儲備結構才能降低經濟危機情況下,我國超額外匯儲備對我國經濟的強烈沖擊,才能有效的抵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3)改革匯率制度;外匯儲備的快速增加,究其原因其實是外匯收支不平衡的表現(xiàn),也反映了人民幣相對于美元的幣值低估。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改革可以采取人民幣與一攬子貨幣掛鉤的方案,它為實現(xiàn)獨立的貨幣政策提供了機制,并具有靈活性和包容性,適合國情,也能夠調整中國龐大外匯儲備的結構。(4)打擊境外游資投機活動;我國外匯管理局出臺了第一份《中國外匯領域反洗錢報告》,報告中顯示,確實存在有大量投機性熱錢等待套利時機。國家外匯管理據(jù)已采取措施,加強對外匯流入的管理。防止?jié)撛诘慕鹑陲L險。游資做為龐大外匯儲備的成因之一,必須對不合法的游資進行管理,我國需要使用其政治和法律手段嚴格的執(zhí)行法律法規(guī),充分控制不當?shù)耐顿Y行為引起的超額外匯儲備。
參考文獻:
[1]劉新光.超額外匯儲備對我國經濟的影響與對策[J].經濟縱橫,2005.
[2]鄧鵬,何金泉.我國超額外匯儲備的困境與出路[J].現(xiàn)代農業(yè),2007.
[3]劉兵權,彭菲婭.超額外匯儲備.貿易結構與產業(yè)結構升級[J].國際貿易問題,2008.
作者簡介:疏騰(1989- ),男,漢族,安徽省桐城市人,政治經濟學碩士,單位:云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方向:政治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