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正雄
【摘 要】 農村初中語文教師應從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課堂上開口說起來;塑造教師個人獨特的人格魅力等幾方面著力,使孩子們煥發(fā)出勃勃的生命活力,獲得健康優(yōu)化的發(fā)展。
【關 鍵 詞】 活力課堂;語文;農村初中;新課改
新一輪課程改革好似陣陣春風吹皺了課堂教學這泓碧水,但由于應試教育指揮棒的影響和對教師的考核與評價制度的相對滯后,加之農村初中教師語文素養(yǎng)和能力的參差不齊,教學思想陳舊,創(chuàng)新意識淡薄,課堂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過多強調知識的記憶、模仿,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最終使教學變得呆板沉悶,缺乏生命活力。那么,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怎樣使孩子們煥發(fā)出勃勃的生命活力,獲得健康優(yōu)化的發(fā)展呢?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語文課堂充滿活力的開始
師生關系的好壞,決定了教師教學的成敗。在教學中,教師要與學生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角色應由“司令型”轉向“服務型”,把學生看作是需要提供特殊服務的特殊顧客,顧客需要什么樣的服務,教師就要盡量滿足他們的合理要求。課堂上,教師要走下講臺,深入學生之中,與他們交換意見,傾聽他們的心聲,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與他們建立平等、民主、朋友般的關系,努力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只有課堂氣氛輕松活躍了起來,學生們才能精神抖擻、滿懷信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二、多樣化的教學手段
初中學生正處于幼稚和成熟的過渡階段,喜新好奇,多媒體教學正好符合這種心理特點。現在大部分農村初中也配有電子白板,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運用配樂朗誦,投影片,以及多媒體提供的有關背景資料、配樂朗誦、影片、錄像等,能創(chuàng)設與教材密切相關的情和景,通過聲像并茂、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使課堂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能引發(fā)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使學生在輕松、歡樂中獲取知識。
三、讓學生在課堂上開口說起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遺憾的是現實并非如此,我聽了好幾個語文老師的課,有些老師為了保持課堂紀律,簡單粗暴地要求學生安安靜靜地呆著,老師提出什么問題后,只有個別學生能夠和老師進行互動,多數學生不善于提問,也不會主動表達自己的見解,被點名回答問題的學生中,有的總是囁囁嚅嚅,半天不說一句話,遇到這種情況,很多老師干脆以講解代替學生的表達最終,老師唱“獨角戲”,課堂也顯得沉悶、壓抑,結果是老師很累,教學效果很差。我最佩服杜郎口中學的課堂,學生們爭先恐后地語言表達,上個同學剛說完,下個同學馬上接過來,在一種傾聽與交流的環(huán)境中,對學習內容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在課堂活動中,教師要營造一種愉快、輕松、友好、和諧的氛圍,鼓勵每一位學生要敢于戰(zhàn)勝自己,大膽發(fā)言,讓學生覺得:開口說,對錯沒關系,好壞不要緊,說總比不說好,對于膽怯、不愛說話的學生,應盡量激發(fā)他們說話的沖動,激發(fā)他們的表現欲望,多給予表揚和鼓勵,使他們敢說、想說、愛說;對于膽大、敢于表達的學生,則應給予具體而有效的指導,使他們想說、愛說、會說,尤其要多給學生一些人文關懷,尊重學生的真實感受,不要取笑發(fā)言者,讓學生說自己想說的話,勇于交往,展示自己的個性。學生只要開了口,就能提高學生上課的專注度,避免學生在課堂上偷懶,游離于課堂之外,在你爭我辯、智慧分享中,大家都能得到提高,課堂也會顯得活躍輕松。
四、塑造獨特的人格魅力
語文教師的人格魅力,是語文教師在人格方面表現出來的很能吸引學生的力量,教師的人格魅力本身就具有強大的教育力量。目前,教材全解、教材解讀等教學參考書琳瑯滿目,許多語文老師為了追求好成績,買一本參考書,捧著教參當圣旨,體驗不到文本的內在精髓,更有甚者只會照本宣讀,把鮮活的文字變成了僵死的教條。這樣的課堂怎能吸引學生,教師的人格魅力何在?
我認為,做一個充滿人格魅力的語文教師,首先要有豐富的文化素養(yǎng)。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學生眼中的教師應該是一位聰明、博學、善于思考、熱愛知識的人?!瘪R卡連柯也早就提醒過我們:“學生可以原諒教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諒他的不學無術。”語文知識內容涵蓋極大,可謂“上下五千年,縱橫九萬里”,文本常常為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其思想內容芬芳馥郁,沁人心脾,其語言形式瑰麗多彩,悅人耳目,給人以藝術的享受。面對鮮活典范的文本,面對聰明睿智的學生,如果語文教師讀書不多,文化底蘊不厚,對有關知識沒有獨特的領悟,怎能在課堂上娓娓道來,讓學生如坐春風?怎能慷慨陳詞,讓學生悄然動容?教師要廣聞博覽,一定要多讀書,書讀得越多,讀得越雜,文化背景知識就越廣闊,文化底蘊就越深厚,底氣就越足。其次,教師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語文教師應摒棄一些陳舊的教學觀念,改革課堂教學方法,不拘泥于書本,不迷信權威,不因循常規(guī),給學生一片自由的空間;鼓勵學生質疑,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誘導學生思維求異。
【參考文獻】
[1] 李伯華,李四同. 喚起課堂的生命活力 來自農村初中教學改革的草根實踐[M]. 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 李小青. 構建語文活力課堂的途徑[J]. 廣西教育,2013(13).
[3] 鄭生祥. 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創(chuàng)設語文活力課堂[J]. 小學教學參考,2013(25).