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成
摘 要:中國古典舞是當代中國的舞蹈藝術中較為蓬勃、興盛并活躍在中國舞蹈界的主要舞種。隨著中國古典舞日益的發(fā)展,以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中國古典舞成為一種現(xiàn)代性與民族性相結合的藝術形式,其對精神含蘊、表演形式都離不開“武功技巧”在其中的應用。由于舞蹈武功技巧以具有程式化、審美性、有力性等特點,在中國古典舞基本功的組合訓練中發(fā)揮了有效作用,并促進了中國古典舞組合訓練技術技巧的豐富性與系統(tǒng)性,將舞蹈藝術呈現(xiàn)出無窮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武功技巧 中國古典舞 組合訓練 有效性
中國古典舞作為一種有著悠久歷史與深邃文化內涵的舞蹈表現(xiàn)形式,融入了戲曲、武術、雜劇、藝術體操、街舞等以及各類舞蹈的多種元素的藝術精髓。通過中國古典舞的發(fā)展歷史表明,“武功技巧”一直存在于舞蹈藝術之中,并與其形、意相合、不可分離。舞蹈的“武功技巧”以其程式化、審美性、有力性等特征,對中國古典舞基本功中的組合訓練具有重要價值,并全面提高武功技巧在中國古典舞組合訓練中的有效性。
一、舞蹈“武功技巧”的特點
武功技巧是舞蹈表演中的重要藝術表現(xiàn)手法,即通過復雜多樣的表演技巧展現(xiàn)一種具有科學性、完整性、系統(tǒng)性的教學體系。舞蹈的武功技巧與其形式主要表現(xiàn)在短句組合、控制組合、跳轉翻組合、綜合性組合訓練中,以根據(jù)“華實相扶、虛實相生”的訓練理念進行提煉、升華,使其具有更加強烈的藝術表現(xiàn)力。武功技巧自身具有一種高超飄逸、動靜疾緩、剛柔虛實、內外合一的意蘊之美,從而在中國古典舞組合訓練中發(fā)揮出程式化、審美性、有力性等特點的有效應用。
1.武功技巧的程式化
武功技巧作為基礎課程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已經(jīng)形成一套相對完整的、系統(tǒng)的藝術表現(xiàn)與精神傳遞相結合的教學體系,并逐漸呈現(xiàn)出“程式化”的表現(xiàn)傾向。所謂武功技巧程式化,是指武功技巧的各種表現(xiàn)形式在長期的發(fā)展、凝練、探索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wěn)定的、規(guī)律的高難度技術技巧表現(xiàn)形式。這些程式化的舞蹈武功技巧并非是一種普適性的、以一代多的表現(xiàn)形式,而是在一定的規(guī)范性、規(guī)律性、動作復雜多樣性的限度之內根據(jù)不同組合訓練進行武功技巧表演、創(chuàng)作。因而,武功技巧的程式化意味著技術技巧動作的日益規(guī)范,表演日益完善,以及藝術價值日益提高。
2.武功技巧的審美性
在中國古典舞表演中,武功技巧的審美性是以陶冶情操、愉悅觀眾為主要目的的表現(xiàn)形式,離開了其審美特征,武功技巧藝術的目的則難以實現(xiàn)。武功技巧作為表演性藝術的一種,從技巧難度上來說,呈現(xiàn)出差異性特征,力求在同一表演中穿插具有不同難度的技術技巧,使得其表演更加靈活多變,給人以震撼、愉悅的觀賞情緒;從舞蹈動作上來說,武功技巧強調對動作質量、節(jié)奏、姿態(tài)的協(xié)調與轉換,在靜止與流動之中,在平緩與跌宕之中,完成手與步以及整個身體的姿態(tài)變換。正是由于技術技巧的復雜多樣、難度的差異變換以及動作的協(xié)調轉換,使得武功技巧具備了更高的藝術審美價值。
3.武功技巧的有力性
武功技巧在中國古典舞中的應用是構成舞蹈藝術的重要因素,是以肢體的高難度、有力的動作進行藝術表演,其舞蹈動作在藝術表現(xiàn)的準則下將有力性特征的精髓提煉與藝術化,如舞蹈《金山戰(zhàn)鼓》,作品創(chuàng)作題材是以巾幗英雄擂鼓戰(zhàn)金山的歷史故事描述的,因此,在舞蹈中著重應用了“鼓上前橋”、“按頭下鼓”、“前空翻下鼓”等高難度、強有力的技巧動作,舞蹈充分表達了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1}通過舞蹈有力性武功技巧的應用,不僅將舞蹈作品的技巧展現(xiàn)出堅韌與有力的一面,更將舞蹈藝術表現(xiàn)得有很高的欣賞價值,與其盡善盡美。
二、“武功技巧”在中國古典舞組合訓練中應用的有效性
中國古典舞組合的訓練主要是在基本功課堂中,是中國古典舞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通過科學的、系統(tǒng)的、整體的藝術設計與構思,將不同的舞蹈動作與技術技巧加以整合與串聯(lián),從而達到組合的訓練目的。在中國古典舞組合訓練中,武功技巧強調“高、輕、飄、快、靈、巧”和“穩(wěn)、準、敏、潔”的特點,其特點已構成中國古典舞組合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此基礎上加以柔美化、藝術化、舞臺化,從而表現(xiàn)出極其豐富的思想內涵,發(fā)揮出不可替代的藝術特色。組合訓練講求系統(tǒng)性、邏輯性、規(guī)律性,這與武功技巧的程式化、審美性、有力性等特點相生相進,武功技巧與中國古典舞組合訓練之間的形、意相合,使得武功技巧在中國古典舞組合訓練中應用更加突顯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因而,在短句組合、控制組合、跳轉翻組合、綜合性組合訓練中達到武功技巧在中國古典舞組合訓練中應用的有效性。
1.短句組合訓練中的“武功技巧”,其動作要求是由2個或2個以上的單一動作、單一技巧以及輔助動作相融合在一起的藝術表現(xiàn)手段。武功技巧是短句組合訓練中的基本訓練,也是最關鍵的訓練階段。通過對短句組合訓練的剖析使該組合的訓練價值清晰、明了地呈現(xiàn)。同時作為組合訓練的過渡形式,還需為其它的組合訓練打下良好、扎實的基礎,使之在中國古典舞蹈組合訓練中得到較為全面的應用。
2.控制組合訓練中的“武功技巧”,主要是以靜力性為主的訓練形式。它是通過對腳部、腿部、腰部等多種舞姿以靜態(tài)的、流動的多方面途徑的訓練,運用重心移動、交換及重心支撐的變化方式,在武功技巧表演中提高、增強了動作的力量與穩(wěn)定性,并將動作的難度系數(shù)加大,如:搬前腿后橋、搬后腿后橋等。因此,控制組合訓練中的武功技巧要遵循按部就班、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通過簡單動作到復雜、高超的動作逐步訓練,使“舞姿與技巧”、“技巧與技巧”之間由被動變?yōu)橹鲃樱瑥亩囵B(yǎng)學生身體的協(xié)調性、柔韌性以及對力量、平衡力、重心感、敏捷度的訓練加以把握。
3.跳、轉、翻組合訓練中的“武功技巧”,在中國古典舞組合訓練中發(fā)揮著重要性效用,是中國古典舞基本功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結構性成分,即通常稱為“跳、轉、翻”三大技術群。所以,跳、轉、翻組合的武功技巧訓練,是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非常集中的狀態(tài)下,控制并支配著整個肢體與肌肉在運動中應用。例如:在跳、轉、翻組合訓練中完成一個“空翻”動作,對人體的空間運動感覺和控制能力的把握,要求動作水準以“高、飄、穩(wěn)”的特點來衡量,因此,在跳、轉、翻組合訓練的高標準下,使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到舞蹈組合訓練的震懾力、堅韌性,而且能夠感受到柔美性、靈動性,這對今后的武功技巧的教學具備了很好的物質條件。
4.綜合性組合訓練中的“武功技巧”,在以上論述的基礎上,綜合性組合著眼于藝術表現(xiàn)力與技巧的培養(yǎng),它蘊涵的是“形”與“情”的結合。由此,對綜合性組合歸納出性格化、情緒化、技術技巧化的訓練統(tǒng)一相結合在綜合性組合訓練之中,共同為宣泄情感、塑造舞蹈人物性格效勞,是綜合性組合訓練的教學目的。而組合中的柔韌性、創(chuàng)造性、整體的協(xié)調性等訓練,都離不開“武功技巧”在其中的應用,使綜合性組合訓練更為鮮明、生動、近乎完美。{2}
三、“武功技巧”在中國古典舞組合訓練中的現(xiàn)實意義
“武功技巧”在中國古典舞組合中的訓練,豐富了表現(xiàn)形式與文化精神,使中國古典舞在陰柔之中加入了陽剛之氣,從而兼得一種美韻與震撼相結合的舞臺藝術效果,對促進中國古典舞組合訓練的豐富性與增強其傳神性都具有重要意義。
1.“武功技巧”促進了中國古典舞組合訓練技巧的豐富性
武功技巧的難度系數(shù)相差較大,有難度較大的踺子小翻后空翻、側手翻前空翻等,也有難度較小的飛腳、贊步等。因此,武功技巧的訓練對習舞者的要求較高,除了具有一定的耐力與基本功之外,還應當具有堅持不懈、不怕苦痛的精神品質。這種精神品質對于中國古典舞組合訓練同樣重要,習舞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之事,它需要舞者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時間、精力與刻苦努力。
武功技巧為促進中國古典舞組合訓練技巧的豐富性方面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表現(xiàn)在個別分解動作的訓練上。武功技巧尤其注重手、臂與腿、腳部位的動作,手腕動作要求有力、靈活;臂膀動作要求有支撐力與平穩(wěn)性,因而強調臂膀的舒展性訓練;腿部動作與腳部動作相協(xié)調,要求穩(wěn)重厚實與彈跳自如,中國古典舞組合訓練較多的技術技巧,如:掃堂探海轉、飛腳、旋子等動作,這些動作的采用對中國古典舞的組合訓練具有重要意義。{3}
另一方面表現(xiàn)在整體動作的形、意相合的訓練上?!靶?、意相合”是指武功動作技巧與其所表現(xiàn)的精神、文化具有內在統(tǒng)一性,動作技巧服務于并依存于精神傳遞,或者說,任何一項武功技巧的表演都是一定精神主旨之下的動作技巧的展現(xiàn)。因此,中國古典舞組合訓練極為遵循“意、氣、力”、“展、準、順”的訓練原則,以意為先、以意領行,從而達到組合訓練與武功技巧高度協(xié)調與統(tǒng)一。
2.“武功技巧”增強了中國古典舞組合訓練技巧的傳神性
中國古典舞組合訓練與武功技巧的融合需 “天人合一”,“精、氣、神”理念對中國古典舞組合訓練的傳神性具有重要影響。舞蹈組合以復雜多樣的形式,隨著舞蹈空間的移動軌跡,強調著生氣勃勃的飄逸翻騰、靜止與旋轉的舞蹈動作,無不給人們帶來以傳神與美的欣賞,并有“形神兼?zhèn)?、綽約閑適”之感。通過對武功技巧在組合中的訓練,使技巧的傳神性美的淋漓盡致,烘托出舞蹈藝術有其形更有其神的華美表現(xiàn)。
當下,武功技巧在中國古典舞組合訓練中的應用已然成為一種有效的形式,對其組合訓練具有重要意義。武功技巧的程式化、審美性、有力性等特點對中國古典舞的組合訓練更具有重要價值??傊ㄟ^舞蹈“武功技巧”的教學,潛移默化的在中國古典舞組合訓練中應用,就必須系統(tǒng)的、科學的、有規(guī)律的把握每一個教學的環(huán)節(jié),這樣才能提升舞蹈藝術整體的美感與效果,從而促進中國古典舞的傳承與發(fā)展,使舞蹈藝術充滿生機、蓬勃興盛,并實現(xiàn)中國古典舞文化發(fā)展的價值與意義。
注釋:
①朱亞娟.探析舞蹈武功技巧課的審美與訓練價值[J].黃河之聲,2012(16).
②趙志連.組合訓練在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中的意義[J].樂府新聲,2013(3).
③中國舞蹈武功技巧[M].2004.
作者單位:沈陽音樂學院大連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